分享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古典读书治学 2024-04-09 发布于上海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

二十四诗品·典雅

司空图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用诗经的调唱一唱这一品

说起“雅”,我们首先想到《诗经》的风雅颂三大题材,十五国风,偏于民间,多是从民间采集的歌谣,比较接地气。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士大夫、贵族阶层所作,比较雅致,有贵气。那颂,就多是庙堂气,庄严气。

说风雅,风是俗,雅是正,想着相互独立,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比如,词,原本是俗的,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但经过文人们的改造,诸如范仲淹、欧阳修,晏殊,苏轼这些大文豪的加入写词的队伍,宋词多了文人气,就变成雅的了。风,是生生不息的,民间最具有创造力,而雅呢,最具有传承性。雅致化了,就被记录,被有影响力的人传承,雅再往上就成了经典,经典就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久不衰的文化。

从一人之风,变成一国之风、天下之风,天下之风,在经过文人、圣贤的整理,编撰,书写,就变成了雅文化,故从一时之风,变成恒久之风,便成了经典。

典雅,有根,有源,有内容,有形式,但是其气息若青铜彝器,偏于厚重,过于严正,在我们的生命中,修典雅这一气象,需得内外兼修,把厚重和严正,内化,把雅中之风,外化,自然地透出来。雅中之风,就是原初的一人之风,初始之风,接地气的风,那种质朴的野趣,自然之气息,从内而外透发出来。

内方外圆,圆则,圆润,圆融,自然,随兴,亲和,接地气,有生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现如今典雅的人看着多,其实少。表相多,实质少。能么能获得流量,就朝着什么发展

今天看到一条的一个视频,一个老外,倒是修到了一点典雅的气质。

林步冉,加拿大人,今年40岁,

2018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南昌,

开始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


独居在闹市区一间9平米的“陋室”里,

房租350元一月

他喜欢中国古人的生活,

于是把对《红楼梦》和中国诗词的理解,

用画作表达出来,

常常画画到凌晨三四点,

作品超过4200幅。

他从不锁家门,

“我家里只有画值点钱,

就算被偷了我也很开心,算是一种欣赏。”

典雅,不在外表多么高档,而在于接通文化的根源,接通天地与经典,自然而然透出的精神气质的高雅、从容与自如。

林先生的生活很粗陋,但是呢,不粗俗,可以说是粗朴。粗朴生活所承载的是对文学、对艺术深深的沉浸、陶醉。大部分时间,他隐居陋室,思考、走路、喂猫、读中国古代文学,状态来了,拾笔画画,一画就到凌晨三四点。有点闲钱,就坐绿皮火车到全国各地摆摊卖画。

林步冉的自画像,画中是刚搬来的自己

心壁交遊颇广,万里孤行,费时八年有余。”最近他画了幅自画像,旁边用毛笔写着这句话。“

我喜欢这样的人,安贫乐道,有定力,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好,闲话少说,回到正题。

文徵明 真赏斋图 局部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沽来了清酒满壶,听雨声疏疏落落。座席上有三两高雅之士,茅屋外栽几竿琅琅修竹。

春,酒也。酒之气息,若春之生发。这里有一种松弛,有一种闲逸。不奔波,停下来,安下来。

写书法的时候,不能一上来就写。蔡邕讲: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欲书先散怀抱,仅仅是书法吗?画画何尝不是?写作何尝不是?进行一项创作活动之前,是需要这样的调节的。

做事要松紧有度,忙里偷闲,要有余地。典雅,就是从这个余地里自然地生发出来的。没有余地,那么典雅就很可能是典雅的形式,是一种样子,是一种表演,装。

装出来的典雅,是最不典雅的,还不如粗俗得好。

《幽赏图》局部 沈周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天晴了,白云出来了,鸟儿也出来玩耍,相互追逐。夏日里,天气炎炎,树荫下,一个人抱着琴睡着了,旁边的瀑布流动着,像是奏着夏日之曲,曲子入了琴人的梦。

自然而然,毫不造作。携琴访友的雅士,累了就睡,席地而眠。多么自如,自在,随性而为。

雅士最是容易被“雅”所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雅在天地间啊!自然而然,便是天籁,是最好的音乐。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水流花谢,自然而然。温润的君子啊,淡雅如菊,不争不显,悄然绽放。一年好景君须记,随时橙黄橘绿时。年年岁岁,时时刻刻,都有好的光景,把这些写入文章、诗歌,值得反复吟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今天刚好兴之所至,吟唱了这一品,原来咋没想到呢!

文徵明《品茶图》


你看啊,典雅的精神意趣,淡然,生动,充满生机,活生生,活泼泼,接地气,接源头,接我们生活的世界,接生命本身,要活出来。

“天下皆知美之谓美矣,斯恶矣”。于典雅这一品,甚是警醒。

我们要回到典雅的原初,回到真趣,回到与天地自然息息相连的生命本身,去观照典雅的气象,活出来,别拘束在典雅的标签里,别两手不沾阳春水!

挑水砍材无非是道,眠琴绿阴亦是典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