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总是口干,喝水也不解渴怎么办?

 为什么73 2024-04-12 发布于北京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4-04-11 17:32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很多人却在这个季节里饱受口干舌燥之苦,即使大量饮水,也难以缓解这种不适,甚至越喝越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图片
其实,你缺的不是水,而是津液!

津液,是对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将津液视为人体内的宝贵液体,就如同细雨般滋润着我们的身体,为各个器官提供必要的湿润环境,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当津液充足时,口腔自然是湿润状态,人也会比较舒服;反之,津液不足则会导致口干

图片

喝水能暂时缓解口干情况,但单纯只增加水分摄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津液不足的问题

津液的新陈代谢过程是通过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相互配合完成的。《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简要地概括了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代谢全过程。

所以水喝了再多,如果脾胃没有运化好,照样补充不了津液。而且在津液运化的过程中,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水过多,还可能导致脾湿,阻碍水液运化。

如何有效补充津液?

除了及时补充水分,喝什么也是有讲究的!

01 米汤

《本草纲目》说:“米汤,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图片

米汤的营养精华不在汤本身,而是米汤上的那层米油,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效果,堪称小人参可以除烦止渴、补中气,非常适合脾胃虚弱、阴虚津亏的人。

02 乌梅白糖汤

乌梅白糖汤出自清代名医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图片

乌梅味酸,为风木要药,平补木气,复其疏泄,可以收敛春天生发太过外散的邪火,使肝木的疏泄恢复正常。白糖补中不滞,与乌梅酸甘酸化阴,能够促进人体水液吸收,加速津液形成,滋养五脏六腑。适合温病初起、肝火旺盛、阴虚内热的人。

03 朱雀汤

“朱雀汤”就是开水冲鸡蛋,对于虚热津液不足引起的失眠,效果特别好。做法非常简单,先用沸水烫下碗,鸡蛋打散后加入开水冲成蛋花即可,也可以加入几滴香油。

图片

朱雀汤名字的由来:民间相传,朱雀是南方的神鸟,能够镇压心火,所以这个朱雀汤就是滋阴降心火的。另一种说法是,医圣张仲景在四味神汤中的其中一员——朱雀汤用到了鸡蛋。如此一来,平凡的开水冲鸡蛋,就被赋予了额外的健康意义,将其亲切地称为朱雀汤。

蛋是血肉有情之品,在《伤寒论》提到:“蛋黄可补中气,生化阴血,养的是肺肾之阴。'黄连阿胶汤’方中排在最后一个。妙在鸡子黄,滋肾阴,养心血而安神。”

明代医书《医学入门》说:“鸡蛋,生绞入药,除烦热;豁开淡煮,祛痰润声,养胃,益心血。”

自制代茶饮

沙参、麦冬、玉竹、桔梗、芦根、胖大海、枸杞子等中药,适量泡水饮用有助于生津止渴,注意不要过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避免熬夜

春天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臭的朋友应避免熬夜,晚上尽量11点之前睡觉,经常熬夜耗气血耗津液,会导致阴虚肝郁,觉得易累、疲惫。

养阴生津

检查一下最近的食谱,尽量不要吃油炸、烧烤和辛辣助火生燥的食物,如:辣椒、芥末、榴莲、芒果、荔枝、花椒、肉桂、龙眼等火气重的食物会消耗身体津液,加重口干症状。

从食物中摄取津液更好吸收,多吃些清润的果蔬,如:银耳、百合、山药、莲藕、莲子、雪梨、黑豆、核桃等可滋阴补益。

温馨提示:
长期口渴是身体的提醒

若是长期出现喝水不解渴的情况,需要及时中医调治,因为口渴也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中医病名中的“消渴”,类似如今的糖尿病,典型症状即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我们的身体非常灵敏,今年春天气候异常,大家要注意“见微知著”,看似一些小问题,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你该调养了。因此,日常多观察自己的饮食、睡眠、情绪、二便,以及口渴与否,不适时及时找中医调治,是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的关键。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