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大都御林军研究:元代皇城战事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4-12 发布于山东

  元代皇城战事

  1.两都之战

   致和元年(1328年)夏天,身体虚弱的泰定帝到上都避暑。元朝的大臣们都十分担心,泰定帝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此次到上都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啊!武宗旧臣 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与诸王满秃、阿马剌台等人甚至合谋,要是泰定帝病死在上都,因他的儿子阿速吉八还小,大家一起捕杀泰定帝的亲信大臣,共同拥立武宗后裔 为帝。

  同年七月,泰定帝果然在上都病死,于是,留守大都的燕铁木儿开始执行政变计划。燕铁木儿出身于显赫的钦察家族。他的父亲床兀儿 是武宗海山的亲信将军和坚决拥护者,他的家庭在武宗时期达到了鼎盛。燕铁木儿备充武宗的宿卫有十多年,后来任正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元仁宗即位后,燕铁 木儿渐渐离开文职,跻身于禁卫军将领行列,被授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帝去世前,他的职务是佥书枢密院事,掌领着禁卫军的兵权。

  燕铁木儿在征得留居大都的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的同意后,于八月初四日率剌铁木儿、孛伦等人,将在京百官召集到兴圣官,宣布拥立武宗后人为帝。

   当天黎明,大都百官都齐集于兴圣官,燕铁木儿站在人群前,大声地说:“武宗皇帝有两个儿子,都很孝友仁厚,这天下应是他们的,有不从者斩无赦!”随后, 燕铁木儿命令侍卫亲军捆绑了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等反对他的大臣。然后派禁卫军严守皇宫和大都城的各个门户、要道。燕铁木儿完全控制了大都。

  而在上都的满秃、阿马剌台等人,则因政变预谋被倒剌沙发觉,都被处死了。此时,上都丞相倒剌沙掌握着军政大权,在军事上控制上都后,随后立阿速吉八为帝,即为天顺帝,并起兵攻向大都,以镇压燕铁木儿的政变。

  为了争夺帝位,大都和上都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在这场争斗中,禁卫军将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还不时地成为主角,主持军政。

  但这时武宗的长子周王和世〓远在漠北,道路遥远,未能很快到达大都。燕铁木儿怕夜长梦多,于是派大臣明里董阿去江陵(今湖北)迎接武宗的二儿子怀王图帖睦尔,并通知河南行省平章伯颜备兵扈从。怀王图帖睦尔简装轻骑从江陵出发,昼夜兼程,风尘仆仆,直奔大都。

   燕铁木儿在迎接图帖睦尔的同时,又抓紧时间在大都做了充分的备战工作,并对大都禁卫军进行了整顿。首先是征调屯驻大都附近的诸卫屯田军到大都集结,命其 守卫居庸关、卢儿岭、白马甸、泰和岭等要塞。其次是命令所辖州县赶造兵器,以供军需。第三是将库藏中所储针帛财物取出,赏给守城的禁卫军,收买军心,并派 人谎报图帖睦尔已经到达京郊,周王和世也已率军由漠北南下的消息,以安定民心。第四是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枢密院大权,征调山东、河南、辽阳等外地兵马,前来 守卫大都。

  八月二十三日,上都兵马开始向大都进发。

  八月二十七日,图帖睦尔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赶到大都。燕铁木儿一颗浮着的心总算是沉落下来。

  八月二十九日,上都军在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太尉不花等人的指挥下,逼近大都北面的榆林。大都城内戒严。禁卫军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

  九月初一日,燕铁木儿与他的弟弟撒敦带领大都数万禁卫军出居庸关迎敌。撒敦率领奇兵袭击上都军马,取得了胜利。上都军见不敌大都军,撒腿就跑。撒敦哪会轻易放过,于是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怀来。

  就在上都兵马往怀来逃跑的时候,隆镇卫指挥使翰都蛮也在陀罗台袭捕上都的兵马,并把灭里铁木儿、脱木赤等人押回大都。

  大都首战告捷,燕铁木儿等人高兴不已,但几天后,上都军再次向大都进逼。大都再次进入紧急备战之中。燕铁木儿只得分兵,派遣他的弟弟撒敦驻守在蓟州(今河北蓟县)东面流沙河一带,以抵御辽东军马。

