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大都御林军研究:元代宫廷内卫大事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4-12 发布于山东

  元代宫廷内卫大事

  1.王着刺杀阿合马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初的一天,忽必烈带着皇太子真金巡幸上都。忽必烈走的时候,把大都的安全保卫工作全部交给了他自认为“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的宰相阿合马。但是蒙在鼓里的忽必烈并不知道,他身边的这个宰相已经激起了民愤,并且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阿合马的出现与财政管理有关。元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财政大事分为两部分管理,中原地区的由耶律楚材主管;西域等地的则由麻合没的(即今天所译的默哈默 德,是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谓)滑剌西速主管。此后,西域理财的各大臣,如忽都虎等人,也先后被调入大都,主管中原地区的财政。但西域与中原毕竟是有所区 别的,不管是在生活习性上,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众多的不同,又不善于求同存异,于是矛盾也就出来了,几乎是水火不相容。忽必烈即位后,西域地区 的财政已转归诸汗国所辖,元朝政府真正管理的,也只有中原地区及漠北了。而且,忽必烈执政以来,多行“汉法”,理财的各大臣大多用汉人,以中书平章政事王 文统主管财政。但中统三年(1262年),王文统因为他的亲戚叛乱,受到了牵连被杀,许多汉族大臣也因此遭到疑忌。于是,忽必烈又开始启用西域人中的大臣 主管财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阿合马。阿合马是西域回回人,因为他办事干练,在王文统被杀后,开始接管全国的财政。并管辖着中书 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专以财政之任委之。此后,阿合马又先后奏请设立了制国用使司尚书省等机构,权势越来越大。只要是财政大事,并不上报中书省,而直 接向忽必烈申奏。凡是任用理财的官吏,也不经过吏部的同意。阿合马虽然征敛财赋,但他的瞒上欺下还是做得相当之好。在征敛财赋的过程之中,为了得到忽必烈 的赏识,他还不择手段,横加课税之额,并任用自己的亲信私党四处敲诈勒索,收受贿赂,为非作歹。他的手段还特别残忍,不管是谁,只要与他作对,必是死路一 条。

  阿合马的种种倒行逆施,自然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反抗。一是元朝政府上层的蒙汉大臣们,他们掌握着中书省、御史台的权力。在阿合马 掌权后,自己手中原有的权力已经被剥夺殆尽,他们虽然看上去官位极高,但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此时忽必烈面对着各位大小官员的陈诉还不以为然。另一个是处 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他们在阿合马及其亲信私党的横征暴敛下,倾家荡产的人不计其数。

  王着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益都(今属山 东)千户王着,为人沉毅有胆气,轻财重义,疾恶如仇。他的这一义举,与民间宗教首领高和尚极为相似。两个同样轻财重义的志同道合之人走到了一起,王着还秘 密铸了一把大铜锤,准备谋刺阿合马,为民除害。王着和高和尚等人一直在等机会。忽必烈与皇太子的出巡自然给王着他们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忽必烈走后几天的一个夜晚,王着和高和尚等人秘密相聚在大都城郊的一间普通的房子里。他们在商量这次行动的可行性。经过一番争论,王着认为,还是有机可乘。于是,他们又研究了具体实施计划,他们准备以皇太子要回京做佛事为由进宫,对阿合马进行刺杀。

