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HNYZL 2024-04-11 发布于上海

1

宋人有一首禅诗说:

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天亮与黎明的钟鼓无关,明月也不是为了给夜行人掌灯照路。四时有序,万象更新,新生的都要顽强成长,再多的冰雪也不能阻挡春天来临。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2

春去百花落,
春到百花开。
事逐眼前过,
老从头上来。
莫谓春残花落尽,
庭前昨夜一枝梅。
[越南] 满觉禅师(1052 - 1096)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3

郑板桥曾在自己六十大寿的时候写下一句:

“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人生在世,如不会俗事缠身,简简单单过日子,便是一大乐事。
正是凭借着这种内心平静安宁的生活方式,郑板桥才活到七十三的高龄。
有这样一句禅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生于世间,本如过客,又何必多去在意世间之事,只有守住内心的平和,便是自在。
人生若能悠闲、从容不迫,便能品尝到生活的真味,把握生活的真谛。
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保持一种达观乐天的心态,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心里的世界便无限宽广。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4

青灯一点映窗纱
好读楞严莫忆家
能了诸缘如幻梦
世间唯有妙莲花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给他女儿的一首禅诗,当时他的女儿远嫁,十分想家,王安石便给他女儿寄了这首诗。告诉他的女儿多学下禅,禅学可以让这世间所有的挂念,伤心和烦躁变得安静下来,一切犹如虚幻般。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5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李世民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纷披乍依回,掣曳或随风。
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一、注释
1.幡,寺院中常用之物,代表佛的威德所作。其状犹如大将之旌旗。
2.写虹:描绘彩虹,意思是飞腾在空中像描绘的彩虹一般。
3.纷披:和缓。
4.依回:往复回环。
5.掣曳:牵引。
二、译文
你飘拂若霞似电,
你飞扬绚丽如虹。
你飘逸在烟雾里,
你飞腾在白云中。
依依地你随意招摇,
悠悠地又随风而去。
你这无翅的轻薄子啊,
何苦如此在空中折腾?
三、赏析
唐太宗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为史家所称道,此诗所表现的大乘空观,对这位明主而言,应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诗歌首先极写殿前幡的千姿百态:她艳丽,如虹若电;她生动,低飞高举;她依依随人,又飘飘随风。然而,作者的一双慧眼却早看透了她本质的轻薄,她的招摇全不过是弄空而已。由此,对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种大慈大悲的怜悯之心。此诗中的殿前幡,成为尘世里万法之象征,此诗也就表现出唐太宗的空观。
这首诗,令我们想起《坛经》所记载的一段公案:“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惠能云:'非幡动、风动,人心自动,印宗闻之悚然。”唐大宗诗未如惠能悟得透彻,但此诗却自有一种禅悟的智慧。
四、作者简介
李世民(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天下大乱,他帮助父亲起兵反隋,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后,立为太子,不久登上王位,史称“唐太宗”。在位期间,多所作为,天下大治,史称“贞观之治”。太宗对佛教禅学深为留意,贞观朝译经建寺颇多功德之举。《全唐诗》存其诗1卷。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6

宋代高僧慧开禅师有一首著名的禅诗,

《无门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是青松恶是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7

菩提偈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8

仲殊·润洲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赏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著名七绝。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评道:“僧仲殊'北故楼前一笛风'一首,亦唐人佳境。”

首句点题,在千古名胜北固楼前,耳边是风中捎来的悠悠笛声,是何等令人惬意。更不用说,春日晴和,白云缕缕。只不过在这自古人文荟萃的江南,连白云都折射出历史的馨香。一个“断”字,不仅绝妙地拟态,也折射出历史的悠韵。往事已成悠悠烟云,只有春色永驻人间,灵性的自然才不管你什么朝代兴亡,依然芳草萋萋,在早春二月就绽放出无限的生机,在如朦胧诗般的烟雨中显得青润可人,惹人爱怜。在这幅美妙的画卷面前,其中饱含的禅意,读者自可各有理会。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9

白鹭立雪,愚者看鹭,

聪者看雪,智者见白。

《格言联璧》中曾言:“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翁同龢曾写过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王小波说: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人这辈子,总会遇到坎坎坷坷,起起伏伏的时候。


在这种时候,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以及怎样的活法,其实是靠认知决定的。
认知高低,决定了在面对相同的人生境遇的时候,会有怎样一番不同的表现。
说白了,一个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主宰自己的人生命运的。
如此,便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到,面对急事,让自己缓慢下来,面临大事,让自己安静起来。
最终,淡定地远离破事,真正将专注力,将心力放在投资自我上面,然后去成就自己的目标,人生的理念。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0