   形势非常严峻,但大都的皇帝还没有宣布就位。图帖睦尔本想等到他的哥哥周王和世来后,让他当皇帝。但燕铁木儿等人认为,不能再等了,先立个皇帝再说。在 这种情况下,图帖睦尔走上了大明殿,当上了皇帝,改年号为天历,也就是历史上的文宗。不过图帖睦尔声称,即位只是暂时摄政,一旦等到哥哥到来,便立即让 位。

  于是在公元1328年里,元代在上都和大都出现了天顺帝阿速吉八和文宗图帖睦尔两个皇帝。不过,他们都是任职十分短暂的皇帝,仅在位一年。

  此时,上都和大都各不相让,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

  九月十六日,上都军马在王禅的带领下,再度攻破了居庸关。攻破居庸关的大军如同洪水猛兽一样,直逼大都。

  九月十七日,上都军进逼到大都城北仅几十里的大口。此时,燕铁木儿率大都禁卫军和其他地方的援军数万人,迎战于榆河。

  九月十八日,燕铁木儿率军将王禅击退。王禅退到了红桥(今昌平境内)北,与前来增援的上都军阿剌帖木儿、忽都帖木儿等部军马会合,再次向大都禁卫军发动进攻,但还是被大都禁卫军顽强地击退了。

  九月二十二日,两都军队主力在昌平南面的白浮原野展开决战,燕铁木儿再次取得胜利。

  但是王禅等人不想就此罢休,于是他收集败散的军队,向大都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而此时,燕铁木儿率领的禁卫军由于战争胜利,士气十分高昂。他们严阵以待。

  九月二十四日半夜,燕铁木儿命令撒敦与脱脱木儿出兵,前后夹击,斩杀上都兵数千人,投降的更是多达万余人。上都军主帅王禅只身逃走。

   这次胜利对于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部分上都军马在附马孛罗帖木儿、平章蒙古塔失等人的率领下,于九月二十六日攻破大都东北要塞古北口。 燕铁木儿得到消息后,急忙命令撒敦急行军前往偷袭,自己则率大军随后追杀。上都军哪经得起大都禁卫军如此的袭击,上都军又战败了,将校投降的达万人之多, 剩下的则四处奔窜,不知所去。在这场战斗中,还抓获了上都统帅孛罗帖木儿等人,很快被处死了。与此同时,脱脱木儿等所率的大都军马,在蓟州与支持上都政权 的辽东军马也展开了激战,互有胜负。

  九月二十九日,上都又有一部分军马在宗王忽剌台指挥下攻入大都西南面的紫荆关。而辽东军也攻破蓟州,迫使脱脱木儿退守通州。由于这两路军马对大都构成东西夹攻的态势,大都的形势再度趋于危急。

   十月初一日,燕铁木儿率军东进,先去攻打兵临城下的辽东军马,将他们击退到潞河对岸。初二日,燕铁木儿的军队跨过了潞河,将辽东军队击溃。初五日,忽剌 台所率西面上都军已经直达卢沟河畔。他们的先锋散兵已经进抵大都旧南城外。于是,燕铁木儿率大军由通州向西北进发,与上都诸王太平、朵罗台等军在檀子山进 行了激烈的战斗。同时,燕铁木儿又派脱脱木儿率军到卢沟河畔,与忽剌台所率领的上都军对抗。

  好消息不断向大都城内传来:燕铁木儿带领禁卫军将玉平、朵罗台等军马打败;脱脱木儿、也先捏与上都军忽剌台、阿剌帖木儿激战于卢沟河畔,顽强地阻住了忽剌台军。

  十月初七日,上都军与大都军再次展开激战。脱脱木儿扬言,燕铁木儿已经战败东北部上都军,率援军前来助阵。忽剌台等人见双方势均力敌,而对方又有强大的后援,于是撤兵西归。脱脱木儿乘势追杀,捕获了阿剌帖木儿,并把他送到大都杀了。

