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最初是天水的小官,后来在长安做了国师刘歆的学生,刘歆被王莽杀了以后,他逃回天水,因为有文化、见过世面,被叔叔大伯推举为首领,打出复汉讨莽的大旗。 ![]() 公元24年,刘玄征召隗嚣。隗嚣不听军师方望的苦劝,不顾自己并不了解刘玄为人和处境的风险,带着队伍进入长安投靠了刘玄。刘玄封他为右将军,级别很高,相当于刘秀身边的邓禹。 隗嚣最初对刘玄忠心耿耿,当他的两个叔伯在长安混得不爽、想逃回天水的时候,隗器竟杀了自己的两个亲叔伯,以证自己忠心不二。刘玄感动于隗嚣的忠心,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 因为刘玄不理朝政,大权旁落于外戚手里,朝局每况愈下,公元25年3月,隗器参与了张印、申屠建等人劫持刘玄回南阳的阴谋集团,被告密后遭刘玄追杀。这样,隗器又逃回了天水,重新建立政权,开始割据一方。 邓禹进入三辅以后,隗器帮过汉军三次: 第一次是邓禹的部将冯愔叛逃到天水,被隗嚣缴械后赶出凉州,致使冯愔被手下扣押回汉军; 第二次是赤眉军扫荡到天水,被隗器击溃; 第三次是帮助冯异打败进入三辅的公孙述势力。为此,邓禹经过刘秀批准,封隗器为西州大将军,有权处置凉州、朔方的一切事务。 ![]() 此后,刘秀经常给隗嚣写信交好。公孙述也拉拢隗器,派人给隗嚣送来大司空、抚安王的任命书,隗嚣拒不接受任命,还杀了其使者。 公元27年,隗器在长安时的老朋友来歙,奉刘秀命令出使隗嚣。从此刘秀和隗嚣的联系更密切了。 到此说明:第一,隗嚣曾有一颗恢复汉室的忠心;第二,这颗心曾因为刘玄胡搞而受过伤;第三,隗嚣和邓禹、来歙关系不错,并接受了刘秀的任命,加盟刘秀政权的可能性极大;第四,隗器并未想要独立,否则应该与各方保持联系,不会与公孙述决绝。 公元28年,隗器派自己的手下马援,分别出使公孙述和刘秀,目的是看一下这两个政权、这两个皇帝,谁更值得投靠。这个信号,意味着隗嚣不想 一直“单身”,他想“嫁人”。 公元29年,马援考察刘秀之后,从洛阳回到凉州,把刘秀一顿夸,之后,隗嚣送儿子到洛阳做人质。 ![]() 同年,隗嚣手下重要将领王元,劝隗嚣参与天下争霸,即使失败也可以固守西凉,成为偏安诸侯。史书记载,王元的话说到隗嚣的心坎里去了,正是王元的建议才促使隗嚣拒绝归顺刘秀。 不过,前前后后劝隗嚣归顺刘秀的人很多,除了来歙、马援,名士申屠刚、郑兴,以及尚未投降刘秀时的窦融,都写信劝告甚至威胁过隗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挟之以害,隗嚣也未必都听不进去,事情不能全怪在王元身上,还要从隗器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里先把隗器与刘秀决裂的事情讲完。 公元30年,隗嚣派使者到朝廷汇报,经过冯异的大营,进去歇息,不想却被仇人给杀了。 刘秀听说隗嚣的使者在自己的地盘被杀,不好意思了,委派铫期出差凉州,给隗嚣送礼物。 礼物却在新政被盗。刘秀预感到了与隗器的合作难度。 ![]() 这一年,公孙述打南郡,刘秀希望隗嚣出兵征伐巴蜀,隗嚣找理由拒绝了。刘秀又派来歙给隗嚣下最后通牒,之后派盖延带领6员大将进攻隗器。 以盖延的水平,第一次进攻失败。 隗嚣胜利后,给刘秀去信赔礼道歉,但是被刘秀集团认为言语狂傲,态度失礼。刘秀又派来歙出使,送给隗嚣一封信,内容简单明了,“深言则似不逊,略言则事不决,我年近四十,厌浮语虚辞,不欲勿报”。 