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聞鍾記郵 | 清明无客不思家

 新用户1656D5Tm 2024-04-11 发布于河北






聞鍾記郵(4905)清明无客不思家

中国有几个传统节日,春节、中秋体现的是万家团圆,元宵、重阳留下的是普天同庆,清明、端午主打的是缅怀思念。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会与春雨霏霏相关,也难怪,千余年前小杜已经把清明节写的家喻户晓了,顺便还为杏花村打了一波广告。曾几何时,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让清明这个节日也好,或者是节气也罢,与天街小雨搭上了关系,如果这一天不下点雨,就好似这个节日还没有到。而那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今天的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或者看到,杏花村“汾酒”就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的前一天,一场淅淅沥沥的小到中雨不期而至,于是在假期中见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发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感慨。历朝历代为清明写的诗词有很多,就是因为一句“雨纷纷”,让那么多的人记住了杜牧之。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也让人们记住了那个属于清明的惆怅。如果说清明除了那壶老酒,还有的就是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怀念了吧。

就在清明即将到来的时候,专程抽出一天的时间,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添土。因为本地的风俗都是在清明前的几天,就开始为亲人扫墓。说到了扫墓,总会烧一些纸钱,摆上一些水果做贡品,为祖坟上添几锨土,清理一下杂乱的枝桠,在田垄上坐一会儿,也可以与亲人们说说话。尽管那只是一种喃喃自语,至少也能了解一下思念的心绪。也许是心中不会再搁事的缘故吧,每逢快要接近清明的时候,总要梦到已经故去的亲人。有时候总会唯心地认为那是逝去亲人最今世的思念,或者是说那边的亲人“钱”花完了,该送“钱”了。其实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罢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先父离我而去已经6个春秋了。

清明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无论是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还是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说节日,那是一个追怀的节日,经过了宋元之后的岁月变迁,如今的清明节更是一个“三节合一”的节日,所谓三节,就是中国历史上刷那个不同意义的节日,就因为相隔的非常近,于是不同节日的习俗渐渐集中在一个节日中,于是上巳节的修禊踏青,寒食节的祭祖缅怀,清明节的纸鸢植树就成为清明这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三大习俗。不相信就看看2010年清明发行的《清明节》邮票,三枚邮票就反映了这个节日的三大习俗。

也就在甲辰清明节这天,应邢台市图书馆邀请,在该馆举办的“益起学”课堂,用邮票、邮资封、明信片、邮戳,讲述了《“邮”看清明》的分享课。这个栏目是市图书馆的一个品牌,邀请本市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文化交流的讲坛。有幸在岁次甲辰第二次登上讲坛,为积极参与活动的市民,从集邮的角度,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清明。在讲座即将结束的时候,利用纪念“郭老”的清明封,讲述了一位世纪老人在本职工作和集邮爱好上的故事,也借此机会缅怀我所敬重的郭润康先生。

就在清明到来的时候,上海邮政子在虹桥邮局启用了一枚邮资机宣传戳,本家老师在牡丹图普资片上,加贴了打印这枚邮资机宣传戳的签条。邮戳上的微雨细柳让这个惆怅的日子有了要喝一杯的冲动,其实本人是不擅饮酒。想来想去,清明时节找别人也不合适,毕竟在这个怀念先人的日子里,每个人都会沉浸在一种无法表述的追思中,还是回家,煮一壶白茶,听一曲欢快的乐曲,在这个清明的下午,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

(资料参考网络)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40年。集邮写作20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