  十月十一日,秃满迭儿所率辽东军马攻破古北口,与燕铁木儿军激战于檀州(今北京密云)的南边,被击败,部下万余人投降。秃满迭儿于是率领残兵败将逃到了辽东。

  最终,上都和大都的一场恶战,以上都失败而告终。在这次激战中,元的禁卫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战斗力大大提高。

  虽然两都之战结束了,但在大都内部又进行了一场你生我死的搏斗。这时,文宗图帖睦尔开始传檄海内,令各地罢兵。随后,他下令处死了王禅、倒剌沙等人,又命令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迁到东安州,同时派遣使者到漠北去迎接他的哥哥周王和世。

  十二月,和世从漠北启程南下,诸王察合台、元帅朵列捏等人率兵扈行,旧臣勃罗等人随从。当他们行到金山(阿尔泰山)时,和世派李罗先走一步赶赴大都城,告诉说周王已经在途中了。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在哈喇和林即皇帝位,就是历史上的元明宗。宣布即位后,明宗派人到大都报信并转达他对弟弟图帖睦尔的指示:“朕弟(指 文宗)曾熟读史书,近来政务繁忙,是否废书不读?听政之暇,应该亲近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明古今治乱得失。卿等至京师,可以此言相告。”

   三月,文宗图帖睦尔派燕帖木儿把皇帝玉玺送给明宗,表示自己俯首称臣的诚意。明宗知道这次平定叛乱,全仗着燕帖木儿浴血奋战。而现在他又积极拥戴,功存 社稷,于是加号燕帖木儿为太师,仍为中书右丞相,还掌握着大都禁卫军的兵权。同时,明宗为了报答胞弟逊位戴翊之功,他效仿了武宗、仁宗兄终弟及的成例,宣 布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命令大都有关官员铸造皇太子之印,以便百年之后传位给这位弟弟。同时,又诏渝中书省臣,凡国家筹措钱谷、选拔官员等重大政事,先启 奏皇太子,然后转报皇帝裁决。

  一切布置妥当后,他才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向大都进发。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前面等待他的竟是图帖睦尔和燕帖木儿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图帖睦尔与和世虽然是亲兄弟,并且图帖睦尔即位也有言在先,即位只是摄政一段时间,等到其兄一到,就拱手相让。但是君主的地位,皇权的魅力,特别是打败 上都犹如自己打下了江山一样,这时的图帖睦尔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感觉到要将如此来之不易的皇位让给兄长,由皇帝改称皇太子,实在是难以接受。此外,燕帖 木儿向明宗奉献皇帝玉玺时,明宗身边的大臣对他傲慢无礼,这使向来以功臣自居的燕帖木儿颇为难堪。但是明宗却忽视了燕帖木儿的重要性,他可是大都禁卫军的 统领,实质上掌握着大都。于是图帖睦尔和燕帖木儿表面不动声色,暗地密谋,决定不露痕迹地除掉明宗,夺帝位为已有。但此时,和世却被蒙在鼓里,毫无觉察。

   天历二年(1329年)八月,和世行到王忽察都(今河北张北西北)的时候,前来迎驾的图帖睦尔带领着侍卫亲军,以皇太子的身份拜见皇帝、兄长。兄弟二人 自从延祐三年(1316年)分开后,一晃就是13个春秋,那时彼此都还是孩子,如今却已经长大成人了。和世在驻地大摆筵席,为胞弟接风洗尘。

  场面显得十分感人,但感动之中暗藏着杀机。

   那天筵席上,燕帖木儿乘和世疏于防备之际,偷偷地把毒药放在他的酒杯里。于是,年仅30岁的和世还没到达大都,便命丧黄泉了。燕帖木儿在一片混乱之中先 抢了玉玺,然后扶上文宗,在数十个侍卫亲军的护卫下,上马疾驰,直奔上都。到达上都后,图帖睦尔宣布即位,仍为文宗,并大赦天下。

