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之墙的样式

 古建秦 2024-04-10 发布于重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要从墙的材质简要介绍了土墙、石墙、砖墙等墙体。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设计往往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审美要求,墙体又有檐墙、槛墙、廊墙、山墙、影壁、看面墙、扇面墙包框墙、花式砖墙等。


檐墙


檐墙,位于建筑檐口之下,两根檐柱之间,主要起到遮挡风雨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其设计独特,往往与建筑的屋顶和檐口相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在建筑前的称为“前檐墙”,建筑后的称为“后檐墙”。前者多见于民间,宫廷、大户及商铺建筑,前檐往往用窗、门作为装饰,不砌筑墙壁。根据檐墙和屋檐是否相连,檐墙又可分为“封护檐墙”和“漏檐墙”。

封护檐墙,即房屋前后檐,尤其后檐,砌到屋檐下,与屋檐平齐、相连,且完全封住檐椽头的檐墙。清代多用于硬山顶建筑。

图片

漏檐墙,与封护檐墙相反,即没有砌到屋檐下,使椽、梁、枋等外露出一部分的檐墙。这种檐墙美观考究,附加梁枋装饰,极具艺术性。

图片


槛墙


槛墙,指有窗户的墙面,在窗槛下方的矮墙。槛墙,是连接地面与窗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砖、土垒成,宫殿、庙宇常用黄绿琉璃瓦拼砌。大户人家在槛墙的装饰亦有讲究,通常会用雕刻的形式使槛墙颇具艺术感。

图片


廊墙


廊墙,即“廊心墙”,是山墙里端,金柱与檐柱之间的墙面。廊心墙是墀头的延续,下端延续山墙的下碱,上端较大面积称为上身,中间廊心作为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常雕花、作画,以多样的纹饰加以装饰,类似看面墙,供人欣赏并起到美观的作用。

图片


看面墙


看面墙,即“看墙”,顾名思义,是建筑外观的主要展示面。这种墙体的设计通常注重细节和装饰,以展现建筑的精致和华丽。一般四合院垂花门两侧的墙壁,会做成看墙,来提升房屋整体观赏价值。

图片


扇面墙


扇面墙,是在大型宫殿、庙宇内,在当中一对金柱之间砌的、与檐墙平行的墙体。可以是砖、土、石垒成的实心墙,也可以是隔扇、太师壁等类型的通透墙体。

图片


山墙


山墙,众所周知,是古建筑两端的墙面。它通常是垂直于建筑物的长轴,下端方正,上端与屋顶形成三角形或斜角。山墙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结构作用,可以支撑屋顶的重量并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设计中,山墙的外观和形状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和外观。

在硬山顶、悬山顶结构中,山墙山尖呈三角形;歇山顶上端多是山花;南方建筑则不尽然是三角形,例如马头墙、五行墙等。

硬山顶建筑为支撑前后檐伸出,而在山墙上延伸出来的一段,这段山墙的上端即是墀头

图片

硬山顶山墙

图片

歇山顶山花

图片

悬山顶山墙

图片

五行山墙

图片

叠落山墙,即马头墙,是防火的风火墙的一种。

图片

墀头


影壁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萧墙,通常位于大门内外,面对大门, 起到遮挡视线、增加私密性和装饰的作用。影壁自上而下可分为壁顶、壁身、壁座。影壁的设计多样,可以是砖雕、木雕或石雕等形式,上面常刻有吉祥图案或文字。根据影壁的建筑材料,可分为琉璃影壁、石影壁、木影壁、砖影壁等。

图片

石影壁

图片

琉璃影壁

图片

砖影壁

图片

木影壁,其左右两脚起固定作用的底座叫“滚墩石”。

图片

垂花门和八字影壁


包框墙


包框墙,是明清时流行的墙体的工艺形式,多用于影壁、看墙和门墙。即四面用砖实砌成类似镜框的结构,壁心用砖、土、石、空斗等多形式材质填充,略收进墙体,利于雕刻装饰。根据壁心装饰形式,可以分为硬心包框墙和软心包框墙。

图片

硬心包框墙,壁心用磨砖对斜缝技术嵌入壁心,

不做抹灰处理。

图片

软心包框墙,一般壁心抹灰,周边用木条压花。


花式砖墙


花式砖墙,俗称“花墙”,是在漏空的墙体中,用砖、瓦以特定的图案或设计方式排列,以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也有整块烧制砖瓦,填补漏空部分的。根据漏空部分的位置、大小、多少,可分为漏砖墙、漏窗墙、砖花墙等。

花墙在园林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它将园林隔断,通过花窗将园林的自然景色二次呈现出来,使得墙内外风光互通,营造出幽静、典雅的园林环境,又不失采光、通风。

图片

漏砖墙,即在墙洞处用砖砌成菱形、竹状的装饰。

图片

漏窗墙,类似漏砖墙,透空部分在墙体上部,即花窗。

图片

砖花墙,即整体墙面用砖砌成花形。

这些墙体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建筑美学和实用性的不懈追求。这些巧妙的墙体设计,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