刘秀这封信,没有经历过长期谈判的人是说不出来的。那几句话的意思是:“把话说深了,好像不够礼貌;说浅了,总是没个结论。我快40岁的人了,你也别拿我当小孩子耍,谁都明白,其实不就是实力决定一切吗?我给你面子你还蹬鼻子上脸啊!你要是没有归顺的想法,就别扯没用的了,回信都不需要。”谈了四年多,至此彻底崩了。 公元31年,隗嚣接受公孙述的任命,为朔宁王,接着派兵攻打汉军祭遵部,同时增兵战略要地,准备与刘秀死磕。 ![]() 刘秀这么希望和平统一、这么多人劝隗嚣归顺、隗嚣也明知道以两郡抵抗刘秀的大半个中国不是对手,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坚持对抗呢? 反观刘秀,一手的好牌,却没有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凉州,造成最后与隗器刀兵相见、劳民伤财、伤亡惨重,到底是为什么? 刘秀整合资源、并购重组的水平和胸怀到底如何?对这个问题,要系统地分析。 隗器第二次回到天水的时间,和刘秀称帝的时间大致相同,都在公元25年上半年。回到凉州的隗嚣,也有个内部稳定的问题,毕竟在长安杀了自己的亲大伯和亲叔叔,现在灰头土脸地回来,总得有个交代和磨合,所以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他老老实实地抓内政,并接受刘秀的任命,是很自然的事。 对刘秀而言,平定中原和南方最重要,当时顾不上凉州,也会选择友好沟通。所以从公元25年到公元27年初,双方相安无事、睦邻友好,是解决各自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 ![]() 另外,隗嚣曾经全身心爱着刘汉政权,但是在刘玄那伤心以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证据就是隗嚣曾问手下名士班彪:“你说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刘氏为天子,能证明全国上下人心思汉吗?在秦朝末年,没有汉朝的时候,人们也思汉吗?”这句话,明显体现出隗器对刘汉的质疑:就刘玄那样的皇帝,怎么能拯救百姓于水火?谁能拯救百姓,百姓才需要谁,这和姓不姓刘、叫汉不叫汉没什么关系。 这是隗嚣的心理话。他这句问话,把班彪气得半死,班彪解答不了这个问题,很快辞职到窦融那里混去了。 其实那个时候,有这种疑问的不止一个两个。公元24年下半年,耿弇曾经对刘秀说:“更始政权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思莽。”看看,部分老百姓又回头思念王莽时代的幸福生活了。 由此可见,隗嚣对在长安与刘玄共事的经历深感恐惧,他不那么认可天下必然归刘,自己又参加过劫持皇帝的行动,属于曾经犯上作乱的人,隗嚣对再次归顺刘姓人一直不踏实,即便选择归顺,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和地盘。一句话,睦邻友好可以,但是要无保留投靠,难。 ![]() 公元27年,刘秀通过来歙联系上隗嚣以后,联系密切了,但矛盾也出现了。 第一件事,是刘秀给隗嚣的一封信里,说了不该说的话。 在信里,刘秀首先表达了对隗嚣的敬意和感谢,毕竟隗嚣帮助过邓禹和冯异,这都没毛病,但是他引用一个典故,一定会让隗嚣不爽。