  2.帝党后党之战

   元统元年(1333年),顺帝成为元代历史上最后一任皇帝时,他还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孩。当时的顺帝根本就不具备判断世事的能力,是文宗后人卜答失里及 权臣伯颜相继把持着朝政,顺帝也仅仅是个傀儡而已。等到顺帝成年后,还算有自己的主见和作为,他清除了伯颜,诛杀了文宗后人及其儿子燕帖古思,任用了脱脱 主持朝政。本来,顺帝的势头还挺好,但是不久后,顺帝却因为迷惑于工艺制作和秘密淫乐之法,而无心治国,于是造成了奸臣当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陷害忠 良的局面。特别是顺帝的皇后、皇太子想发动政变,逼顺帝退位,而互相残杀。

  顺帝的第二皇后奇氏,原来只不过是他所宠爱的高丽宫女。自 从至元六年(1340年)奇氏立为第二皇后,奇氏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被顺帝立为太子。奇氏母子两人相互勾结,把持朝政,《元史》卷二百四《朴不花传》 说:“内外百官趋附之者十九”。可见当时奇氏母子日益发展的权势。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对于奇皇后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不断扩张的势力,只有顺帝的近臣老的沙(顺帝的母舅)等人敢与他们争斗。于是形了帝党与后党两大派系之间的一场激斗。

  奇皇后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利用丞相搠思监把持朝政,而顺帝则任老的沙为御史大夫,掌握监察机构和舆论。但是禁卫军的兵权却掌握在皇子的手中。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老的沙为了打击后党的势力,命令他的下属察御史也先帖木儿、傅公让等人上章弹劾皇太子的得力臂膀宦官朴不花等奸邪之罪。然 而,老的沙的做法却适得其反,皇太子反而将也先帖木儿等降职,遣到了外地。老的沙当然不甘心,又命令下属治书侍御史陈祖仁、御史李国凤等人再上章弹劾朴不 花,结果与第一次一样,老的沙的部下又降职,并被遣到外地。

  皇太子与此针锋相对。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丞相搠思监禀承皇太的旨意诬陷老的沙等人图谋不轨,并将老的沙同党蛮子、按难答识理、脱欢等人逮捕入狱。顺帝为了袒护老的沙等人,特命大赦,但搠思监还是无所及,将蛮子等人处死,就连老的沙也被治罪。

   顺帝不能给老的沙提供安全的靠山,老的沙只有逃到驻守在大同的孛罗帖木儿军中。一天,孛罗帖木儿接到顺帝派来的密使,说是要他保护好老的沙的安全。皇太 子、搠思监等人得知老的沙藏在了孛罗帖木儿军中后,他们多次派人来索取。在遭到拒绝后,皇太子、搠思监却打着顺帝的旗号,下诏书削去孛罗帖木儿的军权、官 职。

  孛罗帖木儿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他当然知道这不是顺帝的本意,而完全是皇太子一意孤行。孛罗帖木儿决定起兵,他命令秃坚帖木儿与其他部将一起进攻大都。

  于是出现了元朝历史上帝党和后党的第一次交战。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四月初九日,秃坚帖木儿率兵攻入居庸关。大都城告急。第二天,皇太子就派也速、不蘭奚等将领率领禁卫军迎战。秃坚帖木儿的军队似乎势不可挡,禁卫军不堪一击。也速半途退军自保,不蘭奚在大都西北的皇后店被打得一塌糊涂,只好逃回大都城。

  四月十一日,皇太子听说也速、不蘭奚的军队被打败了,急忙率领侍卫亲兵由光熙门出逃,从古北口直奔兴州、松州一带,以躲避这场灾难。

   皇太子逃走了,后党也就失去了核心,变成一盘散沙。秃坚帖木儿的军队驻在大都北的清河镇,他还放言,索要奸臣搠思监和宦官朴不花二人。历史上这个不敢与 皇后和太子对抗的皇帝顺帝,这时才把搠思监和宦官朴不花抓了起来,交给秃坚帖木儿,并命令恢复孛罗帖木儿的官职和军权。

