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巧合

 天童老僧 2024-04-10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所谓“无巧不成书”,巧合,既能更集中、更强烈、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在文学作品中,巧合是常用的一种情节安排技巧。“巧合是对生活中发生的偶然事件的一种巧妙运用,是对客观规律必然性的补充。”细数起来,生活之中的机缘巧合其实无处不在。也正是一系列颇有生活原味的偶然和巧合,成为了作家手中的绝妙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后,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感染和影响了无数读者。
一、巧合的类型及审美价值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偶然性乃是美不可缺少的属性。”“巧合是两个或数个随机事件形成某种引人注目且具有叙事功能的联系。” 具体说来,巧合是作家艺术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偶然性事件,以一种必然性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遵循艺术规律的巧合,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社会环境、展开故事情节方面,具有特定的艺术效果和文学审美价值。《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中的周、鲁两家之间的冲突,都是使用巧合的经典例子。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巧合”无处不在。
在具体运用中,巧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巧合的类型
1)巧遇性巧合
巧遇性巧合指“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偶然巧遇,以使人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朗。如《雷雨》作者巧妙地将两代人的恩怨安排在同一个场景中,由于人物的相遇,人物间的各种关系都显露出来,矛盾激化。

图片

2)对照性巧合
对照性巧合是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人事物,或同一人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人物命运,也称对比性巧合。如《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借来项链参加宴会时,是“沉醉在欢乐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是项链让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并乐在其中。当发现借来的项链不见了,项链的得而复失,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成为她的生活跌入艰辛困窘境地的罪魁祸首。
3)交互型巧合
交互型巧合,即“甲所做的事情与乙所希望的相反,而乙所做的事情又与甲所希望的相反。”如《麦琪的礼物》,妻子德拉剪掉了自己最心爱的头发,给丈夫送了条白金表链配他的金表;而丈夫则卖掉了自己的金表,为了给心爱的妻子买一套发梳,希望用这套发梳来打扮德拉美丽的头发,结果双方的希望都没有实现。这一巧合,将德拉和她丈夫二人的真挚情感集中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引起大家对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同情。

图片

2、巧合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巧遇性巧合,对照性巧合,还是交互型巧合,巧合情节都有它的艺术价值。正是这些偶然的情节,这些人物现实人生的悲喜剧,使人们受到深深地震撼,丰满了人物的性格,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从这些艺术巧合的背后,读者看到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读到的是作者对于剧中人物的生活现实的述说,叹服的是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家铁凝的短篇小说《春风夜》,讲了进城当保姆的俞小荷,与在外跑长途的丈夫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在北京城一个叫“春风旅馆”的地方欢聚一宿。但是,由于种种巧合,日思夜想的这对恩爱夫妻,相见竟然不能相欢。期待中的缠绵,因为意外事件而不断被搁置。
比如说,在地铁上时,俞小荷跟丈夫通着电话,却突然故意逗他说,她原想一早就出来的,可是做饭的刘姐病了,她得替她把全家的早饭做好才能出来。听到电话那边有点急,俞小荷在心里偷着乐。
就是因为俞小荷这个小谎,才有后来俞小荷到宾馆后的发现:二孬也在宾馆休息,这直接导致了期待中的幸福的搁置。这一巧合不仅表现了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再如,二孬走了,女儿也为了多留时间给俞小荷,和她丈夫饭后便匆匆离开了。本以为就会如愿以偿,但作者巧妙地设置的时代大环境是“两会期间”,在宾馆要查身份证,而俞小荷刚好没有带,巧的是那位服务员死活不肯通融,还愿意作为“第三者”跟俞小荷和她丈夫在房间里坐了很久,最后还是狠心地催促俞小荷离开。夫妻二人最后在寒风中呆了一夜,触手可及的幸福就是一墙之隔。这种意外之喜的灰飞烟灭,正是生命浩瀚与无奈的真实写照。
二、巧合运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现实中稀少的、罕见的这些巧合。它们以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感染着读者。这些巧合都有其必然性或者说可能的事理基础。“艺术情节如果缺乏了这种必然的或可能的事理基础,而由纯粹偶然性的东西构成了情节的主要内容,那就必然会产生不真实感。”
1、巧合应符合事理和生活逻辑的必然性
这里所说的“真实”,可以理解为“艺术的真实”,“就是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生活(人物、事件、情节或细节)确实是真实的,是在历史上、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普遍认为可能发生的事实,或者与这种事实十分相似的事件。”
巧合、虽说是偶然性的事件,但要在偶然中反映出必然性的规律。而且这个巧合的偶然因素,要符合事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必然性。在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等几个女人因为牵挂丈夫,决定去探望,但刚好与丈夫们错过。当这些女人失望而返时,鬼子的大船偏偏紧紧追过来了。她们惊慌而镇定地把船划得飞快,一下子钻进了荷花淀。

图片

可巧的是,水生等游击战士恰好在荷花淀中设下了埋伏,女人们在不经意中不仅立了功,又见到了丈夫们。这其中的巧合也许读者未曾想到,但是这样的偶然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这样集中地将偶然性因素组合在一起,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的深厚,家国之爱的无私,那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整篇小说因为作者独特的情节巧合的设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巧合的设置要有意义
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巧合又分为有意义的巧合与无意义的巧合。所谓有意义的巧合,是指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组织结构、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的巧合反之,就是没有意义的巧合。
在设置巧合时,最好是既有意义又别具一格,“巧”出新意。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去英国哲尔赛岛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卖牡蛎。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视而不认,一家人乱作一团,像躲瘟神一样。这样的巧遇,生动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他们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深刻揭示并讽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淡漠,冷酷无情。

图片

3、巧合要精心安排,有伏笔有暗示
要成功设置一个巧合,不能有硬伤。把生活中的偶然性事件加工上升为艺术上的巧合,必须瞻前顾后,精心安排,比如伏线的穿插,悬念的设置,铺垫的使用等等。只有经过了这些艺术的编织之后,悉心安排的巧合,才能疏而不漏,天衣无缝。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作者几次描写雪景,暗示天气寒冷,林冲才会外出买酒;越来越大的雪,暗示破草屋将被压塌,这就为后文林冲在破庙里休息埋下了伏笔。

图片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层层伏线的穿插,堪称经典。在文学创作中巧妙地运用巧合,可以突出和加剧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地体现人物性格,凸显作品的主题思想,推进情节的发展,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项慧、张蓓)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