原话是“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这句话的意思是苍蝇那小翅膀,飞不了多远,可趴在马尾巴上,就可以远走高飞。 如果刘秀是把自己比作苍蝇,想以此夸隗嚣,实在是过于低调,可能性不大,毕竟刘秀那时候已经称帝两年,也不符合上下文。如果是劝导隗嚣,摆明了就是告诉隗嚣:你就是只苍蝇,如果想攀高枝,来找我。 隗嚣曾是刘歆的学生,可比刘秀文化深,能不明白吗?到底是你刘秀求着我归顺,还是我求着追随你,你弄清楚好不好?这句话放在谁身上谁能不生气? ![]() 刘秀经常犯这个毛病,总以为别人要图他什么,有点直男的味道。比如,在河北见到投奔来的邓禹,他就问:“你大老远的来投奔我,是想要什么官位吗?” 铫期劝他称帝的时候,他问:“你是为了实现让大家回避的愿望吗?”意思是你劝我称帝,是不是为了你可以升官,然后实现你自己在大街上吆五喝六、要求别人回避的梦想?刘秀当皇帝后,任命自己年轻时的朋友樊晔为都尉。 刘秀当初被抓进新野监狱时,樊晔曾给他送过吃的。刘秀有一次问他:“一筐馒头换来一个都尉,怎么样?”这些话虽然可以看作玩笑,但说明刘秀心里,什么都是有价的,情谊也是如此。 事情的本质可能也是这样,但不能说得太直白,总要照顾一下别人的感受,否则就是口无遮拦。 当然一句不得体的话不是关键,隗嚣未必一直放在心上。问题是,如果投降刘秀,如何实现“绝群”?隗嚣在刘玄那已经是右将军,相当高的职位,刘秀能给他什么呢? ![]() 第二件事,是刘秀没给隗嚣职务、爵位上的明确说法。 谈了好几年,史书上隗嚣的职务一直就是西州大将军。 刘秀虽说“许以重爵”,但重爵是什么,一直没明确,明显就是一张空头支票。隗嚣要实现“绝群”,只能到中央任职,那样安全就无法保障。 这个顾虑不打消,隗嚣不会进京。还是公孙述来得直接,上来就是大司空、抚安王,地位提高地盘不变。 刘秀是不想给隗嚣封王的,因为第一,刘邦有规定,非刘氏不封王;第二,如果对隗嚣封王,仍在西北半独立,将来还要打,这可不是刘秀希望的状态;第三,隗嚣要封王了,那些开国功臣怎么封?所以刘秀不想承诺封王。 公元27年,刘秀派伏隆劝降张步,伏隆明确对张步说,刘秀不能给你封王,但是可以封你10万户侯。就这条件,张步还是把伏隆杀了,投靠了刘永。 既然刘秀价码不到位,隗嚣就只能玩命拖延。 隗嚣到底要什么呢?他确实想要封王。 ![]() 隗嚣的人生偶像是商朝的西伯侯,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这个理想他跟很多人表达过。 后来名士郑兴劝诫他说:“当初西伯侯拥有商朝三分之二的土地,还服侍商王,不敢称帝;汉高祖刘邦征战多年,一直称为沛公。你既无周文王的血统,又无汉高祖的功绩,竟然想做这件不可能的事,不是惹祸上身吗?你好好想想吧!”听了郑兴的话,隗嚣这才暂时压抑了称王的念头。 无论如何,一个不想给,一个真想要,所以谈不拢。 刘秀封隗嚣为王,不是做不到,同样姓刘縯,刘玄、刘永做得,刘秀怎就做不得?如果真的为了止兵休武、百姓安宁,封王不是不行,后来在卢芳的问题上刘秀就做得了,最起码可以封隗嚣为“公”。 这些肯定是可以谈的,但如果一直不明确,就只能是空谈。 站在隗嚣的角度,他要的确实有点多,超出了自己的实力。隗嚣既要留在凉州,又要封他为王,他自己还不能明确提出来,提出来就是要挟皇帝,所以只能等刘秀慢慢领悟。 ![]() 隗器有心投降,但不自量力,要价过高;刘秀有心招降,但不出实锤,承诺不够。两个人都没有找出解扣的办法。 来来回回谈判的过程中,隗器的势力逐渐稳固,手下大将杨广、王元、王捷等都支持隗嚣自立称王。 