  四月十七日,秃坚帖木儿率军浩浩荡荡地由健德门入城,与顺帝在延春阁会面。顺帝自然高兴,设宴款待秃坚帖木儿。秃坚帖木儿酒足饭饱,并得到顺帝一片赞扬后,第二天就高兴地打道回府了。

   秃坚帖木儿退军后,皇太子又回到了大都。对于秃坚帖木儿捕杀自己的得力助手,皇太子十分恼火。但皇太子又十分无奈,虽然自己手握禁卫军兵权,但通过这次 交战来看,禁卫军还不足以与庞大的孛罗帖木儿军队进行对抗。经过一番思考,皇太子决定将孛罗帖木儿的死敌扩廓帖木儿的军队收为己用。扩廓帖木儿很快就被皇 太子的金钱和所封官位征服了。

  这年五月的一天,皇太子下令,命令扩廓帖木儿出兵进讨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兵分三路,东路由白锁住率领3万人守卫大都,中路由竹贞等人率军4万,西路由关保率军3万,合兵进攻孛罗帖木儿。

  看着来势凶凶的皇太子军,孛罗帖木儿决定与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等人率军再次向大都进攻,以讨伐皇太子。这就是元朝历史上帝党和后党的第二次交战。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二十五日,孛罗帖木儿大军攻入居庸关。大都的禁卫军确实不如孛罗帖木儿军有战斗力,孛罗帖木儿不仅杀死了扩廓帖木儿的部将、守关的杨同佥,还打败了皇太子亲信不蘭奚率领的禁卫军。孛罗帖木儿军一路畅通,当他们到达龙虎台的时候,又与皇太子及白锁所率领的禁卫军相遇。皇太子 手下的禁卫军全无斗志,于是败回大都。

  第二天,白锁住率领部分禁卫军护卫皇太子从顺承门南逃,经过雄州、霸州、河间等地,投奔扩廓帖木儿。

  七月二十七日,孛罗帖木儿、秃坚帖木儿与老的沙等人率军进入大都。顺帝这次在宣文阁接见了他们,并设宴加以款待。不久后,又任命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

  十月,顺帝下诏命躲避在扩廓帖木儿军中的皇太子回京。但是皇太子拒不从命,仍在组织反攻孛罗帖木儿的军事行动。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三月,孛罗帖木儿看皇太子还在外对抗,于是把皇后奇氏押出皇宫,关在皇城北面的诸色人匠总管府中,并强迫她写信召皇太子回京。

  但自从孛罗帖木儿向大都进攻开始,一直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他在上都打了胜仗,却丢了他的大本营大同。正当孛罗帖木儿在大都欢庆胜利的时候,扩廓帖木儿已经率军从大同向大都奔来,并对大都采取了包围之势。

   孛罗帖木儿一方面派秃坚帖木儿率军到上都镇压异己势力,一方面派也速出兵对抗扩廓帖木儿军队。然而,令孛罗帖木儿感到意外的是,也速率军出大都后就突然 叛变了,孛罗帖木儿只得再派手下的骁将姚伯颜不花出兵通州,阻止扩廓帖木儿军的进攻。但却被也速率军偷袭,兵败被杀。顺帝见孛罗帖木儿军屡屡失败,知道其 大势已去,于是密设计谋,准备除去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心一意为顺帝,最终却遭到了顺帝的毒手。

   七月二十九日早晨,宫内一片宁静。顺帝命令侍卫亲军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等人埋伏在宫城内延春阁内。不久后,被诏见的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入宫。 他们以为顺帝是商量战争事情,虽然他们也知道由于战争的节节败退,顺帝不会再像前两次那样笑脸相迎,但绝不至于杀害他们。当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经过延 春阁旁边的时候,还没等孛罗帖木儿反应过来,伯颜达儿突然冲出,用刀砍孛罗帖木儿的头。随后,上都马、金那海等人一拥而上,乱刀齐下,把孛罗帖木儿杀死 了。老的沙走在孛罗帖木儿后面,他看到这种情况后,知道情况不妙,急忙抱头逃窜,但由于躲闪不及时,额头上也挨了一刀。

