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醋,这盘“饺子”一文不值!

 抽屉电影 2024-04-11 发布于陕西

故事可以作为一种消遣,故事还可以作为一种背书。如果一个东西是有故事的,那么这个东西就会吸引受众们的注意力。有时候,单纯的从技术上来衡量一个东西是不够用的,当技术手段都一致的时候,文化上的差异或许才是差异本身。然而文化上的差异本就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而这个时候,谁来讲故事,谁有能力讲故事,则决定了一个不相干的东西的前途命运。

今天给大家推荐影片《红色小提琴》就是一个让故事为其背书的作品。十七世纪的一个小提琴制作大师,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转而将鲜血抹在了小提琴上面,于是,这一把原本普通的小提琴就增加了很多“闪光点”,此后,这把小提琴辗转好几个人以及好几个时代,在每一个时代,小提琴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共同构筑了这把小提琴的传奇经历。

《红色小提琴》本身就是一部为了讲述故事而讲述的故事,如果说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的话,那么本片将其串连起来的塔罗牌可以说是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张塔罗牌为小提琴勾勒出来了五段故事,而每一段的故事实际上都饱含着一段血泪史,这些血泪史联合起来,小提琴的神秘感又增加了不少。至于说为什么小提琴的神秘感会增加,乃至增加后又有什么用?本片最后的拍卖似乎已经告诉给了观众,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将故事与小提琴结合。

没错,就是为了价值,就是为了物质价值。

对于拍卖来说,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加其身价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历史,不论什么样的内容,只要是能跟被拍卖的商品相勾连的时候,就会对于商品本身产生不菲的价值。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小提琴本身价值的背书,然而这种背书的最终归宿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回到最初的本片逻辑上来,费尽周折地用这几个故事将小提琴的历史相串联,其目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勾勒出来这把小提琴的传奇经历,更多的是为最后的结果做背书。而艺术本身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如果真的是像本片中的创作者之前所铺设的路径那样的话,这把小提琴最后的归宿应该是一个没法用物质衡量的真正爱他的人手上,然而本片最终却将它送到了拍卖行。他最后依旧是价值导向,而这样的价值导向加载在一个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之上,这未免有点讽刺了。

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抬高一种存在与否并没有太过于明朗的物品之上,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我们想要说什么?这个目的很重要,而唯一不重要的就是这些故事,当观众们过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故事上面之后,他们所忽视的就不仅仅是故事背后的故事了,更多的是故事本身所带来的效用。

对于这把小提琴来说,故事本身的效用更多的是对于现有的小提琴增加物质价值,如果没有这个效用,小提琴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但如果仅仅用价值来衡量小提琴的存在,那么这些故事又有什么用?

艺术一边被称为无价的,另一边又被各种各样的人群作价出售,我们出售的时候依旧是愿意打着艺术的旗号来行自己的苟且之事。而这种出售,跟真正懂他的人之间却没有任何的关联,对于这把小提琴来说,十七世纪制作他的人没有获得任何的收益,为了他失去生命的几个人也没有获得收益,而那些千辛万苦只为了保留这把小提琴的人更没有获得收益。但是他们却有付出,他们的付出与这把小提琴的收益并没有直接关联,而最终获得收益的人也没有为这个关于小提琴的故事增加第六种可能。

伪善的艺术本身并不是为了彰显某种超出于常人的能力而存在,更多的时候,他想要彰显的是过程,至于说可以控制的结果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故事讲述。因为这一切都是交易的一环,而如同本片一样,当我们过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五个故事之上的时候,我们似乎也忘记了这本身就是最终结果——拍卖行所构筑的一环而已,它并没有太多的别的意义。

所以,当观众们大呼感动,大赞那些为艺术献身的人的时候,我们依旧是为了这把小提琴被拍卖出来更高的价钱做背书,最终,我们收获了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拍卖者收获了更多的金钱,这叫双赢。

因此,当艺术被待价而沽的时候,艺术的艺术性是最被忽略的那一个,我们所崇尚的那些不菲的艺术,无疑都是用金钱衡量出来的被动参与者。真正的艺术从来都被我们忽视,因为它本身并不能产生太大的价值,就像这五个故事中的那几个人一样,他们都是懂艺术的人,她们在与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却都没有美好的未来,这或许比拍卖行更具艺术性。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