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如何处理?

 西风飘雪120 2024-04-11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引言】

他汀类药物临床较常用,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能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发病、死亡风险,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础用药,可用于CVD一级、二级的预防。

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是服药后出现的一种或多种药物相关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特有现象,最常见或主要表现为肌肉反应、肝功能异常,后者相对常见,通过减量或停药而改善,重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再次出现的现象,可分为完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不耐受他汀类药物任何种类、任何剂量)和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不耐受某些他汀类药物的某些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可影响ASCVD的防治,那么如何处理呢?
01
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相关反应降脂用药

如肌肉反应、肝功能异常。

①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症状

肌肉反应可见肌痛(肌肉疼痛、无力,肌酸激酶(CK)≤1×正常值上限(ULN))、肌炎(1×ULN<CK≤10×ULN)、肌病(10×ULN<CK≤40×ULN)、横纹肌溶解(最严重,CK>40×ULN,伴肾衰竭),多见于高剂量他汀类药物、肝肾功能异常、老年、曾有CK升高史、合并多种疾病、瘦弱女性、合并用药(如贝特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者等。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症状的风险不同,如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致肌损伤风险较小,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致肌损伤风险较大。

尽量选用诱发肌肉症状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类药物。CK≤4xULN时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有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CK>4×ULN时需停药。若再次用药后症状复发,特别是CK升高至>4×ULN时,可减量他汀类药物或联用他汀类药物(低强度)与非他汀类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如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等)),适于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单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适于完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②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肝功能异常

相对常见,主要表现为无症状、一过性、ALT/AST<3×ULN的转氨酶升高,极罕见严重肝损伤,与他汀类药物剂量或亲脂性、年龄、性别、联合用药有关。

若转氨酶升高但ALT/AST<3×ULN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原剂量或酌情减量用药,也可换为另外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若ALT/AST升高至≥3×ULN与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2mg/dl),可酌情减量或停药,有必要可联合用药治疗。若转氨酶>10×ULN需停药并用保肝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禁用于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失代偿性肝硬化、任何原因致肝酶水平升高超过3×ULN、活动性肝病、急性肝衰竭者。

02
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降脂药物治疗选用

如完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①完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建议换用非他汀类药物,可单用,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抑制剂贝派地酸等,其中依折麦布可降低LDL-C 15-22%、PCSK9抑制剂可降低LDL-C约60%,贝派地酸可降低LDL-C约20%。

②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

对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可通过调整他汀类药物种类、剂量(较低剂量的强效药物)、用药频率,通常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也可选用天然的他汀类药物制剂如红曲制剂,若血脂不达标需联用非他汀类药物。

部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可换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或含红曲的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换为阿托伐他汀,仿制他汀类药物换为原研他汀类药物,换用血脂康、脂必泰(主要成分为红曲,可有效调节血脂)等;可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如瑞舒伐他汀剂量从20mg降为10mg或5mg,可有效降低LDL-C;减少给药频率,可间隔服用他汀类药物(除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外),如阿托伐他汀从qd改为qod,有良好的降LDL-C效果;若LDL-C不达标,可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与非他汀类药物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联用。

此外,任何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清除、提高其循环水平的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等,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进而致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主要经过CYP3A4代谢;普伐他汀不经CYP450代谢,主要经过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氟伐他汀主要经CYP2C9代谢;瑞舒伐他汀90%以原型排泄,约10%经CYP2C9代谢;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药物,主要经CYP3A4代谢;匹伐他汀极少部分经CYP2C9代谢,不经CYP3A4代谢。CYP3A4抑制剂/底物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夫西地酸、唑类抗真菌药物、莱特莫韦、HIV/HCV蛋白酶抑制剂、胺碘酮、维拉帕米、环孢素、秋水仙碱等;CYP2C9抑制剂/底物有酮康唑、环孢素、胺碘酮等。

考文献:

1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2):105-11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47

3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20(1):29-33

4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467-474

5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5):406-414

6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0-893

7刘丽宏.解密朝阳之临床用药思维构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6-17,50

8李大魁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38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8,10(6):1-1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