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股藏珠”是怎么来的?

 狐眼碌碌 2024-04-12 发布于广西

《合浦珠还》剧照

许多人听说过“割股藏珠”:割开大腿将珍珠藏在里面。这个情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南珠之乡合浦改编成一部集爱情和反抗于一体的粤剧《还珠记》(又叫《合浦珠还》),一直演到了现在,粤剧名伶红线女曾亲自观摩过。

这部《还珠记》的渊源,出处应该是明代。

明代文人宋濂写有一本《龙门子凝道記·秋风枢》,书中记述有个人在海里的宝山捡到一颗径寸大珠,回来路上风波大作,蛟龙翻滚,船夫大呼小叫,让他快把珠子扔回海里,免得连累自己。

那个人不肯,用刀割开自己的大腿把珠藏起来,海面立马变得风平浪静。他回到家把珠子取出来,却因为大腿腐烂而丢了命。

历史典故的“合浦珠还”,却是另一回事,说的是东汉合浦郡太守孟尝清廉勤政,体恤民情,革除积弊,使得原先逃到与交趾交界处的珍珠回到了合浦。

这个典故其实很著名,王勃、杜甫、白居易、王维、苏东坡、范成大、汤显祖都在自己的诗文中提到过,据说历史上涉及”还珠“的诗词数以千计。

但粤剧显然更为普及,使得许多合浦当地人也“傻傻地”不知道孟尝的“合浦珠还”,只知道太监的“割股藏珠”。

“割股藏珠”历史上有很多版本。在唐朝最多这类传说。

大唐是对外开放度最高的皇朝,唐人的“传奇小说集”《广异记》记载有波斯人到中土大唐做买卖,在旅店买得一块奇石,剖开后发现一颗大珠,割开腋窝藏起,扬长而去。

唐朝另一本“传奇小说”《集异记》记载更为“头头是道”:开元年间,司徒李勉救助一位病危的波斯老人,对方割开大腿,取出一颗大珠答谢,称此乃波斯国王至宝,遭窃后被自己寻获,将它送还国王可获赐一等公爵,终生荣华富贵。

连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以身藏珠这种“波斯独门秘籍”。他与近臣聊天——正规的说法是“谈话”——时曾提到:“朕闻西胡爱珠,若得好珠,劈身藏之。”(《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

把身体当成藏宝盒,在各种传说中,有割大腿的,也有割腋窝的,还有割肚子的。虽然“割股藏珠”最有名,但大概割肚子更为普遍,成语里只有“剖腹藏珠”。

在“以文载道”的中国传统中,“劈身藏珠”这种猎奇记载,被赋予了特别的内涵。

割股藏珠的”股“是大腿,不是屁股,这图画错了。

前头说到唐太宗与近臣谈话说起波斯商人“割肉藏珠”,他其实大有深意。那些近臣也对这种用意心领神会,纷纷表示:“如此贪财损害自己,太过可笑了。”

唐太宗严肃地对他们指出:“不要只是笑话胡人。现在的官员贪婪财物,不顾性命,触犯法律被处死后,连累子孙后代受辱,跟胡人这种爱珠法有什么区别?”

(“侍臣咸谓:“贪财损己,实为可笑。”太宗曰:“勿惟笑胡,今官人贪财,不顾性命,身死之后,子孙被辱,何异西胡之爱珠耶!”)

魏征当即接过话茬:“贪得无厌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忘了的人,确是有的。从前鲁哀公告诉孔子一个笑话,有个健忘的人,搬家时什么都装上车子了,却把自己的妻子忘了。孔子当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唐太宗问:“他说什么啦?“

魏征说:“孔子说,忘掉妻子不算稀奇,还有更健忘的呢,像桀王、纣王连自己的身体都忘记了。”

你说这魏征是不是该死,人家说官人,你扯什么桀王、纣王。

以前把下棋叫手谈,反过来,谈话就是对弈。君臣之间的棋从来不是这样下的。千古谏臣魏征死后却被李世民砸烂了墓碑,难说没有窝火他生前专往自己软肋上捅的缘故。(完)

(喜欢北海历史就扫一扫,并加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