  老的沙还算对 朋友忠诚,他没有自顾逃命,而是带领部分下属,携同孛罗帖木儿的老婆孩子,匆忙逃出大都城,往北奔去。老的沙逃到了上都,与到那儿镇压异己势力的秃坚帖木 儿会合。但是,没多久,老的沙就被益王浑都帖木儿等人捕杀。秃坚帖木儿继续北逃,但是到了十二月的时候还是被元朝军队捕杀了。

  同年九 月,皇太子在扩廓帖木儿护送下,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大都。到了大都后,皇太子本想借助扩廓帖木儿的军队逼迫顺帝退位,但遭到了扩廓帖木儿的委婉拒绝。于 是,皇太子又挑动其他地方割据军阀出兵,与扩廓帖木儿相斗不休。而此时,已经是元末,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皇太子虽然再度独揽朝政, 但却没有当皇帝的福份了,因为元朝已经濒临灭亡了。

  3.明军灭元之战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初的一天,元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顺帝接到大都城外围亲军的传报:徐达率领明军将要到达通州了。

   顺帝大惊,急忙命令大都城戒严。大都城顿时变得格外的肃静。路上行人匆匆。但是大都城的老百姓却心里暗暗高兴,他们都希望元朝被农民军替代,元朝腐败的 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元朝末年以来,顺帝和大都城的大臣们几乎没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农民起义不断,并且时时都有可能威胁着大都的安危。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毛贵率军北伐。农民军领袖毛贵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十二日,率所部军队由河间、直沽进发,攻克了蓟州。蓟州被攻克后,大都城 自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元朝虽然还布置着众多精锐的侍卫亲军,但是近百年来的太平局势和养尊处优的闲适生活,已经使这些职业的武士、令人敬畏的禁卫军丧失 了根本的战斗力。听说毛贵率军逼进大都,侍卫亲军的将领和士卒们都十分害怕,毫无生气。这一点,顺帝和大都禁卫军的将领们看得十分清楚,于是顺帝命令诏征 全国各地的士兵补充禁卫军,保卫大都。但是,元廷的许多大臣认为禁卫军已经腐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根本就无法挽救走向没落的元王朝。当时朝廷主要出现了四 种主张:

  第一种主张弃城而逃;

  第二种主张把国都迁到偏于西北的关中;

  第三种主张逃到漠北;

  第四种主张据城死守。

  持第四种主张的是中书左丞相太平。此时,许多大臣们都在忙于自己的后路,而太平则连夜急书,向顺帝上奏:建议顺帝调各地军旅入卫大都。

  这次顺帝没有选择逃走,他认为,自己坐了二十多年的皇位不能随手就让给人家。顺帝又下令割据在晋陕一带的军阀察罕帖木儿率军东进,驻守涿州,保卫京城。

  三月十七日,毛贵率军进攻通州,在枣林与元军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元军战败,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于是毛贵军队直达元朝皇帝每年春天都去行猎的柳林行宫。

  大都城告急。

   这时,太平果断决定将从外地调来的元军精锐部队派到柳林,由刘哈剌不花指挥,与毛贵军再次进行激烈的战斗。毛贵军队被击败。即使如此,大都禁卫军也只不 过是都城边上的一个摆设而已。虽然毛贵在前有强敌、后无援军的情况下退回山东,但不管是对元朝腐败的统治,还是对驻守大都的禁卫军,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还有一件让顺帝十分伤心的事,红巾军在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转战后,于这年的十二月攻占了上都,并且将蒙古统治者经营多年的上都宫阙付之一炬。上都被焚毁后,顺帝心痛不已,没想到元朝数十年的辉煌竟会毁在自己手里。

  元朝,有两京岁时巡幸的制度,但由于农民的反抗斗争在两京途中时有爆发,使蒙古统治者龟缩在大都城内不敢轻举妄动,两京岁时巡幸制度不得不予以废止。

   当然,此时顺帝与太平等大臣则对禁卫军进行有效的加强,他们在京城的四周设置了二十四营军队。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月,在京师的11座城门都修 筑了瓮城,建造了吊桥,以防止农民起义军突然冲进城来。但是事实说明,即使加强也不过形同虚设,因为一个城池要达到坚不可摧,要有坚固的城池防御、勇猛的 将领和素质过硬的士兵,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正如《元史》卷四十五《顺帝本纪》所说:

