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扭转中国命运的北京香山双清别墅

 蔓萝花 2024-04-11 发布于安徽

       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曾发生过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

国庆期间,我们特意慕名拜谒了双清别墅。

       我们进了香山公园东门后,按路标指引,往西南走,爬过曲径通幽的长长山坡,山坡上有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极为幽静别致的庭院,这就是著名的双清别墅。

       这里早在金代时就是皇家园林了,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又在这里建了一座静宜园,不过在晚清时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了。

       到了民国,曾担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为了安置河北的受灾儿童,在香山创办了一座香山慈幼院,收养了400多名孤儿。这座双清别墅,就是当时熊希龄在香山的住处。

       关于“双清别墅”的们,得名的由来,是因为此处有两眼泉水,清澈甘甜,乾隆皇帝就亲笔题词“双清”;于是,熊希龄就给这座别墅起名叫“双清别墅”。

       我们沿着石头台阶,拾级而上。

       看见一个石门,门上“双清别墅”四个绿色大字很是醒目。1949年3月25日,中央各机关从西柏坡进驻北平,本来李克农给毛泽东安排的住处是在颐和园,而且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把颐和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调走了,游客也不允许进入。

       但是,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生气,说不能因为我住在这里,就不让老百姓进来,颐和园不是我一个人的颐和园。因此,毛泽东当天晚上就搬去了香山,住进双清别墅。

       当时,毛泽东住进香山而没有住进中南海,主要原因是这里隐蔽安全,因北平刚刚解放,城里还有残余敌特,青岛还没解放,敌机随时有空袭的可能。

       入得门来,但见院内有个几十米见方的池塘,池中水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自由嬉戏。

池塘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似顶华盖,

为树下的一座红色的六角亭提供了清凉的树荫。

       六角红亭的北侧,是一排坐北朝南、红窗白墙的清代风格房屋;毛泽东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年。

       一走进毛泽东故居,一张毛泽东读报的照片映入眼帘。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1949年4月21日,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中共代表团提交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后,毛泽东、朱德在双清别墅签发命令,指挥百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挥师南下,向全国进军。

       4月24日上午,毛泽东得知人民解放军已经进驻南京“总统府”的捷报,一夜未眠的他睡意全无,兴奋得诗兴大发,在院子里踱来踱去,

       不断吟诵着自己即兴创作的辉煌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就在此时,秘书兴冲冲来递给他一张报道南京解放捷报的《人民日报》号外,毛泽东遂坐在六角红亭边的一把椅子上,认真阅读起来。

       碰巧的是,一直跟随中共中央执行摄影任务的徐肖冰那天也在现场,于是,他悄悄地按下快门,拍下了毛泽东阅读报纸的镜头。快门的“咔嚓”声还是惊动了毛泽东,他抬起头来,朝徐肖冰微微笑了笑,又埋头读起了报纸。就这样,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红亭边读报纸的珍贵历史瞬间保留了下来,让全国人民永远地记住了那个非常时刻。

       毛泽东故居中间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堂屋,红漆木板地面,东面的墙角处放一张办公桌,四周靠墙摆放着长沙发和木制的圈椅。

       这间屋子就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兼做会议室和会客厅。

       3月25日入住双清别墅的当晚,毛泽东刚睡了一会儿,就叫值班卫士。原来,毛泽东睡惯了木板床,现在躺在软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让值班卫士们几个人把床垫抬到堂屋,躺到木板床上,他才渐渐安睡。这是毛泽东到香山后的第一夜。

       第二天,值班卫士找来木匠做了一张木床板,放在西屋的床架上。从这天起西屋就成了毛泽东一个人的卧室。

       如今,毛泽东当年在此居住时的陈设仍旧摆在那里,那些墙上挂着的大幅作战态势图、宽大的木板床、衣架上打着补丁的中山装、床下磨出洞的皮拖鞋等简朴物件,都在默默诉说着历史。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日理万机,统帅诸多大事,完成诸多大事,例如: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就是在香山双清别墅内指挥得最大的一次战役,它是向全国进军的第一步。