齐己禅师
《怀终南僧》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
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
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
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一、注释
了因:《因明大疏》卷上说:“因体有二,一生二了。如种生芽,能起用故名为生因;如灯照物,能显果故名为了因。”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如种子生芽,这是“生因”; 如灯照物了然可见,这是“了因”。
二、赏析
禅者和俗人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优美平和、自在自为的自然世界,一个是丰富复杂、矛盾丛生的现实世界。此诗以禅者的眼光把这两个世界加以对照。第一、二句,这个“了因”就是以智慧显出因果,照见佛教真理,就是大彻大悟。这就是齐己在比较两个世界时定下的标准。在这样一副有色眼镜下面,现实世界人们的各种政治、经济、伦理关系等等是那么复杂,那么卑琐。在这种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凡夫俗子的心神是高度紧张,人格是极其卑微的。所以在纷纷扰扰的尘俗,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最复杂的京城中过了一段日子之后,特别希望能逃离这种环境。下面就把重点放在写终南山禅者的世界上。颔联“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写他逃出了纷杂的尘俗世界,远离了在这世界中生活的芸芸众生而深居于山林,并且自此之后不再返回。这里仍然着眼于对照,“一去不来”可见此禅者对尘俗的厌倦以及对山中禅师生活的喜爱。“万重千叠”写出了他与尘俗相隔之远,这是因千万重山的阻隔而造成的客观上的远,但更重要的是原来紧张的心理得到了放松,他的心已远隔凡俗、远离尘世。颈联“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先写终南山之景。终南山又名太白山,李白《蜀道难》中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山只有鸟飞的路,就是说人无法通行,这是极言其高。此诗用了李白的诗句。(按,太白山海拔3767米,气候极冷,背阴处终年积雪,是长安八景之一,民间有 “太白积雪六月天” 的说法。)所以在春天里,当山下的世界万物萌生、百花斗艳之时,山上却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一个洁白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洁白无尘的世界,终南禅者身在萝龛正趺坐入定,因离开尘俗而放松下来的意念、心神,现在又进入了更高更深的境界,那是息心冥想、无我无念的境界。
尾联二句,乍看去,又跳开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写到萝龛之外风吹衣巾的景事,随即戛然而止,令人不知何以。其实这里用了禅门的一个公案,有两个僧人见风起幡动而展开了争论,一说 “幡动”,一说 “风动”,争论了半天仍不得结果,慧能禅师则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那么可见,这里仍在说禅者的内心世界,用的是反衬手法,意为风吹动着衣巾,然而却吹不动禅者的内心,因为此时的他 “心如古井,微澜不起”。
三、作者简介
齐己禅师(864一约937):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曾住江陵龙云寺,自号衡岳沙门。性颖悟,善琴棋书法。诗多登临题咏、酬唱赠别之作,为时人称赏。间有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或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风格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著有《白莲集》等,《全唐诗》存诗10卷。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1

《答讲僧》

宋·朱炎

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
难将语默呈师教,只在寻常语默中。

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大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故亦可代指人身。

六根,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它们分别具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功能,亦称“六识”。六根六识乃“心所依者”,为 “有情本”,《金光明经·空品》云 “心处六情,如鸟投网”,故也称“六情”。

诗前二句讲无非空、空空如也之奥义,后二句讲禅机不可问、不可说之妙理,全篇开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2

《湖外遥怀些翁》

王夫之

心心长不断湖天,满月孤星旧有缘。
野烧三叉余幸草,湘流九面惘胶船。
寒深鹤带尧年雪,海阔龙分佛口涎。
闻说当机唯一指,皈心欲扣逆流舷。

尾联表达诗人欲向些翁问禅、皈依佛法的心愿,它由二、三两联自然引出。《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载,俱胝向杭州天龙和尚问禅,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即大有所悟。以后别的僧人再来向俱胝问禅,他都竖一指答之,不作他语。临示寂时说:“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从此“一指头禅”便成为一则著名公案,在禅家之间相传不息。佛家认为众生都顺生死之流懵懂度日,堕入因果轮回。佛教则能使人超脱生死,由初果须陀洹,断以下三界之惑,渐逆生死之流,而趋涅槃之道。
王夫之在这首诗中所反映的徬徨苦闷的思想状态,在当时抗清志士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在斗争失败后,找不到出路,心念俱灰,往往很自然地转向佛法以求精神上的疏解。另一位抗清志士方以智失败后出家为僧,曾写信劝王夫之同归空门。王夫之虽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剃发为僧,但思想上未尝没有过这种念头。当然,佛法是否就真能使他们完全忘却亡国之痛,遁入空门是否就真能远祸避害呢?那就看个人了。些翁本人不就是终于没能逃脱世网吗?
三、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衡阳人。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3