  三月十七日下午,王着和高和尚等人率80余人准备进入大都城,但是城门警戒森严,他们在城门口转了一圈后,决定:为了不影响计划,乘晚上禁卫军值宿松懈之时潜入大都。

   在当时,元大都的警卫还是相当严格的,自从忽必烈即位后,为加强宫廷警卫,对禁卫军体制进行了改革。设枢密院掌全国军事机要,负责宫禁宿卫。在重建怯薛 的同时,组建“五卫”等侍卫亲军,部署在大都内外,分别担任宫廷与都城的警卫。并且守城的宿卫三日轮番一次,掌管四个城门的钥匙,黄昏的时候关门,早晨的 时候开门,特别小心谨慎。如果打算上书言事的人擅自闯入宫殿,则杖107下,并且流配远方。如果是登皇城角楼进行偷盗的人,立即处死;擅自出入禁卫盗金玉 宝器的人,也是处死。擅自入禁苑盗杀官兽的人,为首的人杖87下,罚服劳役2年,随从的人减罪一等,脸上还要刺字。对于这些情况知情不报的人,笞47下。 守卫的侍卫亲军如果收受财物,而有意纵容别人犯罪的,笞57下。守卫的侍卫亲军对擅入禁苑的人不盘查诘问,则笞27下。要是汉人、南人投充宿卫士,总宿卫 官擅自收纳的人,也要株连治罪。夜晚有急事要出行大都城门的人,派官员持夜行象牙圆符与织成圣旨启门,门尉验查明白,才可以开城门,只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 的人,不论何人,都不得开启城门,违者死。就连当时来大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在他的文章中记载:大都街头每夜有三四十人为一队的巡逻兵不断巡逻,查 看是否有人在第三次钟声敲响以后离家外出,如有被查出者,立即逮捕监禁,天亮后送给专职的城防官吏审理,如查明是因为行为疏忽,便按情节轻重处以笞打屁股 的刑罚,而这种刑罚,有时也会使人丧失性命。

  三月十七日深夜,王着和高和尚等人利用自己不凡的身手顺利进入了大都城。

   三月十八日,两个西番僧人模样的人小心翼翼地来到宫城门,准备进入宫城。此时,正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军高觿等人把这两个西番僧模样的人挡住了。高觿问两个 西番僧模样的人:“入宫何事?”两个西番僧模样的人对高说:“皇太子要回京作佛事,让我们先进宫作准备。”高觿是一个有着丰富验的侍卫亲军,大大小小的警 卫事件也经历过不少了,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两个西番僧人的言行举止。但高觿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首先,这两个人神色慌张,有点心神不安的样子;其次, 若是西番僧人,北方话说得不会这样好。不过,囿于他们自称是要给皇太子作佛事,高觿自然不敢怠慢,但他还是觉得其中有诈,决定采取一定的办法来找出破绽。

  这时,高觿严厉地对这两个人说:

  “你们从哪儿来?”这两个人一听傻眼,好半天还没有憋出一句话来。高觿果断判断,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西番僧人,而是来宫中另有他图。高觿一声令下,几个侍卫亲军把高和尚的两个徒弟抓了起来。

   数个时辰过去了,还没有得到高和尚两个徒弟的消息,王着和高和尚猜到情况不妙,不得不采取进一步措施。王着派崔总管带着假圣旨去找留守大都的枢密副使张 易。此时,大都禁卫军的军权都在枢密副使张易的手中,只要他一声令下,禁卫军就会立即行动起来。能不能把张易懵住是刺杀能否成功的关键。

  崔总管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好,他带着王着等人准备好的一张假圣旨匆匆地赶到张易的住处。崔总管当场宣布了圣旨,要他发动禁卫军,于二更的时候汇集在东宫前听令。由于崔总管是宫内人员,所以张易没有任何的猜疑。

   与此同时,王着亲自去见阿合马。阿合马一见是素不相识的王着,开始有点不理采。但王着说得头头是道,并对阿合马说,他是皇太子临时派过来给宫内送信的官 员,皇太子马上回京,要阿合马率省、院、台等官员到东宫前迎候。阿合马没有任何怀疑,立即叫下人通知各官员,准备迎接皇太子回来。

  三月十八日夜二更时分,王着等数十人拥立着假皇太子自城北健德门进入皇城,然后进到宫城前。由于是深夜,加之假皇太子四周拥立着所谓的侍卫亲军,守城的禁卫军无法看清假皇太子的面容,再之一般的禁卫军还不认识内宫深处的皇太子呢。

