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活得幸福,这些事别多想

 昵称503199 2024-04-12 发布于湖北

新年伊始,新的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颇具仪式感的话题。存钱、谈恋爱、旅行、升职涨薪、坚持学习运动,当这些“flag”并未完成,我们对自我失望所引发的内耗、焦虑接踵而至,只能拖延甚至选择放弃。害怕自己一事无成,几乎是每个现代人心底的梦魇。

积极心理学中有哪些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如何摆脱言行不一的“错位感”?如何处理社交和人情世故带来的精神内耗?澎湃问吧邀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一起聊聊如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汪冰,知名心理专栏撰稿人,曾担任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中国授课时的助手,出版图书《世界再亏欠你也要敢于拥抱幸福》,参与翻译了畅销书《幸福的方法》。

如何获得生活幸福感

@澎湃网友V3A7na: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获得幸福感?

汪冰:这真是一个大哉问,我来分享一个小方法:“你感受到的生活才是你拥有的生活”,没有感受力的人就像失去味觉的舌头,就算嘴里塞满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蜡。所以,如果你所拥有的不多,那就更充分地调动你的感受力吧。给你留个小作业,今天请自己吃一点好东西,用平时两倍的时间慢慢品味,看看有什么不同?

@弹琴师叔:人到中年,身在体制内,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上级领导运转,忙忙碌碌却没有成就感,晋升机会渺茫,是不是要将重心更多转移到家庭和个人兴趣方面,才能对冲工作上的无力感。

汪冰:其实你的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对吗?只是仍然觉得不甘心?毕竟,一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在这种“无力感”中度过很容易让人怀疑人生。不过,你的痛苦说明你是个有追求的人,说明你从未放弃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些喜欢反思人生的人可能会比麻木不仁的人更容易感到痛苦,但是你愿意和那些浑浑噩噩的同事交换人生吗?我打赌你宁愿活得清醒。

痛苦有时是清醒的代价,但也可能是我们获得解脱的机会,因为痛苦会刺激思考,催化改变。首先,别因为工作不如你期待的那么有意义就否定自己,做你能做的,同时接受限制。

其次,对你来说,成就感究竟意味着什么,除了工作还有什么获得满足的途径,在专业上的自我精进(比如学习成长)还是寄情业余爱好。再次,什么能让你感到“有力”?通常,当我们找到任何能发挥自身优势(strength)的途径时,我们就会感到力量(strong)。

生活的难题通常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是在我们等待答案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舒服一点,也许你现在的功课就是学会在“卡住”的中年生活中解脱自己。如果你能做到,那真是了不起的修为。别放弃任何快乐一点的可能,领导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才是呢。

@Puzz康:近几年社媒上对原生家庭的探讨热度居高不下,您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对一个成年人的影响?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很难真正幸福吗?

汪冰:我的一位老师有一个观点:“原生家庭会影响你的人生但不会决定你的命运。”对此,我深以为然。“原生家庭决定论”小看了造化弄人的威力,但是对原生家庭的影响保持觉察确实有助于我们超越过去。如果你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与其不停地追究“我是否还能幸福?”,不如转念去想“我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如何能让自己更幸福(自由)一点点?”我们还可以问一个问题:“我在什么时候会忘记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指向那些让你忘我投入的人和事,这些才是你的“使命召唤”。

@孙仁_:仪式感是什么?为什么重大场合都需要仪式,仪式感到底有什么用?加深记忆?养成习惯?

汪冰:你的最后两个问题就是很棒的答案。关于仪式感,我很喜欢《小王子》中的那只小狐狸说的,所谓“仪式”就是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所以仪式是记忆之锚,方便我们形成记忆,也方便我们进行回忆。

人类的存在并无绝对的意义,意义感是人为的创造,仪式感亦然。仪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繁复,但是正是这种“刻意”让虚空中有了些许热闹,比如婚礼。而集体的热闹正是人类文明存在的表征。地球没了人类并不会怎样,但是可能会少了一些喧嚣。参与世俗约定的仪式会让我们有“受困”的感觉,但是这种“被迫”也让我们知道其重要性,在抗拒中也有某种认同发生。

不过,为了提高幸福感,我倒觉得可以创造一些私人的仪式,比如,如何结束拧巴的一天,做回自己?如何让孤单的晚餐变成温暖的深夜食堂?如何让午饭后的带薪散步变得更有趣味?人生就是一种自娱自乐,仪式感也是找乐的一部分吧。祝你开心。

@俊成的夏天:人到中年以后,发现不如意的事越来越多,如何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汪冰:虽然此刻您可能正心烦意乱,但是我还是想恭喜一下您,因为您已经领悟了人生的真相——生命有限,烦恼无限。所以接下来,我们能做的就很明确了:1. 放弃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想法,允许自己“全然为人”,嬉笑怒骂皆是人生。中年人为了房贷、车贷、家人,哪怕带着上坟的心情还要坚持日日面对可憎的老板和甲方,这难道还不够积极吗?这妥妥的是生命的坚韧。

2. 无论别人如何为难您,别再为难自己,不用总是关注如何积极乐观,关心一下你的心灵需要什么,你的身体需要什么?让自己舒服,你周围的人也会舒服。

3. 既然“人生有限,烦恼无限”,那就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我们不能决定不如意的事情是否会发生,我们只能选择在每个当下把注意力放在哪里,花丛里常有狗屎,但是我们未必要总盯着它看。同为中年人,与您隔空握手,祝您的2024能发生更多美好!人生不是等到了完美才能幸福,相反,恰恰是一些幸福的瞬间让人生变得完美。

@伊丽莎白的鸭:拖延是因为懒吗?可为什么越在意紧张的事情,越想拖延呢?