实在不好理解王元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只要称王,就是分裂国家,属于逆势而为,而且刘秀要打过来他们打不住,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那就是找死。 可他们宁可选择分裂国家和以死相拼,也不愿意投降刘秀,一定对刘秀政权有相当大的误解或质疑。 为什么会质疑?要么是对刘秀的某些做法很不认可,要么是对刘秀的整合方案极不满意。 隗嚣团队里,那些不赞同隗嚣称王独立的文人,陆续离开隗嚣,包括班彪、申屠刚、杜林、郑兴等人。 这些人都是全国有名望的大师,他们的离开,隗嚣是不愿意的,但是他们的主张与隗嚣内心不符,留下也没什么用。 ![]() 公元30年,杜林以弟丧归葬为由离开,隗嚣曾苦苦挽留,甚至派刺客追杀杜林。同年,郑兴以送父母遗体安葬为由,带领全家离开隗嚣。 那时候,刘秀和隗嚣的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时刻。 第三件事,是马援见到刘秀以后,带回来对刘秀的评价。 马援是奉隗嚣的命令,分别考察公孙述和刘秀这两个皇帝,看看把自己的股份卖给谁更合适。 因为卖给谁,谁的实力就会大增,股价就会上涨,所以马援去这两个地方都很受重视。马援和公孙述是发小,他先去见的公孙述。 公孙述很隆重地接见了马援,仪式规格很高,类似于皇帝接见外宾。 这很可能是公孙述为体现对隗嚣的重视,所以马援的随从都很满意,但在马援看来这些都是花架子、不实在,反而觉得公孙述成不了气候,说他是“井底之蛙, 妄自尊大”。 马援到了洛阳后,刘秀穿着便装,以朋友的身份轻松会面。 两人首次见面,就谈得很愉快。马援在刘秀那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其间还随刘秀出了一趟差,去了襄阳和连云港,看汉军进攻秦丰和董宪,一路上马援对刘秀非常佩服。 ![]() 回来后,马援给隗嚣汇报,都不知道该怎么夸刘秀了,可越想夸越夸不到点上,最后夸砸了。 马援给隗嚣汇报的地点是在隗嚣的卧室。不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更不是在酒桌上,这说明隗器非常重视这次谈话。 第一,场所非常的私密,无第三人在场或偷听。重要的决策一定绝密。 第二,一定要让马援放松,别遗漏、别隐瞒也别吹嘘。我们现在看到《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很可能是范晔或者班固编出来的,因为只有两人在卧室聊天,肯定没有第三人记录。 要不就是事后马援自己说出去的,真假全凭一张嘴,可信度绝对打折扣。权当是真的吧! 隗嚣先问:“老马呀,你去了一趟洛阳,有什么收获呀?” 马援说:“刘秀这个人,才明勇略,不是一般人能匹敌的,而且开诚布公,坦言相告,无所隐瞒,胸怀开阔,看问题高屋建瓴,关注主要方面(“阔达多大节”),和刘邦差不多。他知识广博,处理政务的能力、文采及口才,前世没有人能比得上。” ![]() 马援说到这,其实隗嚣就已经明白马援的态度了。为什么?因为起兵以前的刘秀,只不过是个在太学成绩一般的农民,何时何地进修,能在政务和文采上达到前世无敌的程度?隗嚣和公孙述的长项都是处理政务,隗器还曾是国师刘歆的学生,什么学问家他没见过?他能认可马援的话吗?再说,以刘秀的知识水平,竟前无来者,骗鬼呢?这马援,分明是被刘秀蛊惑或收买了。 