  此时,阿合马等文武官员已经在东宫外等候了,张易也把禁卫军布置在了东宫外。

   看到假皇太子等人进入宫城,阿合马等文武官员急忙迎了上去。这时,假太子令阿合马前来,阿合马来到了假太子跟前。假太子两目怒视着阿合马,显得十分生 气。不容阿合马抬头看一眼假皇太子,王着便大声地对阿合马说:“见到皇太子还不下跪?是不是要造反啊!”阿合马一时无话可说,立即跪了下来。这时,王着急 忙走过来,用大铜锤将阿合马击死了。接着,王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将阿合马的私党郝祯杀死。

  面对着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枢密院、御史台、留守司等官惊愕得不知所措。他们一时间还没有弄明白,为何皇太子会深夜回宫,回宫后又突然杀了阿合马等人?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守卫在皇宫里的张九思、高觿等侍卫亲军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加上联想到扮作西番僧人之事,他们立即断定一定是一场有预谋的 刺杀事件。张九思、高觿立即调遣守卫在宫禁的侍卫亲军冲出皇宫,乱箭齐发。顿时,东宫前乱成一片,叫喊声、搏斗声交杂在一起。大臣们也纷纷逃命。宁静的大 都宫城一时间变得喧闹起来。大都留守博敦乘机上前将假皇太子刺死。

  高和尚等人见阿合马被杀,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开始四处逃奔。但是王着没有逃走,他与元禁卫军搏斗了一阵后,被禁卫军抓了起来。王着主动承认了刺杀阿 合马是他自己的责任,与他人无关。王着的心是好的,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无辜者受到牵连。但元统治者哪能就此罢休。第二天一大早,大都的禁卫军开始在城内外进 行大搜捕。没多久,禁卫军就将高和尚及他的弟子们抓获。与此同时,高觿、也先帖木儿等侍卫亲军首领派出信使,即刻飞报驻在察罕脑儿行宫的忽必烈及皇太子真 金。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气愤,急忙派孛罗等人赶回大都,负责严惩起事分子。

  三月二十二日,参与刺杀阿合马的王着、高和尚等人,被押往刑场。刽子手举起手中的大刀时,王着大呼:“王着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元史》卷二百五《阿合马传》)

  在这起刺杀事件中,负主要责任的是留守大都的枢密副使张易,他没有及时分辨出真伪,严重失职,同样被处死刑。

  王着舍身为民除害的壮举,大快人心,受到了大都人民的敬仰和怀念。当时的诗人侯克中在《挽义士王千户》一诗中称颂道:“亿万生灵沸鼎中,当时争敢衒英雄。……袖里有权除大恶,笔头无力写奇功。九原若见诸、荆辈,应愧斯人死至公。”(《良斋诗集》卷六)

   民心改变了忽必烈顽固的看法,原来他对阿合马十分信任与器重,但在阿合马死了两个月后,忽必烈命孛罗查清阿合马及其私党的种种罪行,这时他才意识到王着 杀阿合马杀得应该。当然,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那就是想借此缓和统治阶级内部正在激化的争权斗争,以及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维护自己 的统治地位。

  2.文天祥就义大都柴市

  王着刺杀阿合马的事,给元廷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哪儿有风吹草动,统治者就会大动干戈,出动禁卫军马到处搜捕。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的一天。一个叫薛保住的人,神色匆匆地直奔宫城,说有急事要向世祖忽必烈上奏。守卫宫城的侍卫亲军见到事情紧急,自然 不敢怠慢,急忙把薛保住的奏书向世祖报告。世祖一看奏书上说,有人称宋王,将聚众千余,分两路进攻大都城,图谋抢出囚禁在狱中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此消息虽然来得突然,并且不知是否可靠,但世祖很重视,立即召集重要大臣开会,主要布置了两件大事。第一是让大都侍卫亲军加强警戒,各城门加强防卫。第二是立即派出侍卫亲军把原南宋的小皇帝、瀛国公赵显及宋朝宗室从大都移往上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大乱。