       在这里确定了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662人的大名单。

       在这里提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里确定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商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

       在这里接见了党内许多高级领导干部和外国友人;还会见了许多党外民主人士。

       毛泽东对民主人士很尊敬,十分亲切有礼。一听说哪位老先生到了,马上出门到汽车跟前迎接,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

       有一次,毛泽东出门迎接李济深,一见面李济深就夸毛泽东了不起,毛泽东扶他进门坐下后说:“李老先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了解,不要多夸奖,那样我们就不好相处了。”

       1949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去接柳亚子,邀请他到双清别墅来做客。毛泽东还设宴请柳亚子吃了午饭。下午,毛泽东送柳亚子时,热情地对他说:“全国即将解放了,我们诚心诚意地欢迎您参加革命工作。”柳亚子连连点头说:“好!好!”

       在双清别墅的181天,毛泽东很忙,白天开会研究工作,晚上看书、起草电文或文槁,往往是夜以继日不停地工作。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期间,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即《论人民民主专政》。那是1949年6月中旬,即将迎来建党28周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期,毛泽东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纪念文章,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秘书田家英。不过,毛泽东对田家英写的稿子不是很满意,就足足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毛主席足不出户,最终亲自动手完成了这篇长达8000多字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有时就到院子里散散步,伸伸胳膊,踢踢腿,扭扭腰,活动一下身体。有时也到亭子里坐坐,偶尔也到水池南岸的平台上走走。

       双清别墅还记忆着一代伟人的浓情。六角形凉亭中间有一张石桌,桌子周围和亭子外面有几个供人们坐的“瓷鼓”。

       在六角形凉亭发生了许多故事,上述那张毛泽东读报的经典照片就是在六角形凉亭拍的。

       读报照片拍完后,毛泽东站起身说:“解放南京了,不要我一个人高兴,大家都该高兴嘛!来,照相也要一起照。”说完,毛泽东又同工作人员合了一张影。

       在双清别墅期间,毛主席还难得地享受到了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在六角形凉亭,毛泽东经常与大儿子毛岸英在六角形凉亭聊天。毛泽东还跟女儿李敏一起做游戏、看相册,尽享天伦之乐。

       毛泽东很关心工作人员,还以拉家常的方式搞调研。

       一天,卫士马武义看到院内的一棵大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担心喜鹊叫声影响毛泽东休息,就准备爬到树干上捅掉喜鹊窝。毛泽东见此,赶忙叫他停手,叮嘱道:“不要捅了,没事,不小心,把你摔坏了怎么办呢?”

       这是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会见少年儿童。

       1949年8月23日,毛主席搬去了中南海菊香书屋,离开了生活5个月的双清别墅。


       香山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环境幽雅,以其苍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银杏、挺拔的松柏、古朴的建筑引人前往。然而真正使这个地方闻名天下的并不是她的秀丽风光,而是因为这里曾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曾发生过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


       双清别墅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18年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民国时期著名大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出资购得静宜园部分土地,兴建“慈幼院”,收容京津冀地区流浪儿童,并兴建校舍,宿舍等建筑,在松坞云庄旧址上兴建了一栋中西结合的别墅,供自己办公居住使用。因为院子内有乾隆双清题字,所以别墅被称作“双清别墅”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至北平,暂住香山双清别墅。

       据介绍中共中央进京第一站选址香山,是因为这里茂林深密,易于警卫和防空。香山慈幼院共有3000多间房屋,可解决住房和办公问题,而且香山位于京郊,兼具城市和乡村的特点,适于进行农村转战城市的过渡。


       进入院内,中央有一座六角红亭梦感亭,亭下有藤桌石鼓,亭旁有一株古老银杏树。红亭临湖,周围苍松翠柏,格外清幽。毛泽东曾在亭下阅读南京解放的报道,和爱子在这里谈心,留下了珍贵历史意义的照片。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主席指挥了渡江战役,在这里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在这里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香山双清别墅有毛泽东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原状陈列。


