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8口死于同一癌症!这8种癌症最容易遗传!

 岩石5kketwpv3z 2024-04-11 发布于四川

大家发现了吗?奥司他韦竟然断货了?!最近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期,身边好几个朋友也接连中招。流感一来,奥司他韦再次被推向风口。很多药店已经出现紧缺甚至断货的情况,要么售罄,要么贵得离谱。那么问题来了:甲型流感对儿童有什么危害?奥司他韦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儿童应该如何合理使用奥司他韦?我们应该怎么有效预防流感?

你知道吗

“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

家族成员中有8位死于癌症

因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她曾先后接受

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

图片

其实

在我们身边

类似的“家族癌症”病例也有不少

“癌症遗传”并非危言耸听

01

12年前,泸州38岁的邓女士身患卵巢癌,经治疗后康复。

5年前,其姐姐被查出乳腺癌,在西南医大附院乳腺外科治疗期间,邓女士前来医院照顾姐姐,因触摸到自己乳腺也有包块,不由得紧张起来,后经乳腺相关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两姐妹手术治疗时间相隔半月左右。

手术后,因邓女士的姐姐拒绝任何后期治疗,不久后因复发转移去世。邓女士则一直在西南医大附院肿瘤科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如今5年过去仍安然无恙,双癌(卵巢癌+乳腺癌)基本达到治愈,创造了癌症康复奇迹。

图片

02

5年前,江安的舒女士因左侧乳腺包块2CM,伴有疼痛,遂至西南医大附院乳腺外科就诊,确诊为乳腺癌,并行左乳改良根治术,经病理诊断为左乳浸润性癌(PT1N0M0  三阴型),术后行辅助化疗,期间行BRCA基因检测提示为BRCA1致病基因突变。

据了解,舒女士的姐姐也是因患乳腺癌、卵巢癌去世多年。舒女士的乳腺癌虽然为早期,但其肿瘤分型为三阴型,在乳腺癌中属于预后最差的一类,加之其明确有BRCA1致病基因突变这一高危因素,两年多前,在胸部CT检查时又发现了肺部结节,经胸外科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活检提示为乳腺癌肺转移。

手术后,舒女士到医院肿瘤科,进行了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靶向药治疗,病情稳定一年左右。后发生脑转移,仍间断性进行化疗+靶向药治疗至今。

图片

“如果一个家族中带有BRCA基因突变,女性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相较普通人群更高,男性发生男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几率也增加,其下一代子女有50%的BRCA基因致病突变的几率。”据西南医大附院肿瘤科何丽佳副教授介绍。

03

40多岁的李先生,母亲患有结肠息肉,他本人也患有结肠息肉,他在单位一次例行体检中查出了结肠癌,家族性的结肠息肉容易遗传,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李先生不幸中的万幸是,早期发现结肠癌,经手术治疗后,不再需要任何治疗。

图片

当我们听到身边有亲人患癌

特别是有多个家庭成员患癌时

心里难免会产生恐慌

担心自己也会被遗传

那么

哪些癌症更容易遗传?

如何识别遗传性肿瘤?

如何避免家族癌症遗传?

……

我们请何丽佳副教授

来为大家解密“癌症遗传”相关知识

图片

“家族癌症”是如何发生的?

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是通过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父母会将变异的致癌基因传递给子女。

遗传性肿瘤往往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一般发病年龄较早,并在连续几代中存在。遗传性肿瘤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一般规律为,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其子女约有50%的遗传概率,且遗传与性别无关。

生活方式相近也是某些癌症呈现家族性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胃癌、食管癌等,主要是受到饮食因素的影响,平时经常吃过烫的食物、腌制食品等。河南的林县食管癌发病率较高,与当地人长期食用酸菜有一定关系,而在广东地区比较高发的鼻咽癌,目前虽然尚未查明聚集性高发的原因,但怀疑与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爱吃咸鱼等共同聚居生活史有关。

怎样识别遗传性肿瘤?

