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家关系再好,也要懂得:一不动,二不笑,三不问

 布衣粗食68 2024-04-12 发布于湖南

古人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亲家是一门半路亲戚,处得好,比兄弟姐妹更亲;处不好,不仅自家鸡飞狗跳,还会伤害儿女的小家庭。

因此,亲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很有必要。

除了空间上的距离之外,我们更要注重精神、心灵的距离,减少不愉快的摩擦,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具体来说,建议亲家们,懂得“一不动,二不笑,三不问”。

01

一不动,心平气和。

哲学家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平时生活中,我们多观察生气的人,就会发现,生气以愤怒开始,以愚蠢升级到高潮,以后悔告终。

亲家之间,会因为彩礼多少,孙辈如何教育,儿女买房买车,儿女和爱人吵架等,引发矛盾。

特别是自己的儿女和爱人吵架了,作为父母,肯定会心疼自己的儿女,采取护短的行为。

你护短,亲家也护短,这就变成了“针锋相对”。

最怕的是,人失去了理智,做出冲动的事情,结局就无法挽回了。

在面子上,你我都要争赢,不认输,这就导致矛盾无法调和。

聪明的人,会把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无论遇到什么,一定“不生气”。

“一不动”,就是不要“动气”,避免伤了和气,添加怨气。

在不生气的基础上,亲家在一起,还要沟通的可能,毕竟,遇到的一切,都不是天崩地裂的大事。

就是儿女和爱人吵架,教养孙辈有观点冲突,亲家能够起到调节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儿女。

最忌讳的,是火上浇油。

相对子孙来说,亲家也是爷爷奶奶的辈分了,不能如儿女一样,摆出怒目圆瞪的样子,老人自带慈悲,这才是应有的样子。

02

二不笑,主动理解。

看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何必太较真。”

道理很不错,但是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很多时候,“笑”不会是善意的,也会带着恶意,被人曲解。

作为亲家,有两种“笑”,要避免。

不笑亲家穷,多帮助。

并不是所有的亲家,都是门当户对的。

富家女,嫁给穷小子,也是常常可见的事情。

王子爱上灰姑娘,不一定是童话,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

有钱的人,是自带优越感的人,但不能显摆出来。用自己的优越感去对比人家的穷困,无疑是“贬低”别人的行为。

知乎上,有人问:“父母嫌弃男朋友穷,我该怎么办?”

提问的人很爱男友,选择相信男友会努力改变一切;但是父母却认为男友是单亲家庭,房子只有几十平米,收入也不高。

热心网友“呼之欲出”回答,她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坚定地要和男友在一起,相信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打拼,迅速改变。

父母的各种嫌弃,其实是为了儿女好,但也是没有站在儿女的角度看问题。两代人的价值观 不同,需求不同,就是“症结”。

非常明显,一旦儿女结婚了,就是认定了“对方家庭”。作为亲家,你还要去嘲笑对方家庭,这就和儿女的观念,互相驳斥了。

有了嘲笑对方家庭的时间和精力,不如去帮助他们一把。你不想帮亲家,你就帮助儿媳和女婿,总是可以的吧。

帮助,是付出,但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并不会吃亏。

不笑亲家的儿女无能,少管。

亲家的儿女,在你的眼里,也许是无能的人,但是在亲家眼里,是“宝贝”。

对于亲家溺爱儿女的行为,你是看不惯的,但是你不要说出来。

如果亲家的儿女,人见人讨厌,你也不要说出来。亲家吐槽儿女,和你吐槽亲家的儿女,真的是两码事。

要明白,亲家的儿女,和你也是亲戚,但是关系很疏远,也不是一家人。

你嘲笑亲家的儿女,无疑是揭露亲家的家庭的伤疤,有一种瞧不起人的滋味。

03

三不问,不揭难处。

很多老人,有一种习惯:包打听。

耳朵竖起来,听大家都聊什么,似乎自己知道越多,就越开心。

其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要用耳朵去见证别人的人生,要看看,学一学人的长处。看到人家的短处,也要理解和包容。

人还有一个习惯:好奇害死猫。

对于捕风捉影的事情,喜欢打听清楚,才算安心。

但是要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是什么难处,都可以揭开给你看。

亲家之间,就别包打听了,遇到以下三件事,不要问。

不问私事。

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亲家是有隐私的,不能对你掏心掏肺。比方说,亲家公和亲家婆,闹过离婚;亲家公有过第三者。

就是你已经大概知道情况了,也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就模糊一下好了。

不问丑事。

家丑、自己的丑,都是要遮掩的,你提问了,那就是揭丑。

丑陋的,是会扎心的。你还是不要问了,避免扎心。就是对方提起了,你也是听着,千万要过问一些细节。

做一个自带阳光的人,一切丑陋的,都可以公正看,平常看。就像丑陋的泥土,也能滋养大树一样。

不问孝事。

儿女给你的礼物,和给亲家的礼物,是 不一样多的。起码是价值不同。

儿女和爱人考虑到双方父母的实际需求,在过年过节送不同的礼物,这对的。毕竟,物尽其用。

但是你一直过问亲家拿了什么礼物,这就让儿女很不好做人了。礼物价值 不同,但是孝心无价啊。

04

俗话说:“篱笆对篱笆,墙门对墙门。”

亲家交往,既要关起门来说“自家话”,也要各自守好小家的门,顾着自己的日子。

亲家最好的关系,就是中间隔着篱笆,有事情了,喊一句就能听到,能够回应;没事的时候,篱笆挡住了彼此,眼不见为净。

处理好了关系,儿女夹在中间,就会过得舒服,也少听闲话。

都是为了儿女好,那就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