       在贴近山坡位置有一石屏,中间为佛龛,两边刻联曰:“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是清乾隆帝御笔。


       与双清别墅相隔不远的来青轩,是周总理、朱总司令、少奇同志、弼时同志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一个两进的院落,面积不算大,四位领导人分别有各自的卧室、办公室、会客室、餐厅、卫生间,另外还有秘书们的住所。


       来青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轩前景色宜人,兴然提笔写下“来青轩”。



曾有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七言绝句《香山来青轩》:

矗矗群峰列画屏,

四时空翠落檐楹。

青山与我皆无意,

那得机心管送迎。





       双清别墅和来青轩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经的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也因此被永远载入了史册。

       这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香山公园时,还未到红叶季,但一下车就已明显感觉到人流涌动,原来是双清别墅等红色展览,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文章图片1

       香山革命纪念地,包括八处革命旧址,以及新建的香山革命纪念馆。从香炉峰下来,沿香山寺方向,来到双清别墅,原先一直在修缮,还是第一次进入。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拾级而上,院内古雅宁静,水池、银杏树、六角红亭、居室展室、防空洞、双清石刻、石屏、石经幢、大石台…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院内北平房,是当时毛主席的居室,正门厅处为会客室,右间为书房,左间为卧室,陈列着在双清时的办公、居住用品。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水池旁的六角红亭,相传金章宗在此睡梦中感到有泉水涌出。是当年毛泽东茶余饭后与友闲谈、读书阅报之所。石屏中间为佛龛,两边刻联曰:“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沿路西行,有乾隆御题“双清”二字。双清与两股泉水有关,传金朝第六位皇帝金章宗到香山狩猎时,梦到射掉一只大雁,在落雁处挖出两股清泉,故而得名。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院西侧开辟为“毛泽东同志在香山”陈列区,展出多幅生活照片和电文手迹、诗文手稿等。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双清别墅曾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地。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走出双清别墅,向上不远的来青轩,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时的办公居住地。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各由办公室、会客室、卧室、工作人员住房、餐厅等组成。周总理在此指导筹备了国共和谈,朱总司令与毛主席共同指挥了渡江战役。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其它几处革命旧址,大多在香山饭店对面上下。丽瞩楼和小白楼,分别为当时中共中央电话局和图书馆。思亲舍和多云亭,为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香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香山公园外,地铁站对过,两层建筑结构,一层设学术报告厅等,二层为主场展厅,环形设计,正中矗立“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大型雕塑。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主题展览《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以数千件展品、图片及影像资料,全面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中共中央在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在这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

文章图片26


走进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金大定26年,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这里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亭台楼阁、湖光涟漪散布山林之间。更有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香山红叶驰名中外,成为京城最浓的秋色。



       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香山历史源远流长,自晋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记载。 金代 金世宗、章宗两朝皇帝营建香山,为其营建的寺庙赐名'大永安寺',章宗帝还先后七次到香山游幸,留下梦感泉等多处遗迹。 元代 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帝赐钞万锭,重修香山大永安寺,并更名为“甘露寺”。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勒弥创建碧云庵。形成“香山八景、碧云十景。” 明代 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出资七十余万,“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 清代 乾隆帝在旧行宫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仅用九个月的时间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园林八十余处,其中乾隆帝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成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赐名'静宜园'。香山、静宜园占京西'三山五园'中一山一园。

       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劫掠,一代名园瓦砾遍山,几近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修建,1956年香山作为人民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如今走进香山公园,你仿佛在穿越一个历史空间,感受人文与自然的述说。


       勤政殿位于香山公园东宫门内,它是乾隆皇帝来园驻跸临时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之所,取意勤政务本、勤于思政。勤政殿景区由正殿、南北配殿、朝房、假山、月河、牌楼等组成,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勤政殿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香山公园于2002年在勤政殿原址上进行复建,2003年7月竣工。