放弃处理政务的能力和文化水平高低的讨论,隗器关心的也不是这个,于是他又问:“你看他和刘邦谁更高一些?” 隗嚣的意思,是在心胸开阔、通晓人情世故方面,刘邦和刘秀哪个更强。隗嚣更关心的是,如果自己归顺,能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刘秀会不会杀功臣? 马援说:“刘秀不如刘邦。 刘邦无可无不可,做事不讲规矩。而刘秀喜欢管理人事和政务这类事,做事都有尺度分寸,又不喜欢饮酒。” 隗嚣不高兴了,说:“如果照你所说,不是刘秀比刘邦还要强一些吗?” ![]() 是啊,按照马援所说,刘邦是粗人,做事抓大放小,放手让手下人去办,而刘秀是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入手,还知道克制自己,可不比刘邦强吗?马援说话,前后矛盾,逻辑不通,更加引起了隗嚣对马援的怀疑。 马援佩服刘秀,应该是真的,最起码在他看来,刘秀比隗嚣和公孙述更适合当自己的领导。要说马援如此过分地夸奖刘秀,没有私心,肯定不尽然。 马援是个有志向的人,早年养马发财后散尽了千金,绝对视金钱如粪土,他图的是名留青史,为的是国家安宁,在隗嚣这个破地方当小军官的日子,他早就过腻了,他希望和隗嚣一道,走向更大的平台,反之很可能成为隗嚣集团的陪葬品。 因为特别想说服隗嚣归顺刘秀,造成他过于卖力地赞美刘秀,不实之词当然会引起隗嚣的怀疑。这次谈话后,隗嚣不动声色,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做人质,继续采用拖延战术。 ![]() 马援没处在隗嚣的位置,很难揣摩隗嚣的心理。隗嚣把凉州的股份卖给谁,不取决于谁更强,而取决于谁更弱,因为只有在弱者的集团里,隗嚣的地位才能更重要和稳固。 毕竟隗嚣不是卖了股份之后到国外定居,还要在国内打工生活。隗嚣的私心,是隗嚣决策的最根本出发点,这个私心,就是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安全。手下的部队和地盘,都是他的砝码。 刘秀明显比公孙述实力强多了,正因为强,隗嚣才有更多的忌惮。所以马援的考察报告,加深了隗嚣对刘秀的忌惮。 隗嚣既然已经心向公孙述,为什么还要遣子入朝给刘秀当人质呢?第一,还是拖延。马援考察并汇报了以后,如果隗嚣没有态度,很明显就是不认可刘秀,不认可就是翻脸,以刘秀的实力,是不会接受一直这么虚与委蛇的,有可能随时进攻凉州,而那时的隗嚣准备还不充分。 第二,隗嚣对儿子未必那么当回事。古人由于可以娶很多小妾,所以儿子可能很多,父子亲情没有现代人那么看重。刘邦推孩子下车以便自己跑路,王莽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隗器连自己的亲大伯和亲叔叔都杀,送儿子当人质的事当然干得出来。 ![]() 如果刘秀真的像马援说得那么光明磊落和完美,隗嚣、王元怎么会那么忌惮和质疑刘秀呢?他们一定有个心思,那就是为什么刘扬、彭宠、邓奉、张丰、苏茂等要反刘秀呢?一两个是对方的问题,这么多人反对刘秀,难道刘秀就没问题吗? 马援没有解决隗嚣的疑惑,同时,隗嚣对刘秀挖墙脚这种做法极其不满,加深了对刘秀的顾忌。 刘秀的事迹,隗嚣不可能不打听。公元23年,刘秀通过收买了丁琳,夺取了颍阳;继续收买了冯异,拿下了父城;收买了马武、陈康,搞死了谢躬;收买了黄防,抓捕了冯愔。 还有一些缺少证据但过于巧合的事情发生在刘秀的敌人身上。 彭宠的仆人子密杀了彭宠,国师韩利杀了彭宠之子,是否有人指使?