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墨缘 2024-04-12 发布于天津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藝術簡介

曹寶麟,男,漢族,1946年5月生於上海,上海嘉定人,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 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滄浪書社社員、國際書協副主席、曾任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1969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化機系化學工程專業。 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古代漢語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1982年獲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自此走向書壇。 參與書法復興以來的重大展覽和理論研討。

曾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 「蘭亭獎」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最高獎)。 出版有《抱甕集》、《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中國書法全集·蔡襄、米芾卷》、《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卷》、《曹寶麟書法精選》等。 專業特長與研究方向:書法史論研究、書法藝術創作及古代碑帖考證等。

主要成就

熔裁宋、明,漸達蒼茫渾成之境。 精研米芾,博涉顏魯公、蘇東坡、黃山谷諸家,其書法自成一格,以純粹的帖學家法再現了古典之美。 他把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一百多幅作品,考據排出先後次序,開創學術界前所未有的先例。

他更耗費近十年時間,將二百通宋人尺牘為主的書跡,一共涉及一百五十多位書家,詳盡考證,填補了學術界對對宋代政治史及文化史研究的空白。

作品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老師丙申六月新作

採用八十年代老紅旗牌虎皮宣書寫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一個活在今天的古人

曹寶麟——行書冊頁《精臨宋四家尺牘》欣賞

國館大講堂

他距離如今這個時代,很遠——他是王力先生等人的首屆研究生,流淌著民國時期清華國學院的文脈,可以為一篇文章考證10年;他距離如今這個時代,又很近——作為當代書法界最負盛名的學者之一,見證了中國書法界的起起落落,也早已桃李滿天下。

但他終究還是像活在今天的“古人”,儒雅從容,但骨子有著文人的堅守和無懼。 細雨騎驢入劍門“,不是陸遊當年的無奈,而是將畢生所學化成心裡的劍,堅定地走入這個時代。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曹寶麟儘管專業分較高,但外語很差,是王力先生力排眾議才被“破格齒錄”。 這樣的幸運,在今天是不復再有。 他曾遭老師嚴斥,也深得贊許,從古漢語研究轉到書法也因得到老師的鼓勵而更加自信。 對於恩師,曹寶麟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乃至恩師去世后,他只要到北京,有時間就會去探望師母,並去香山掃墓。 他說,“不是恩師寧有我,能回高柳燕南。 ”

除了良師,曹寶麟還有三五益友。 下放廣德時,譚家明和他書信而交併為他搜羅珍貴的書籍;而白謙慎常為他發表文章和出版書籍而奔走...... 這樣的君子之交,實在難得。

說到底,這是一種精緻的文人文化的傳承。 這種精緻的文人文化,首先反映於學識,書法與其他藝術不同,它和文字、文學有割裂不開的聯繫,學書必先讀書,否則即便筆塚墨池,還是俗書。 就像北大三友,他們的書體、風格與追求都大相徑庭,但又有誰說他們不是好書家呢?

抱甕出灌,憑古而立

他是個書法界的學者,卻謙虛說自己的學術不過“抱瓮出灌”四字。 但做研究的人都知道,能從尋常普通的材料里尋出脈絡並作出獨特的解讀和研究,沒有精湛的造詣、廣泛的涉獵和縝密的分析是做不到的。 他說,“人生的樂趣,莫過於求知欲得到滿足。 ”

也有人曾問他,“曹教授是當代學習米芾的第一人,但是也希望你能有更多自己的面目,你怎麼看待?”曹寶麟說:“割斷所學的血脈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可能空無依傍。 傳統是環環相扣的鏈。 就像董其昌,他與前人相比不見得有多少創造,但他對這鏈的接續是有貢獻的。 我自己也力爭接續這傳統之鏈。 ”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總強調自己寫的是學者字的原因吧。 劉熙載有雲:「書,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 “所以他不求超越別人,只以平常心對待,以他人之法抒己之意。 他所追求的,是藉助適意的書寫,再現一種古典的情調和一派精緻的逸韻。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不知不覺,曹老師也到了從心所欲的年齡。 回憶起自己年幼時就尤愛古文的簡遠雋永,如今想來,他覺得今生投身於書法的研究和創作,彷彿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每個人總是希望從事他最喜愛的事情。 我希望再花二十年,把自己的書法水準再提升一個台階。 “一個年近七載的人,仍有著這樣的追求,聽來讓人心生敬佩。

從幾千年前的米芾,到王力先生,再到曹寶麟,縱使時代變遷,也總有一脈相承的秉性與操守。 這條悠遠的文脈,是對文字的恭敬,是對傳統的堅守,是儒生之雅,是君子之風,是“八千里路雲和月”,也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而在如今日益浮躁的時代,曹老之後,還有多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