  “军卒疲弱,素不训练,城为虚设。”

  在元朝统治行将灭亡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崩离析、众叛亲离的现象。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在大都负责警备治安的要害部门兵马司中,就发生了一次叛乱活动。京城北兵马司指挥周哈剌歹与林智和等谋叛,被禁卫军发觉,被杀害,并株连九族。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虽然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但远在漠北的蒙古宗王也起来乘元朝统治者之危,想取而代之,夺取帝位。还有另一支更让元朝统治者害怕 的军队,那就是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果然,这支农民军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在徐达大将军的带领下来到了大都城下。但是明军并没有立即进攻大 都,而是随即兵锋东向,先消灭了驻守在永平的元军,又陆续攻克了大都附近地区的一些州县。大都渐渐沦为孤城。

  闰七月二十六日,元将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接到前方哨位的急报,说是徐达、常遇春等人率领北伐明军向通州进逼。颜帖木儿立即命令禁卫军严阵以待,准备与明军浴血奋战。但是,明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元禁卫军根本就无法抵挡,数万禁卫军很快就被明军杀光。

  通州距离大都城只有数十里之遥。通州被占,意味着大都城东边的防卫已经被攻破,大都城的安危无法保障了。

  此时,大都城里乱成一片,皇帝大臣们无法安宁,驻守在皇城内外的禁卫军也是魂不守舍,他们知道大元大势已去,他们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哪有心思抵抗。

  闰七月二十七日,顺帝在宫城内来回走动,是走还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如果走的话,有可能就把大元江山让给了别人;如果留,还能保得住江山吗?还能保得住自己这条命吗?

  正当顺帝思考之际,禁卫军首领上奏,说明军将于几日后攻打大都城。顺帝叹了口气,对太监说,立即召淮王帖木儿不花、庆童等大臣进宫。其实,顺帝北逃的主意已定,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他怕此时一说出来将造成大都的大乱。

  很快,淮王帖木儿不花、庆童等大臣来到了宫中。顺帝立即宣布任命淮王帖木儿不花为监国,任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要他们带领数万禁卫军,共同留守大都城。顺帝还命令皇太子保护太庙诸朝先帝的神主,自己先逃往漠北。

  这天晚上,想到自己经营35年的大元江山没了着落,顺帝无法入睡,他也不敢入睡,生怕太监传来不好的消息。

  二十八日,顺帝在皇宫中的清宁殿召集蒙古贵族、眷属和大臣,共同商议去留大计。在这紧急关头,只有极少数人主张战死大都,与明军决一死战,大多数人都主张逃往漠北。这一结果顺帝当然求之不得,无疑为顺帝北逃增强了决心。于是他决定北逃。

  这天夜里,大都城里一片安宁。禁卫军加强了警戒。半夜的时候,一队人马悄然从宫中出发,他们向大都城的西北方向奔去,没多久,他们来到了健德门。守卫在健德门的禁卫军立即打开城门,这队人马向居庸关方向飞驰。

  这队人马就是顺帝带着的眷属、贵族和一些大臣,以及护卫他们的侍卫亲军。顺帝等人过了居庸关后,直奔漠北。顺帝逃走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他们到了漠北,明军还以为他们在宫城内。

   四天后,也就是八月初二日,徐达、常遇春等人所率领的北伐明军,从通州出发,由大都城东面的齐化门攻入。留守大都的元朝大臣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 庆童、中书左丞丁敬可、大都路总管郭允中等人率禁卫军与明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明军势如破竹,元朝禁卫军无法抵挡,不到一天的时间,元禁卫军战死的战 死,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大都城被明军占领,淮王帖木儿不花、中书左丞相庆童、中书左丞丁敬可、大都路总管郭允中等人全部战死。

  虽然逃到漠北的顺帝还想东山再起,但他始终没有机会。元朝宣布结束。

(转自历史人物传奇,纠正了一些谬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