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澄(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柴胡汤 2024-04-12 发布于江苏

概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作者吴澄是元代文人。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家乡江西抚州,潜心著述,人称“草庐先生”。他的老师是理学家程若庸,程若庸的老师是双峰先生饶鲁,饶鲁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吴澄受程若庸“和会朱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以折中朱陆为特色的“草庐学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简洁明了地界定了“二十四节气”与“候应”的规律,以二十四节气为经,将每个节气分成三个候。”夫七十二候“字句,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几乎是中国候历书籍的通行版本,成为了黄历编制的重要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今仍为人们了解“七十二候”知识的重要阅读刊物,专家学者每每寻找有关二十四节气以及“七十二候”的相关解释,也多以此书为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图片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意思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图片

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这一时节,水獭开始捕鱼,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抽出嫩芽。

图片

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图片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通“间”,下同)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图片

清明,叁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图片

谷雨,叁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图片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图片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图片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初候,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二候,鵙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三候,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图片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初候,鹿角解。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二候,蜩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螿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螿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图片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初候,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二候,蟋蟀居壁。一名蛬,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

三候,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鷙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图片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初候,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燿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二候,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三候,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图片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图片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初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图片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初候,鸿【《淮南子》作候】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二候,元鸟归。元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元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羣鸟养羞【《淮南子》作群鸟翔】。叁人以上为众,叁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图片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初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二候,蛰虫坯户。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图片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初候,鸿鴈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图片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

初候,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二候,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

三候,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图片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初候,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图片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图片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初候,鶡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禽经曰:鶡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鶡,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 曷,音河。

二候,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

三候,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臣,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叁月也。

图片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初候,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

三候,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图片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初候,鴈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後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三候,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後有声。

图片

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初候,鸡乳育也。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着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于农牧,着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既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既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好事者为之,托名于澄也。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编辑 | 小正  校对 | 李红

配图 | 源自网络 

声明:原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四川正源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公众平台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仅为文化交流展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