  元廷对文天祥事情如此重视,除了王着刺杀阿合马之事的影响外,那就是文天祥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元廷怕夜长梦多,准备将文天祥杀害。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今江西吉水)人。不管他在哪儿任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除暴安良,多有惠政。后来,南宋面临灭亡,文天祥 受命以右丞相兼枢密使之职,到元军帅帐与伯颜谈判。因为文天祥拒绝投降,被元军扣留。但是在元军押着文天祥北上的路上,文天祥得以出逃,他化名清江刘洙, 出重金雇到贩私盐的船工,得以渡江南归。文天祥逃回后,赵昰在福建称帝,并再次任命前去投奔的文天祥为右丞相、枢密使。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天祥 率领南宋残兵进军江西,五月克会昌,六月占云都。后来在攻打赣吉时不幸大败,妻子儿女都被元军捕获。十一月,忽必烈下诏,将文天祥家属押送大都。第二年十 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被捕后,文天祥曾服食脑子(即冰片,有毒),以求一死报国,但是没有被毒死。被押到元军帅帐时,他再一次请求一死,但是元军将 领却对他十分敬重,待以客礼。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后,单独安置在一处豪华的屋子里,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他。但是文天祥却整天不吃不睡,朝南面而坐,毫不妥协。

  元朝统治者又把他的妻子、女儿带来相见,并许以高官厚禄。元朝统治者又让已经降元的南宋小皇帝赵显及前南宋丞相留梦炎来劝降,也遭到了严辞拒绝。

  随后,元朝的权臣阿合马又用死刑来加以威胁,文天祥决然回答:“亡国之人,要杀便杀。”元廷的利诱与威胁都没有成功,最后把文天祥头带枷锁,双手紧缚,关押到大都兵马司的牢狱之中。

   十一月初九日,元朝枢密院显得十分严肃。数名官员已经到齐,侍卫亲军警备森严。没多久,十余名侍卫亲军押着头带枷锁的文天祥来到了枢密院。掌握着大都侍 卫亲军军权的枢密副使孛罗首先发言,他对文天祥说:“自古国家皆有兴废。”文天祥说:“自古将领都以不作亡围奴为荣。”孛罗又说:“你背叛赵显,而拥立赵昰称帝,就是对国家最大的不忠。”但文天祥却抱着“无书求出狱,在舍到临刑”的决心,据理力争,竟使得孛罗等人无言以对。最后,文天祥慷慨地宣言:“今日 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孛罗十分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恨恨答道:“你要死,我偏不教你死!”

  在随后的二三年里,文天祥虽然受尽了铁窗的折磨,但他的信念仍没有改变,就连看守他的侍卫亲军都为之感动,更不要说大都城的老百姓了。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八日,忽必烈在准备杀害文天祥之前的一天,还想给文天祥一线生存的机会,但是文天祥拒绝了忽必烈。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日一大早,大都城内外警戒森严,各城门不准人员出入,街道也禁止人员通行。大都所有的禁军都出动了,他们站满了整个大都城楼。

   上午10时许,一辆囚车在众多侍卫亲军的护卫下从兵马司的牢狱中出发,浩浩荡荡直往南城柴市(今北京宣武区菜市口一带)刑场。到达刑场后,文天祥面对着 大量的侍卫亲军,以及刽子手的大刀,他神色不变,朝着南方再拜,那是他的故国,他仍旧忠诚于那个已经灭亡的国家。文天祥说:

  “臣报国至此矣!”

  随后,刽子手的大刀让时年47岁的文天祥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3.仁宗大都夺权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大都城内死一般的宁静。街道上频繁地出现侍卫亲军的身影。元朝皇帝成宗帝驾崩了。此时,最令人们关注的不是成宗帝的死, 而是到底谁来接替皇位的问题。但这次肯定不是成宗帝的长子来继承皇位。一般来说,封建帝王都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按照蒙古旧俗,帝位的承袭却不是采取 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通过贵族大会的讨论来决定。从成吉思汗到宪宗蒙歌汗诸即位都是这样。忽必列与阿里不哥争夺帝位时,虽然各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争战一决胜 负,但二人也都召开了贵族大会,表示遵循蒙古旧俗,并得到了各自周围宗王的拥戴。忽必烈即位后,推行“汉法”,册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作为帝位的合法继 承人,并制造“皇太子宝”玉印一枚,授予皇太子。但真金却体弱多病,中年早夭,皇太子之位于是空缺。直到忽必烈老的时候,才又将“皇太子宝”玉印授予皇孙 (真金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要他镇守北疆。但这种由嫡长子继承帝位的汉法,却受到了蒙古贵族大会及幼子承袭父位旧俗的顽强抵抗。