       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致远斋属于勤政殿建筑群,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部分组成。始建于1761年的致远斋,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15年复建。


       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到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长达253天,乾隆“十全武功”中绝大部分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致远斋殿堂东坐床两侧有一对联:“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横批是“宁静致远”



       知松园位于南北游览主干道西侧,占地2公顷,是1987年新辟建的景区。景区内一、二级古松柏100余株。在景区之东立宽1.5米,长2.5米,高5.5米巨石一块,正面刻“知松园”三字,石背录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知松取意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景区内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为“琼松塔影”。





       见心斋,是一组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清嘉庆年间重修(1796),是皇帝训诫臣属的地方。园内亭、台、廊、榭布局精巧别致。清代,乾隆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嘉庆帝曾在轩内题七律一首,其中四名道:“虚檐流水息尘襟,静觉澄明妙悟深;山鸟自啼花自落,循环无已见天心。”






       从见心斋沿林荫道而下,行不多久,即可听到潺潺的水声;再往前行,可见两个圆形小湖由一座单孔小石桥相联结,构成一幅“眼镜”图形。眼镜湖原是由两潭水构成,民国时期湖水被一座白石拱桥一分为二,自远望去犹如一副闪光发亮的眼镜,故有眼镜河之称,1959年对眼镜河进行疏竣工作,之后改称眼镜湖,湖水引自碧云寺卓锡泉。湖的北面靠山,上有叠石小洞,洞口有瀑布,晃如水帘,所以又称之为小水帘洞。湖的东南侧是“佳日亭”。建于1992年,为十字重檐顶。亭内画有苏式彩画。





       自湖西侧沿山路向上,绕过宗镜大昭之庙红墙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琉璃塔。



       琉璃万寿塔是香山公园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木建筑及石佛像均遭破坏。后经重新修缮,再现佳境。整座宝塔金碧辉煌,这是因为塔身整体都是用黄绿琉璃瓦镶砌而成。每当清晨与傍晚,阳光洒在塔身上,琉璃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金光,充分烘托出了皇家建筑的雍容华贵。琉璃万寿塔塔高三十米,为七层密檐式实心塔,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在它周围是全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围栏,围栏四面各开有拱券式塔门,雕刻有坐禅姿态的佛像。



       在塔门两旁刻有佛教的吉祥八宝,分别是: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在塔基座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面上,各雕有大型结跏趺坐式佛像,两旁刻有假山与缠枝花卉图案。塔身表面八十座琉璃佛龛,檐端缀有铜铃,微风徐来,铃声悦耳。


       踏着台阶路继续前行,会穿过修复的园墙侧门,再沿墙边缘上行,这是登香炉峰的一条道路。


       途中有一亭台,上有匾额书“隔云钟”,始建于清朝,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由于地势较高,时有雾起,每当夜幕初降或星辰乍隐时,在此聆听卧佛寺、宝胜寺、法海寺、大觉寺等古刹钟声,悠扬断续,此起彼伏,仿佛相互呼应。


       站在隔云钟,极目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眼望“鬼见愁”而兴叹了!香炉峰下次见。


       下行一段,就可以看到气势轩昂的宗镜大昭之庙了。



       宗镜大昭之庙位于见心斋以南的半山坡上,是乾隆为班禅六世而建。班禅六世为庆贺乾隆七十大寿远道而来,乾隆特命在承德和京城为班禅六世建驻锡地,香山的宗镜大昭之庙就是班禅六世夏季在京城的驻锡地,故世人称之为班禅行宫。

       宗镜大昭之庙四周古松环绕,西靠青山,东临绿水;建筑群坐西向东,由低到高。八角琉璃万寿塔是宗镜大昭之庙的重要建筑。

       可惜宗镜大昭之庙1860、1900年先后两次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如今看到的是修葺一新的宗镜大昭之庙。