在生活中

识别遗传性肿瘤可以记住三个数字

即“3、2、1”

“3”指三个人

即家族中两代以内直系血缘关系成员有3个及以上的相同或者相关的肿瘤患者

例如,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都属于BRCA基因相关的肿瘤;对于林奇综合征的患者来说,家族中出现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也属于相关肿瘤。

“2”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1人罹患2种癌症,或者成对器官患癌,如双侧乳腺癌、双侧卵巢癌。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器官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病灶,例如单侧乳房发现多个癌灶。

“1”有两种含义

一是“1例年轻患者”,比如乳腺癌常见的发病年龄是45~69岁,但如果家族中出现40岁,甚至30岁之前的乳腺癌患者,就要提高警惕。

二是“1例罕见癌症”,比如每100例乳腺癌约有1例是男性患者,一旦出现也需提高警惕。

图片

这8种癌症容易遗传

临床上

常见易感风险较高、有遗传倾向的肿瘤

有以下8种

普通人群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应该如何筛查和预防?

乳腺癌

家族遗传是乳腺癌的主要病因,其他致病因素还包括内分泌、激素水平暴露、长期不良情绪等。一般情况下,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普通女性35岁以后应每年常规进行乳腺检查,一般建议行乳腺B超;如有良性结节,每半年筛查一次乳腺B超;40岁以后可行乳腺钼靶检查。

卵巢癌、宫颈癌

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宫颈癌在女性中也处于高发态势,近年在国家“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行动下,发病率逐步下降。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有性生活史的普通女性,至少每年进行1次妇科B超、妇科查体、液基细胞学检查;35岁以后还应进行卵巢癌、宫颈癌筛查;高风险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到30岁甚至更早,筛查频率缩短至半年一次。

在筛查过程中如发现有宫颈糜烂等良性病变,要及时到妇科积极治疗,治疗后半年内还应做好定期随访,待病变完全有效控制之后,随访时间可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一次。

肺癌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58.3%。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戒烟,低剂量胸部CT筛查至少每年一次,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发现一些早期病变。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占10%。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2~3倍。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常规人群至少3-5年应行一次胃镜筛查,如有病变的情况下提高检查频率,胃息肉患者每2年至少查一次胃镜。

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们日常应尽量避免食用过烫、过辣食物,少饮甚至不饮酒,减少腌腊食品摄入。

结直肠癌

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风险增大。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常规人群40岁以后,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肠镜筛查;如果有结肠息肉等良性病变者,可缩短至每1-2年筛查、随访一次;有结肠息肉烧灼治疗的患者,后期做好定期随访。

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岁甚至30岁之前,每2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与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均属同一基因突变导致。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因前列腺癌与老年男性的前列腺肥大均有排小便困难症状,因此常常容易被误认为前列腺肥大而忽略,一旦发现大多为晚期。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年轻男性每年常规体检时可行前列腺B超检查;60岁以后老年男性至少每年进行1次前列腺B超+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筛查,特别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前列腺增生、肥大等高风险人群更要重视筛查。

胰腺癌

5%~10%胰腺癌患者的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图片

筛查及预防建议:

常规人群可每年进行腹部B超筛查;有胰腺癌家族史人群,在腹部B超的基础上,还可增加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筛查,甚至可进一步行肿瘤标志物筛查。

图片

如何避免家族癌症遗传

01

减少接触致癌因素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权威医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70%~90%的癌症源于后两者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菌石油和熏烤类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环芳烃、腌肉和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等。

02

注重早期筛查

癌症从发病到晚期一般需要5~20年,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表现,主要依靠筛查发现,因此,公众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重视早期筛查,35岁以上人群要有意识地正规筛查、常规体检

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就能及时治疗或预防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肠癌等大部分恶性肿瘤,早期在规范治疗下均可防可控,甚至达到治愈效果,大家不必恐癌。

此外,通过基因检测可帮助分析导致家族遗传的致癌基因,加强对癌症的预测和防控。肿瘤遗传基因检测通过提取唾液或静脉血中的DNA,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判断受检者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

图片

适用人群:

①肿瘤患者;

②家族中有多个肿瘤患者的,尤其是有男性乳腺癌患者、同时患多个原发性肿瘤的患者、患病在50岁以前的;

③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群,如胰腺炎、乳腺增生等。

携带肿瘤相关致病基因突变者,若在适当时机采取恰当的干预手段,可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03

接受优生优育指导

患恶性肿瘤的年轻女性,在疾病确诊或基因检测明确为遗传性肿瘤后,建议前往专科门诊进行肿瘤遗传咨询,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优生优育计划。

尚未发病、但已知携带胚系致病基因突变的高危健康女性,可通过遗传咨询指导生育,避免下一代携带恶性肿瘤致病突变基因,以降低后代患病的风险。

图片

文/   赖谦、梁婷

图/   网络配图

编辑:梁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