《斋居》
宋 陈师道

青奴白牯静相宜,
老罢形骸不自持。
一枕西窗深闭阁,
卧听丛竹雨来时。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4
圆至禅师
《寒食》
月暗花明掩竹房,
暮寒脉脉透衣裳。
清明院落无灯火,
独绕回廊礼夜香。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4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苏曼殊

契阔死生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任访秋在《苏曼殊论》一文中,认为此诗“说明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但却要作断绝尘缘、舍下五情的比丘,这是多么的不可能。但曼殊以最大的克制力来抵御外缘的侵袭。表面上似乎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可是心灵深处的痛苦,又使他不能不发露出来,这就表现有“无端狂笑无端哭”的样子,像是一个神经上有毛病的人,而实际上这正是他思想感情的如实写照。

第一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这是一种无奈的绝望,还是出尘的超脱,还是一种心理矛盾的气馁?也许他已看淡儿女情长,彻底超脱了!似乎又是对于凡俗的依旧恋恋,这该是一种孤独后的彻底绝望!这句不禁让人想到《诗经》里《击鼓》一节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离合,与她已山盟海誓,握紧她的手,与她偕老到白头!在后人眼里,本是两个相爱男女之间的生死盟誓,一种对岁月静好、相守到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是,白云苍狗,缘聚缘散,有多少在爱中深陷的人会以性命相见,以至斯守终身呢?如是,则爱已超越了世俗与生死,不枉彼此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了!第二句“行云流水一孤僧”,这句顺承前句,先果后因,点明自己身为行脚僧,放荡不羁,随处漂泊,以此表明不能“契阔死生”的原因。表现的是一种飘逸、洒脱和出尘的凄美。最后“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表达了我行我素,全无顾忌的行为方式。心底是何等的凄苦,从中感受的是一个作为性情中人的情感丰沛的苏曼殊,也正因如此,他的诗作无不具有一种撩人心魄的韵致。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5
本事诗(十首选一)
苏曼殊

乌舍凌波肌似雪,
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6
《和宋贞题城南草堂图原韵》
弘一法师

门外风花各自春,
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
休管人生幻与真。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7
《道吾山》
谭嗣同

夕阳恋高树,
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倚鹤,
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
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
啾啾阶下蛩。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8

《改业》

白居易
先生老去饮无兴, 居士病来闲有余 。
犹觉醉吟多放逸 ,不如禅定更清虚。
柘枝紫袖教丸药, 羯鼓苍头遣种蔬。
却被山僧戏相问, 一时改业意何如。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19

色空无碍颂

敬安禅师

树枯自回春,心空岂滞境。
灵溪虽湛然,不拒花枝影。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20
出定吟
敬安

禅宫寂寂白云封,
枯坐蒲团万虑空。
定起不知天已暮,
忽惊身在明月中。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恬淡自若
身来去无痕,行止皆随缘。
世间何须问,梦里即是真。
——唐代·鸟窠


在纷扰的尘世中保持一颗宁静之心,恬淡自若中,自有一番风景。


退而求其进
青秧满田插,俯首见天镜。
唯有心清净,退一步亦前行。
——南北朝·契此


以平常心面对世事,才能洞察生活的真谛。无论顺逆,都以平和心态对待;关心他人,方显修养,智慧之人懂得退让之中自有进取。


自由逍遥
山涧流水无意涌,云归山洞自然心。
若能人生如云水,处处春光无限好。
——宋代·此庵守净

人生若是一场梦,那就带着一份逍遥去体会,淡泊中前行,笑对人生,唱遍旅途。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随缘聚散
晨观红花满枝头,夜见落花空林中。
人生若比花一般,得失聚散皆随风。
——唐代·龙牙


世事无常,得失由缘。经历之后方知修行,远行归来,方悟聚散非终。


寻找内心的春天
寻春终日春难寻,越岭云深路更深。
偶遇梅花香自来,枝头春意正浓。
——唐代·无尽藏


生命旅途,不论经历何种风雨,最终都愿归于一片宁静,守望时光,让日子在清茶间淡然流淌。


逍遥自在
世间万般皆下品,唯有心自在。
独享松风清雅乐,月下微笑,与天为邻。
——宋代·慈受怀深


轻舟荡漾,醉眼看尽世间繁华。与云与鹤同行,漫步人生路。

20首禅诗,蕴含这多少人生智慧,治愈人心上千年

欢乐人生
何必蜗牛尖上争高下,人生短暂似石火。
贫富随缘都应乐,不笑人生枉然过。
——唐代·白居易《对酒》


宽心包容,拥抱世间难以承受之重;笑颜常展,对待可笑之人不以为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