是否有人出高价购买彭宠父子的人头?如果没有承诺,刘秀为什么要封卖主求荣的子密为侯? 张丰的功曹孟左捆绑张丰投降,是不是被人收买? 刘永的部将庆吾杀死刘永,被刘秀封列侯,是不是回报? ![]() 王朗的部下少傅李立,打开邯郸城门,致使王朗被杀,事后刘秀当面烧毁往来文书,其中是否有收买李立的信件? 李宪的军士帛意追斩了李宪,刘秀为什么要封他为渔浦侯? 卢芳说自己“羽翼外附、心腹内离”,其手下太守桥扈、田飒投降刘秀,是不是被策反? 这一切仿佛都可以解释为“咎由自取”,因为当领导的不得人心,造成手下将士走向光明,可次数也太多了吧! 这次是收买马援,你刘秀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第四件事,是马援叛变。 马援借着送隗嚣长子进洛阳的机会,一直逗留洛阳,不想回凉州了。 刘秀最初没给马援任命官职,时间长了,马援经济情况出现紧张,于是经刘秀同意,他带着自己的一大群随从掾属,来到长安上林苑居住。 他们在上林苑种田养马,搞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集市。总之,马援宁可不当隗嚣的官、宁可当农民,也不回天水了。 ![]() 马援听说隗嚣接受王元割据一方的建议后,一方面写信规劝指责隗嚣,另一方面写信向刘秀表达忠心。 刘秀叫马援进京,之后给了马援五千骑兵,专门用于游说劝降隗嚣手下的高峻、任禹等将领和羌族豪客,分化瓦解隗嚣。 刘秀是希望通过策反,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一直到战争爆发前,刘秀还不想打,希望采取围困施压,加大策反力度。这些在史书上都是明说的。 隗嚣哪能不知道马援的一些所为,气得半死,更加对刘秀不满。防火防盗防马援,估计是隗嚣的内部文件通知。 第五件事,是借刀杀人。 公元28年左右,刘秀把手下将领写的多份奏章送给隗嚣看,全是要求进攻公孙述的内容。借着这个话题,刘秀提出,你不是说听我的招呼吗?那好,你去打公孙述,以证明你的忠心。 隗嚣以三辅未定,卢芳在北等理由,没有出兵。这件事让隗嚣不信任刘秀,这哪里是让我归顺,分明是让我卖命啊!一旦打公孙述两败俱伤后,我在汉朝哪里还有什么地位? ![]() 刘秀借刀杀人,大家也都明白。不远的,是借朱鲔的刀,杀了李轶,还口口声声说不计前嫌。现在合作条件还没谈拢,就让隗器去卖命,刘秀昭然若揭的狠毒伎俩,怎么能让人服气呢? 这就好比大公司要收购小公司,还没签协议,就让小公司损失利益去和大公司的对手竞争,确实早了些。隗器实力不够,也只能虚与委蛇,不敢当面撕破脸。 公元30年,公孙述进犯南郡,刘秀又一次要求隗嚣出兵,讨伐巴蜀。史书清晰记载,这么做的目的是“溃其心腹”,就是要消灭隗嚣的心腹势力。隗嚣哪里会上当,以栈道损坏为由,拒绝出兵。 第六件事,是来歙刺杀。 还是公元30年,来歙又一次出使凉州。从洛阳到凉州一个来回要走几个月,来歙非常辛苦。他见总是讨论来商量去,隗嚣就是没有个明确态度,性子刚烈的来歙,竟然当面要刺杀隗嚣。 隗嚣看形势不对,赶紧躲进了内室,来歙被兵士扣押。 来歙可能并非蓄谋杀人,只是说到激动处,才绕过桌子要动手,所以最后隗嚣绕过了来歙,把他轰出凉州了事。但是此事引起了隗嚣更大的不满。 ![]() 当面刺杀政敌,也是刘秀惯用的手段。吴汉杀苗曾,耿纯杀刘扬,这都是近在眼前的事,那可还不是敌我矛盾的时候呢!不满意就杀人,你刘秀也太豪横了吧! 