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先贤,到经典物理到相对论和量子论,我们其实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分子电子等粒子。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逻辑推导,我们得出几个基本的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弱肉强食”的相互作用规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弱肉强食”的相互作用规律:其实就是万有引力,无论宇宙空间还是微观世界,两个物质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万有引力的产生应该是因为“场”的作用结果。 如果说我们不知道怎么统一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规律,那么这三个规律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世界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公理!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物理学定义,物质(matter)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场(field)在数学上是指一个向量到另一个向量或数的映射。物理学中指某种空间区域,其中具有一定性质的物体能对与之不相接触的类似物体施加一种力。 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中,许多人都在研究物质的确切性质,物质是由许多离散组件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谓的“物质粒子论”,最早是由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约 490 BC)及德谟克利特(约 470~ 380 BC)提出。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组成,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 爱因斯坦给我们给出了结论:物质就是能量,可以用质能方程来展现质量和能量的关系E=mc²。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就是能量,至于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根据物质所处的环境下展现出来的。物理学上,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能量是什么?能量就是衡量物质做功的本领。因此物质的本质就是运动,但是运动是需要参考系的,不然没有参考系的运动无法衡量,也没有价值。而光的运动却没有参考系而且被爱因斯坦定义为光速是不变的。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物质是由没有质量(静止质量为0)的保持光速运动的“最小粒子”组成的。这些“最小粒子”虽然保持光速运动,但是确是无规则的运动,如果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连概率都没有。 物质的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当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产生了质量。因为“最小粒子”聚集方式是随机形成的,所以质量也是各不相同,最后组成的物质状态也不相同。 由各不相同的质量不同状态的物质,通过“弱肉强食”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世界宇宙的运行!从质能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物质质量发生剧烈的变化,那么物质能量也就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成,蕴含着宇宙能量的奥秘! 从以上的推论和结论可知: 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物质的运行规律本质是不可预知的,也就是没有规律可言,我们只能通过统计的方法,预测概率! ![]() 作者的话: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的本质就是能量,也就是只要有物质存在,就有能量。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还是宇宙星空。 另外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场在保持光速做无规则运动。 其实宇宙的星球的运动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星球之间质量太大,相互之间有万有引力又会叠加干扰,所以宇宙星球的运动就很难预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