  正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元朝中期帝位继承的无系统可循,而都是以各宗王、权臣之间争斗的最后胜负来决定。这也成了元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导火线。

   成宗死后,大都皇宫内掌权的是卜鲁罕皇后。卜鲁罕皇后和中书省左丞相阿忽台等人准备拥立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之孙)为帝。而在中书省掌有实权的右丞相哈 剌哈孙,则希望镇守漠北的怀宁王海山(真金之孙)来继承帝位。哈剌哈孙掌握了怯薛、武卫军等大都禁卫军,是一个真正的实权人物。

  正月的一天,哈剌哈孙派遣密使将策立之意飞报到漠北的海山和被谪发在怀庆(今河南沁阳)的答己皇后及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后来的仁宗)。为了以防万一,哈剌哈孙将在大都的各官府印信查封,说自己病了,足不出户。实际上是在等待海山兄弟的到来。

  由于路途较远,当答己皇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接到密报后,已经是二月了。事不宜迟,答己皇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吊丧为由,快马加鞭地赶往大都。二月底,答己皇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到达大都。

   二月底的一天夜晚,答己皇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与中书省右丞相哈剌哈孙,聚集在一起,他们商量着如何发动政变,夺取皇权。经过密谋策划,他们决定在卜鲁 罕皇后摄政的前一天,也就是三月初二日发动政变。随即,哈剌哈孙召集侍卫亲军中的亲信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此时,虽然表面上卜鲁罕皇后掌握着宫内的权力, 但颇有心计和人缘的哈剌哈孙却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虽然此时元大都内军卫众多,并且宫禁森严。但禁卫军毕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谁掌握了禁卫军,谁就是宫内的主宰者。

   三月初二日夜晚。大都皇宫内灯火通明,一派喜气。卜鲁罕皇后感到无比高兴,因为她可以挟天子以号令天下了;安西王阿难答更是高兴不已,因为他第二天就要 当上正儿八经的大元皇帝了;中书省左丞相阿忽台,更是感觉自己前途无量,因为安西王阿难答一旦当上皇帝,他自然是最有功的人,是他把安西王阿难答推向了皇 帝的宝座。

  他们都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之中。但他们却忽略了答己皇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及巾书省右丞相哈剌哈孙。

   深夜,哈剌哈孙一声令下,驻守在大都城各处的侍卫亲军把大都城都警戒起来了,宫城被围得严严实实,卜鲁罕皇后和安西王阿难答插翅难飞。还没等卜鲁罕皇后和 安西王阿难答他们反应过来,哈剌哈孙已经带着侍卫亲军把他们抓了起来。安西王阿难答和阿忽台等人当场就被侍卫亲军杀死,考虑到卜鲁罕是皇后,为了不引起不 必要的麻烦,爱育黎拔力八达将卜鲁罕皇后谪发到东安州(今河北安次),但到那里不久,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

  五月,答己皇后和爱育黎 拔力八达北往上都,与海山相会。五月二十二日,海山即皇帝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虽然没有立即当上皇帝,但却因为参与夺权有功,被册立为 皇太子。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死于大都,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就是历史上的仁宗。

  4.“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预谋从仁宗时期就开始酝酿了。

  铁木迭儿是武宗和仁宗时期非常有权势的大臣,因为他深得皇太后答己的宠信。铁木迭儿是一位胡作非为,特别贪财的人。他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公愤,特别是遭到朝廷官员的一致反对。