隗嚣对刘秀手下的骄兵悍将,不能不有所担心:如果归降刘秀,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将来被欺负可怎么办呢? 第七件事,是窦融劝诫。 公元29年,窦融与刘秀接上了头,表达了忠于汉室的心情。刘秀很高兴,提起与窦融八竿子远的亲戚关系,即刘秀的七世祖汉景帝,其母窦太后,是窦融的七世姑,为了证明,刘秀还把司马迁写的《外戚世家》《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赠送给窦融; 同时,刘秀派人修缮窦融父亲在长安的墓地,高标准祭祀。刘秀这么做,确实是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值得借鉴和学习。 窦融也知道刘秀的心思,马上写信给隗器,名为规劝实则威胁。这封信有三个核心内容。 ![]() 第一,我们凉州五郡一都尉,之所以服从你隗嚣,是因为你忠于汉室。如果你背叛汉室,发动战争,那就是给凉州带来灾祸,我们不答应。 第二,现在凉州的情况,是地窄民稀,人心涣散,要打工辅佐别人还可以,要独立创业太难了。你如果想要以两郡之力抵抗上百个郡的刘汉,不会有好果子吃。 第三,你儿子已经在洛阳做人质,你如果反叛,就是连儿子也不要了。你连儿子都可以不要,别人在你眼里又能算什么? 隗嚣不回信。窦融就联合五郡自治,不再听从隗嚣的指挥,并向刘秀请示出兵的日期。到这个时候,隗嚣即便是想投降,也难以接受城下之盟了。第八件事,是沟通断绝。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隗嚣也头疼。为了争取一个好结果,他派遣使者周游,到洛阳去面谈。 ![]() 去洛阳要经过冯异的大营,周游进入冯异的大营后,竟在大营里被仇人杀了。双方谈判期间,一方使者在另一方地盘上被杀,这叫什么事啊?杀完之后也没听说谁被处罚。 周游怎么可能在冯异大营里遇到仇人呢?仔细琢磨这件事,最大的可能,是当初邓禹的手下冯愔,背叛邓禹后进人凉州,被隗嚣的部队在天水击溃缴械,因此冯愔和隗嚣结仇。 后来冯歆被手下黄防抓捕,回归汉军,而刘秀没杀冯愔。冯愔很可能是冯异本家,当时就在冯异的军营,见到隗嚣的使者,自然想起当年被缴械的仇恨,连造反都不怕的冯愔,在自己大营里杀周游,实在太简单。 如果真是如此,说明汉军根本没把隗嚣当盘菜,杀周游就是抽隗嚣的嘴巴子。刘秀的部下如此豪横,隗嚣以及他的手下,肯定不愿意归附汉军。 ![]() 刘秀知道这件事后,并不想追究,就因私斗处分冯异了,那岂不是自折羽翼嘛!刘秀只是派铫期出使凉州,有赔礼道歉、既往不咎、安抚隗嚣的意思。可是,礼物却在驿站丢了。 大国往来,礼物和护送的军士少不了,怎么那么容易丢呢?估计这事要么是汉军自己干的,要么是隗嚣部下的报复行动。 铫期最早是冯异推荐给刘秀的,都是颍川老乡,冯愔要偷铫期押送的东西,具备内外条件。 冯愔的目的,是破坏和谈,破坏和谈的目的,就是要用武力铲除隗嚣。 隗嚣的部下也可能偷礼物,动机也是破坏和谈,目的是反对隗嚣投降汉军。 总之在路上劫走最好,如此刘秀怪不到隗嚣头上。 这两件事是公孙述指使的概率不大,毕竟这么准确的情报不容易获得,公孙述的人在冯异的大营里杀人更不容易。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双方在前线作战的将领,都不希望和谈。 事情到最后,站在刘秀的角度,感觉自己是仁至义尽了。 ![]() 站在隗嚣的角度,是该表示的都表示了,刘秀既不能满足我的职位、爵位需求,还多次欺负侮辱我凉州人,甚至要借刀杀人,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为啥非要到洛阳看别人脸色呢? 