汪冰:拖延当然不一定是因为懒啊!比如你就不懒啊,这年头愿意打这么多字留言提问的属实都是勤快人了。你的拖延可能是因为“近情情怯”,所以越拖延越说明你“一往情深”。拖延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结果(比如失败/分手/不完美),只要拖着不做就永远拥有可能性,可谓“无为存万有”。所以接受你的拖延吧,它不是敌人,它只是在告诉你你有多在意。试着陪伴你的拖延,就像陪伴你深爱的人,对它说:“我知道你想把我留在你身边,但我不是想离开你,我只是想带你一起去看看未来。”

怎样走出人际交往困境

@药师傅:想拓展社交圈,略有心无力。每天两点一线,休息时间只想自己静静。

汪冰: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的感觉首先是“无力”。你的问题估计也代表了很多打工人的现实处境,感觉自己被掏空,休息时间连恢复精力都不够,哪里还有余力社交......也许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内卷社会的群体症状。为生活而奔忙,却累到无力生活。虽然你休息时只想静静,但是有些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静静”,比如投入某种兴趣爱好或者你喜爱的运动,它们也被称为“主动休息”,而且也许你还可以通过它们找到愿意一起“静静”的人。我的一位朋友迷上了“挖木勺”,他因此结识了一群周末一起挖勺子的人。

@zzZ多喝白开水:“搭子式社交”有用吗?为什么朋友越来越难交?

汪冰:存在即合理,“搭子式社交”肯定有其功用,但是“有伴”不等于不孤独,这世界上最稀缺的不是陪伴而是理解,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恰恰出现在朝夕相处的婚姻生活中。说回来“为什么朋友越来越难交”,我倒想追问你一个问题:“你愿意成为别人的朋友吗?”有人说过,走出孤独的最好办法是主动成为别人的朋友。

@澎湃网友uYrmUn:社恐的人没有朋友,感觉整个人失去了坐标系,飘摇无依,该怎么办啊?勇气不是说有就有的。

汪冰:感谢你为社恐的朋友们发声,“勇气不是说有就有的”,这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啊!不过换句话说,没有朋友就不能好好生活下去了吗?罚你在心里念十遍:“我是寂寞高手,我是独孤求败!”其实,没人能给出我们人生的坐标系,内心的坐标来自于“我是谁?”“我想去哪里?”“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除了没朋友,请告诉我“你有什么”,比如你有哪些优点?你有哪些生活乐趣?活得有趣,活得精彩就不愁没朋友了。对了,飘摇无依的背面就是很多人向往的“自由自在”。

@XiaWang:我童年时被父母送去体校过集体生活,长期不在家人身边。当时一下子接触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依然没办法面对真实的自我,习惯性为了适应环境、获得他人肯定,而去附和、迎合,不善于接纳自我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去改善?

汪冰:我看出了你对自己的不满,但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其实很了不起呢?童年的你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环境,那是当时的你能做出的最佳选择。这种生存策略帮助你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中撑了下来,它并非没有意义。只是现在的你希望自己更强大,而这种要求本身不就说明你已经更强大了吗?如暂时不能接纳自己,那就去“接纳对自己的不接纳”,别再因为又迎合别人而指责自己。童年的你是孤单的,而现在的你最需要的不是差评师而是拉拉队。

我还想追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能更多接纳对自己的不接纳,会有什么不同?” 把做自己当作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必须”,轻松一点你会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性情。有时候我们不敢表达自己是怕失去,失去别人的赞许,失去别人的认同,失去别人的笑脸,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失去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再说,命运想赠予的无论如何都不会失去,命运想拿走的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留住。有时做自己的勇气来自把自己交给命运的决心。祝你每天多爱自己一点点。

@你好找找:异性朋友该以什么方式相处呢?该如何保持界限感?

汪冰:这个问题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异性朋友”,以及你想保持的“界限感”又是什么?其实一个有界限的人无论和同事、朋友、爱人还是家人相处都会保有自己的“界限感”,只靠“刻意保持”真的很难拿捏尺度。当然,这不意味着他们的界限不会被别人突破,但是他们一定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捍卫。这就像一个清楚了解自己疆界的国家,也可能被别国侵犯,但它一定会有所反应。所以说到底,很多关系的问题还是自我认识的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界限感是你感到舒适的或认同的?你如何让别人了解并尊重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