   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中书左丞萧拜住、上都留守贺伯颜及内外监察御史40多人,联名上书弹劾铁木迭儿侵占官田、牧地,收受钞 币珠宝等贵重物品,纵家奴肆虐官府,欺压百姓等种种罪行。仁宗听后,十分气愤,立即命令侍卫亲军逮捕铁木迭儿,并要将其治罪。但是在皇太后的面前,仁宗的 气愤又多少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由于皇太后出面求情,铁木迭儿没有被治罪,仍安然无事。

  第二年正月,仁宗死于大都,英宗硕德八剌即位,皇太后又命令铁木迭儿为中书省右丞相。这时,重新掌权的铁木迭儿兴起了大狱,以报私仇。铁木迭儿找借口先后把上书弹劾他的杨朵儿只、萧拜住、贺伯颜等人诛杀,又把他的儿子、亲信等大批人员安插在军政机要部门掌权。

   英宗当上皇帝不久,他就察觉到了铁木迭儿的奸诈,于是对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任命元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人拜住为中书省左丞相,以削减铁木迭儿的权 力。英宗的这一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久后,铁木迭儿因为遭到疏远而郁愤病死。当然,英宗对铁木迭儿顺利夺权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皇太后的死, 这对铁木迭儿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亲政后的英宗全力处理铁木迭儿侵吞公款、贪赃枉法的遗案,追查他的私党。此时,御史官员们相继揭 露这伙人的罪行。随着清算铁木迭儿的深入,其私党暗中积聚了对英宗的仇视。英宗万万没有想到,皇后的哥哥兼禁卫军统帅铁失也是铁木迭儿的私党。铁失是在铁 木迭儿的信任下,在禁卫军中担任高级将领职务的,他历任禁卫军中都威卫指挥使、佩金虎符,迁升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并统领亲军左右阿速卫。在英宗亲政 后,他也获得了英宗的信赖,身兼保卫皇帝的多个要职,除了统领禁卫军外,还兼任太医院使兼领广惠司事,全面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和医护、侍从。但是,年仅 21岁的英宗没有机敏地考察铁失的品质和动向。

  至元三年(1323年)夏天,英宗照常到上都巡游,而就在此时,铁失决定发动政变。

   这年八月的一天,镇守漠北的忽必烈的曾孙也孙铁木儿,突然迎来了铁失的亲信。铁失的亲信告诉晋王也孙铁木儿,由铁失指挥的政变即将发生,事成之后将立晋 王为皇帝。虽然也孙铁木儿曾经被皇室贵族提议为皇位人选但他当时并没有夺皇位的野心,听到铁失的这个消息,他非常惊恐。对于铁失的好心,他不仅没有领情, 反而把铁失的密使逮捕,并派卫士快马奔赴上都,去报告英宗,但是为时已晚。

  九月四日,英宗从上都回大都的路途中,夜晚英宗驻在上都南 30里的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铁失以亲军统帅身份命令卫士们全面警戒,安排妥当之后,他便和众同谋大臣在侍卫亲军的护从下毫无阻挡、轻而易举地进 入英宗的行宫御幄。铁失亲手挥刀将英宗杀死在卧室内。阿速卫士同时将随驾的皇帝最信任的右丞相拜扑杀。

  政变结束后,也孙铁木儿在漠北 称帝,即为历史上的泰定帝。但也孙铁木儿并不光明磊落,他本人很可能就是事变的参与者,起码是默认了这场阴谋,并且是政变的最大受益者。但他表面上却不承 认这些。泰定帝即位后,立即封也先铁木儿、铁失等人以中书省右丞相、知枢密院事等要职。其实,这只不过是泰定帝放的烟雾弹,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放松警惕。 泰定帝将前来迎候他的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等人捕杀,又派亲信旭迈杰、纽泽等人前往大都,将铁失等人捕杀,并籍没了他们的全部家产。

  泰定帝的这一举动,一方面是向世人表明他与政变判逆者并无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则为他执掌大权扫除了一大批异己的势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