       这座寺庙是仿照扎什伦布寺修建的,与须弥福寿之庙不同的是,宗镜大昭之庙的布局是白台在前、红台在后,参考了时轮金刚坛城。





       下得山来,在香山饭店东侧山坳,有一片清澈的小湖,名为静翠湖。小湖南岸有一小亭,名为“对瀑”。为单檐歇山式敞厅,“对瀑”二字仿乾隆御笔。这一带为静宜园“带水屏山”遗址。


       原景区三面环山,如屏风。清泉自西南缓缓流下,如素带。故名“带水屏山”。带水屏山为庭院,有对瀑、怀风楼、琢情之阁、得一书屋、山阳一曲精庐等建筑,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



       静翠湖南侧有一翠微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此地处于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故有'翠微'之称,此处可览四时之胜,特别以“入夏千章绿荫,禽声上下”为最,是休闲、纳凉的绝好地方。1991年复建,又移杏树,再现明代春现杏花之景。



       静萃湖以南是璎珞岩景区,始建于明代,人工叠成的石山间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现状由假山叠石、清音亭、水池、绿筠深处等组成。


    “璎珞岩”原是一块云岩“立峰”的名称,其上有绿筠深处殿。乾隆三十六年,拆卸立峰,改为堆石。泉水在岩间流淌,恰似将珠宝连缀成璎珞。乾隆皇帝有《璎珞岩》诗,诗序中描写了泉流岩间的景象,诗中形容泉声如云中传来的诵经之声,清澈透明。


       故建清音亭,为歇山式方亭,有彩画装饰,匾额为“清音”。亭旁古松参天。

       璎珞岩立峰上原康熙年间建有三楹厅宇,正殿外檐向东悬康熙御书黑漆蓝字“绿筠深处”匾额。现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修复,“绿筠深处”建为敞厅。“绿筠深处”北侧竹林茂密,十分应景。


       来香山不能不到香山寺,其寺始建于唐,原是香山、吉安两寺,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二寺合一,并赐名大永安寺。历经沧桑损废,元、明朝在其原址重建,并续建成蔚然壮观的西山巨刹。但永安禅寺最盛时期则在大清乾隆年间,因在香山兴建静宜园,以其寺独特的布局而定为静宜园二十八之一,并赐名“大永安禅寺”。但一八六零年一九零零年两度遭英法帝国主义侵略军焚劫,竟成废墟。1991年春天,香山公园开始拆残房剃榛莽、剔瓦砾、亮旧基、葺垣筑坊、修路绿化,古刹重现遗迹。直到2016年,主体建筑才得以修复。



       大永安禅寺依山而建,节节升高,从下至上有前街、中寺、后苑。一寺竞有三座牌坊,也是独特。


       前街有前街牌楼、知乐濠池、知乐濠后坊和接引殿。




中寺有天王殿,钟鼓楼、坛城和大雄宝殿(灵圆应现)。








后苑有眼界宽、香林阁、水空明月、青霞寄逸等楼阁和环廊。







       依山势而建的香山寺,寺院规模宏大,辉煌壮观。后苑峰峦叠嶂、环廊抱阁、高低错落、气势斐然。各种假山叠石更是充满灵秀之美,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在香山寺天王殿两侧坐落着双清别墅和来青轩。



       双清别墅,是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后为平民教育家熊希龄于民国七年(1918年)前后所建。环境幽雅,以其苍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银杏、挺拔的松柏、古朴的建筑引人前往。双清别墅掩映在香山一片苍松翠竹之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指挥部,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地。



       1949年,中共中央曾在静宜园内办公,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


       来青轩原为熊希龄为收留北平孤儿在所建的保育院。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后成为首长居住办公的地方。


       进北平前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同志、任弼时同志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





       香山的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数不胜数,走进香山就仿佛沉寖在历史长河中,你会为那古人的智慧而感叹,会为那沧桑的屈辱而愤慨,也会为来之不易的今天而自豪。走不完的香山路,观不净的香山景,道不尽的香山情,回头再走进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