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镇永:《散文十二家》第20辑序

 山东阿滢 2024-04-12 发布于山东

琅嬛序跋

      走过时间的旷野

      ——《散文十二家》第20辑序

□  丁镇永

      《散文十二家》第20辑书稿,我是断断续续几天时间读完的。感谢阿滢先生,给我布置了作序的任务,能得以先睹为快。

      说实话,读这些文字,是倍感亲切的。因为毋庸讳言,这十二位作者,同自己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写作者,当然,他们的“作”龄可能比我要长(除了其中的一位小作者),文笔老练更是不消说的。

      同时,读这些文字,更是倍受感动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情感的逻辑、情感的符号;更因为,其中的各个篇章,都是作者自己首先被感动的产物。

      既然,“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这个世界就是精神世界,一个比我们有限生命广大得多的世界,而散文正是我们普通写作者“进入文学世界的开端”(张怡微:《散文课》),于是,我便不再奇怪,上至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下到勤于学业的豆蔻少女,都不约而同的纷纷拿起了笔,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经由文学去触摸那个世界,进而开拓自身、富足自身,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于是,我分明嗅到了时光的味道,捕捉到了岁月的痕迹,随着他们一起穿行在时间的旷野,共情着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体验……

      我们的生命历程,永远都有父母的倾情守候。我丝毫不感到诧异,多达七位作者有写父母的专篇。王晓东共七篇文章,有五篇写父母。他的父亲,“有崇高革命志向和文化素养”,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老革命,曾经“枪林弹雨,南征北战”,解甲从政后亦“历尽艰辛”,所幸为人见素抱朴,“悠悠度晚年”;他的母亲则与丈夫“生死与共,共渡难关”,对儿女“忠孝传承,身体力行,养育劳作”,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跃然纸上。秦承勇的父亲,在儿子的求学路上,一次又一次留下了“长长的高大的身影”,特别是载着儿子骑行八九个小时、行程近百公里送往省城读中专,成为“一座永矗心中的丰碑”。郑子田的母亲,养育的子女多,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支前模范”,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的“铁姑娘”,在儿子的心目中,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伟大的”。安高学对母爱的感受是真切深厚的,在他看来是远航的灯塔,是御寒的衣服,是春天的雨水,是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李晓白的父亲,是接地气的知识分子,是爱岗敬业的邮电元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像一座永不会倾倒的大山”为她遮风挡雨。三妮因未能见上爸爸最后一面而深深自责,并一度在心理上缺少了安全感,她想知道父母的“爱到底有多深”,父母的恩情能“用什么来计量”,也自然而然发出了“爸爸,再爱我一次”的渴求;她的娘则既是慈母,亦是良师……亓玉英的母亲勤劳善良,起早贪黑义务为乡亲们做衣服,“性格温和慈祥”,亦教女有方,“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要伸手”俨然成了代代传承的家训,令人唏嘘的是,母亲的一生却是“短暂劳累的”……没有写父母专篇的,母爱似乎也从未缺席,在陈姝凝小朋友那里,是妈妈正在进行时的呵护和陪伴;在王云峰老兄那里,是母亲手织的“青青子衿”;在张震彪老人那里,是父母对远方游子的日夜挂牵……

      非常巧合的是,本书作者有三位是资深邮迷。他们的文章也是集邮专题,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邮票故事,展示了各自的“邮票人生”。田胜利告诉我们,一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关联着一个又一个人物轶事。张震彪与邮票已相伴七十余年,邮票是他的知己,是良师益友,使我感到震撼的是,邮票竟然与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历程如此深度交融。汪代保是其中一位最年长的,今年已八十六岁高龄,他从“官方”角度,给我们分享了地方集邮组织的发展之路,并不遗余力为集邮事业建言献策,共襄发展……孔老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哉斯言,感谢他们极大丰富了我对集邮领域的认知。

      文如其人。透过这些为数不多的文字,我仿佛又结识了众多新朋友。王晓东先生,我们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四次同时进驻《十二家》系列,是唯一较为熟识的。在我看来,他是孝子“红二代”,平时颇有些幽默细胞,而书中的几篇祭文可谓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其孝心可见一斑。秦承勇先生是爱读书、好学习的文化人,明显有新闻工作经历,而在其记忆深处,永远有奶奶哼唱的《月姥娘》。郑子田先生,我觉得可以告老还乡去做乡贤了,乡愁是他挥之不去的情愫,竟然在“异乡”赵家峪也找到了这种感觉,还喜欢赶大集……安高学先生应该是一位智者了,他那么勤于思考,对很多问题都有深刻的感悟,比如人生、幸福、青春、成功等等……王云峰先生则是被行政工作耽误了的作家,写人、写事信手拈来,感觉没有不能下笔的,小中见大、沉甸甸的厚重感……陈姝凝小朋友正值花样年华,很羡慕她的多才多艺,和在这个年龄段就有这么好的写作能力,假以时日我会更加望尘莫及。最想感谢她让我重温了久违的童真,还有,她的“姥姥家”也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当年轮转过壮年的拐角,当遗忘成为生命的常态,那一树青苹果,温暖和治愈了我童年的青苹果,更加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香甜,承载起自己对亲情的眷恋”;她多幸福啊,而我的姥姥“已经故去整整十六年,我真的无力阻止又常常感叹,那曾经熟悉的身影笑颜,抵不过时间的无情漠淡;到了五十这个年龄段,我真的常常担心又无力改变,那些曾经的生命情感,逐渐湮没在茫茫的尘烟”……三位邮迷我是很羡慕的,因为有这类文化性很强的兴趣爱好的,生活肯定是充实的,内心肯定是达观的……对压轴的三位女士,我就更不敢过多地妄加揣测了。总体印象,她们都是知书达理、热爱生活的,顺境也好、逆旅也罢,无一不是满满的正能量。三妮女士,活泼的文字后面应该是性格开朗、擅长交游;李晓白女士,我从一些公众号上得知她是颇能写诗填词的,才气过人;亓玉英女士,除却那些娴熟深情的文字,为丈夫整理出版三百多万字的遗作不失为一项壮举……

      ……

      我有时会想,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生命却无时无刻不在随之悄然飞逝。所幸,有了他们这些文字,可以记录下生活的感动,保留住人生的感悟。我想,这大概便是文学对大多数写作者的意义吧。至少,我不知道除了文字,自己还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文债果然逼人,胡乱几句读后感,聊以为序。

       2024年4月1日

       丁镇永,1971年12月生,山东莱芜人,机关工作者,下过井、上过“楼”、入过村、进过“城”。诗词和散文作品多次辑入《十二家》系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字

《十二家》系列

《散文十二家》

《诗词十二家》

《诗人十二家》

《书话十二家》

《书画十二家》

《文艺评论十二家》

《十二家》系列征稿启事

      为了给各位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琅嬛书院与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散文十二家》《诗人十二家》《诗词十二家》《书话十二家》《文艺评论十二家》《书画十二家》系列书籍。以上各种书籍,每辑收录12位作家的作品,每人占30页码。散文、书话或文艺评论约8—10篇,总字数1.7万字左右;诗歌约30—40首诗;诗词约120首。配作者照片及百字左右的作者简介。由出版社用单书号正式出版。具体出版事宜,请用微信或电话联系。

联系人:阿滢

电话:13668683259(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