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觉醒》: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年龄与经验,而是对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HNYZL 2024-04-12 发布于上海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155/1000天

在《认知觉醒》书中写道了下面这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年龄与经验,而是对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这句话不是周岭老师的提出的,他是引用的成甲老师写的《好好学习》书中的话。

成甲老师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这也让他收获很大。

我之前也在文章中提到过很多次的复盘、反思,一个懂得反思的人成长速度一定不会慢,在《原则》中也同样提到了这个观点:痛苦+反思=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年龄和经验,有些人年龄已经很大了,还没有看明白一些事情,虽然有了大量的经历,可是他是一个经验用了20年,而非有了20年的经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01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存在的疑惑,为什么看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因为我们只是读了书,没有去总结,更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去升华书中的内容,让书中的内容为我们服务,而非读完就了结了。

读书的目的是应用,而不只是读。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要有联接的,在读书多了之后,要学会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组成一张网,这样才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达到1+1>2,甚至更大的效果。

说到读书,其实我的个人经验是,每本书的作者都有自己观点,也会提出相应的概念或者是“名词”,如果我们读的书不够多,在读书尤其是读专业类的书籍时会遇到一些“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如果之前我们读书没有做相关的整理和总结,这时就会产生疑惑,就像是遇到了生字一样,还要去翻看或者网上搜索。

比如经济类的书时,会出现很多行业的专用术语,就拿市净率来说,如果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就是生词,如果我们之前接触过并有过提炼,那就很简单了。

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要总结,并提炼出对自己有触动的点,然后反思自己,如何才能为自己所用。

02

经验总结,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实不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善于总结和反思了。

思是对自己行为和经验的内省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错误中学习,从而避免未来重复同样的错误。

引用孔了和学生对话的一个小故事:有人问孔子说谁的学习能力最强,回答是颜回,因为他不二过,也就是同样的错误从不犯第二次。其实这就是经验总结带来的好处,不犯第二次错误。

想想自己在上学时,很多的问题都会重复,反复的犯,从来不去认认真真的总结。尤其是数学、物理等需要计算的学科,所以每次出错还是一样的错误,这也是我自己深受其害。

对于自己的行为做总结和反思,你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像日更公众号,每周后台都会推送一周的阅读量等等信息,之前我不去看这些数据,认为写公号的目的是自我成长,不用去在乎这个阅读量。但最近我在关注这个方面的数据后,改变了之前的认知。阅读量所反馈出来的数据,对我的日更是有很大意义的。如果一周的阅读量大,那证明写出的文字对读者来说是有帮助的,有留言点赞在看的,证明我写出的文字值得大家去分享。其实这就是文章质量的体现了。

最近一周的文章,出现了多个阅读量5000+以上的,这也是我经过总结+反思做出调整后的结果。

总结自己过去的行为,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去犯同样的错误,更快的找到那条快速路。

总结经验,不单单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书中的经验,再去结合自身的情况,做优化,做到为自己所用即可。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进行反思的人,每天反思,在曾国藩的日记里,每天都记载着反思的内容,包括他给家人写的信中也常出现自我反思的情况。这个好习惯让他做到了官场最厉害的汉人官员。

写在最后的话,

总结过去,反思自己,看见自己,是成长和进步最快的的途径,

不是一个经验用了20年,而是有了20年的经验。

周岭老师说:如果让我推荐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我必推每日反思。

纵观那些厉害的人,无一不喜欢深入反思,通过反思实现了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