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北平遵化松毛蟲通信一則,尹福清

 遵化文史 2024-04-12 发布于河北

编辑:马长龙、王亭贯

通訊——北平遵化松毛蟲通信一則

尹福清

松毛蟲之忽然而生、忽然而滅、非若他蟲之永久繼續者 、其始蟲不多、人每不覺、迨孳生二三年後、則全林被害、始行知覺、而其消滅也、則完全盡淨、一不存留、迷信者流、皆以爲鬼神默操其權者、此皆習而不察之故也、余有松林、前數年會被此害、其初乃由他處被害之松林所傳播、只見少數而已、至第三年五月、全林被食一空、是時毛蟲、尙未成熟、大感食料缺乏、下樹覓食、終不能得、盡數餓死、未能作繭化蛾、自此以後、永未發現、次年松樹皆已復原、及細詢他處被害松林、亦皆云至全林食盡之時自能消滅、由此觀之、則毛蟲之受天然淘汰、至种且速、若徒恃自然之仇敵、不能如是之驟然盡淨也、

余又有松山一處、山下卽是蘋果園、亦於同年發現少數毛蟲、用人工捕殺、因不能遍覓而無效、乃於無意中消滅之、始終保全而未被害、因果園是年初伏以後、爲除蘋果之刺蟲、點誘蛾燈數具、而松蟲之蛾、亦於此發現、夜間飛行、其慕光性極大、撲燈而死者甚多、松蟲或因此而消少、由此可見、驅殺松毛蟲可用誘蛾燈一試、

又關於松毛蟲之趣史、言之可發一噱、鄙人籍隸遵化、而前淸陵寢、卽遵化西境之馬蘭峪、陵寢範圍極大、分爲前陵後龍兩部、前陵在長城以南、東西三千餘里、南北二十餘里、内有帝后貴妃太子陵共十數處、範圍以内皆是松柏、後龍在長城以北、名曰風水禁地、東西七八十里、南北一百五六十里、其中樹密林深、不見天日、而以松樹居千之七八、四圍及中路、設有關汎、兵丁守護、禁人砍伐、在前淸直隸省内、乃最大之保安林也”(自民國二年至今為軍閥砍伐殆盡、前陵更一株不存)當光緒十四五六年間、發生松蟲、蔓延甚廣、管陵大臣、專摺入奏、派遣王公、查驗回奏、於是發下帑銀設局捕蟲、招募人夫捕捉、按斤給價、應募者紛紛而至、局中設置大鍋多具、收蟲用水煮死、始而捕捉甚易、久之小樹捕完、大樹皆八九丈高、不能工作、且蟲毛有毒、觸人卽痛而腫、漸見困難、捕蟲之器具、則鐵錘或木錘一、小箥箕一、小木棍二、桶一、見樹有蟲、用錘擊之、蟲即震落 用木棍夾入箥箕、再貯桶内、荷至局中、按斤領價、惟小樹方能擊落、此人擊過、彼人又擊、蟲未捕完、樹幹已壞、若參天大樹則擊亦不落、蟲之發生也如故、竭數年之工、耗巨萬之帑、而蟲之繁息益多、當道者方專摺入奏 某段捕捉肅淸、某員異常出力、藉此以爲升官發財之途徑、則毛蟲雖害於松、而於八旗内務府官員、及附近窮民、爲益甚大、則稱為益蟲亦無不可、

更有一段趣事、至今傳爲笑柄、前淸慈禧、閱某書有百部草可以殺蟲、於是聯想到東陵之松毛蟲“或可以之除殺、乃詢之重臣近侍、僉云老佛爺聖明、非大小臣工所能見到、承顏希旨、交口贊成、於是親降懿旨、命山東巡撫、徵收採辦、因百部草爲山東原產也、及徵收足额、派委運送東陵、垜如山積、管陵大臣、專摺請訓、百部草如何用法、得旨用水煎湯、潑灑樹上、於是置鍋煮草、製若干木桶、若干鐵勺、僱用入夫、挑入林内、用勺潑灑、試想數丈之喬木、豈人所能潑到、卽使達到、而松葉不沾水、潑者自潑、於松蟲毫無關係、耗若干之巨款、而一蟲未能殺死、事竣之後、回奏覆命、遵旨用百部殺蟲、效力如何偉大、當事人員、又得升官發財矣、

最後東陵松蟲之消滅、亦因發生太多、無食可吃、未成熟而餓死、而人工與藥劑、實際未收效果也、

文章出自: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旬刊》第三十一期,中華民國十八年十月十日出版



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旬刊》第三十一期,中華民國十八年十月十日出版

總理遺訓

農政有官則百姓勤

農務有學則樹畜精

耕耨有器則人力省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地能盡其利則民食足

物能盡其用則材力豐

貸能暢其流則財源裕

附:尹福清(1873—1947),男,原名维藩,字福清,祖籍河北省河间县,1873年生于遵化城南芦各寨(今娘娘庄乡)。父亲及伯父系前清的文、武举人。其父亲尹耀庭,为晚清文举人,也是京东一带有名的“文林郎”;尹福清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后来,被人尊称为“福老爷”,二弟尹维芳,三弟尹维章,因伯父尹升庭膝下无儿,尹福清自幼被过继给伯父做为嗣子。尹升庭在青年时期,在南山自家山地上栽植了少量果树。尹升庭见尹福清天资聪颖,就让他上学读书,尹福清曾以优异成绩考中京畿大学(即保定大学),读书一年后,中途因父、伯早逝无人管理家业,遂中途辍学回乡,继承父业。返里后尹福清在父业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果园周围,通过和有关群众协商,购置四周荒山700余亩,逐步扩大到1000多亩,栽种果树20000多棵,不宜栽种果树的地方种了大量松柏,经过苦心经营,创办了华北地区数一数二的“长乐山庄”。他借此苦心钻研果树栽培技术,著有《说蜜》和《养松试验谈》等书,书中向人们介绍了植树造林、养蜂酿蜜的好处,以及如何提高雨季和冬季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方法。后来,又由北京图书曾缮抄一套清代谷应泰著《博物要览》(此书现存于遵化县图书馆)。由于他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成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林果园艺家。并在“长乐山庄”里建起“福义农林场”、“福义果园”和“福义养蜜场”等。从二三十年代就引进美国“脱立丝”棉花,日本的国光、朝日、红元帅等苹果及“洋白薯”等,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造林育果实业家。

尹福清真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