人家表面上尊敬你,可实际上天天一个巴掌一个甜枣地搞你,真的归顺了,能有好果子吃吗?人,可以战败而死,但不能被欺负死。 在隗嚣看来,不打是不行了,不让刘秀知道自己的厉害,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于是,不再回信。 一旦沟通的心情没了,沟通的渠道也就断了,剩下的就是个打! 回头看,刘秀一把好牌,却没有和平解决隗嚣,原因还在于画大饼,没有实际的承诺,而且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让隗器不敢对其相信。 即便隗嚣投降刘秀,结果一定会好吗?纵观投降刘秀的人,除了朱鲔,基本没有好结果。 ![]() 绿林军的首领王匡、胡殷投降后,据说是又打算逃走,公元25年被刘秀的尚书宗广杀掉。赤眉军的首领樊崇、逢安,投降后,据说又想反叛,公元27年被杀。 另一个首领谢禄,投降后被刘盆子的哥哥刘恭刺杀而死,刘秀赦免了刘恭。张步投降后,又是想反叛,于公元32年被杀。 秦丰投降后,送到洛阳,被朱祐杀死。 延岑投降后被吴汉灭族。 董宪准备投降,被吴汉手下韩湛杀掉,韩湛被封列侯。 邓奉,投降后被杀。 隗嚣的大将王元,投降后被任命为太守,在度田事件中被杀。 隗嚣的儿子隗纯投降后,公元42年要逃到胡地,被处死。 如此多的先降后叛,进而被杀的案例,能是巧合吗? 因为史书没有结论和证据,所以不能肯定谁对谁错。总之,从起兵到统一,刘秀绝不止军事一种手段,他通过收买、策反、刺杀、定罪处死等组合动作,陆续铲除了各路敌人。对隗嚣,刘秀并不真心用政治手段解决,他采取的那些背后的手段又多数效果不大,所以,没能和平收复凉州。 ![]() 如果说刘秀有预谋地做这些见不得光的事,那执行者是谁呢?最大的可能是贾复。理由有三条。 第一条,贾复个人素质高。贾复自小好学习,研究《尚书》,得到专家的认可;贾复有计谋,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往往能做到,比如,在运盐的路上遭到抢劫,别人都损失光了,他却完整运到。 第二条,贾复经历丰富。做过县掾,当过土匪,做过校尉,上过战场。关键是贾复政治上过硬,他是南阳冠军县人,刘秀的老乡,而且是刘秀的堂哥刘嘉推荐过来的,不必怀疑其忠诚度。 第三条,贾复长相端庄,一身正气,能用大道理感化说服别人。 总之,刘秀称赞贾复,说他“能击退敌人于千里之外”。什么叫“退敌于千里之外”?就是贾复打个电话,就能让人退兵。诸葛亮智退曹魏五路军,就属于退敌于千里之外。贾复凭什么?刺杀、策反、挑拨离间呗。 ![]() 贾复长期以左将军身份在刘秀身边,不怎么出去打仗,但是刘秀对大家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意思是说,贾复在干什么,你们不知道,我是知道的,贾复老贾功劳大啊!贾复不带兵出去打仗,运筹帷幄不如邓禹,筹粮招兵不如寇恂,那他凭什么有大功?会不会是有像戴笠一样的作用呢? 可惜,用在隗嚣身上,失败了。隗嚣也正是看透了刘秀,才最后选择了武装斗争。要志气,就得不识时务;要活命,就要忍受欺凌。活着,真不容易。 刘秀创业基本讲到这里。三打隗嚣之后,隗嚣之子投降。之后岑彭、吴汉消灭公孙述、延岑,全国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