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 坛 庙 ![]() ![]() ![]() 北京的古迹众多,有一处低调的皇家祭祀坛庙,久居京城的人也未必了解,你知道是哪一座吗? ![]() ![]() 古建 ![]() 它就是位于北京南城,中轴线西侧的先农坛,与天坛东、西相望。 ![]() ![]() 古建 ![]() ![]() ![]() ![]() ![]() ![]() 在古时,它有着极高的江湖地位,与天坛难分仲伯,但是天坛是第一批(1961年)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而这里却是四十年之后(2001年)才收录进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可以说它的价值严重被低估了! ![]() ![]() 古建 ![]()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近600年,历经“山川坛”,“神祇坛”,“先农坛”的更名与改扩建,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 它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农神之所,承载明清两代祭祀先农的文化传统。 ![]() ![]() 古建 ![]() ![]() ![]() ![]() ![]() ![]() 古代中国“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桑一直备受历代君王重视,从南宋以来劝课农桑、诗画合一的《耕织图》可见一斑。 ![]() 古建 ![]() ![]() 胤 禛 雍正帝在登基之前请宫廷画师绘制了《胤禛耕织图册》,其中农夫、蚕妇均以他及福晋等人的形象创作。 (上图为组画的一幅) ![]() 雍 正 而在他登基成为帝王后,更有《雍正帝祭先农坛图》。 (上图为该画局部) 开创农业文明的先农--- 炎帝神农氏 ![]() ![]() 古建 ![]() 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开创的先驱。 在远古洪荒时代,他辩百草、识五谷、教耕种,造福广大民众。 ![]() ![]() 古建 ![]() 先农坛分为内、外坛。 内坛由太岁殿院落及焚帛炉、神厨院落及宰牲亭、神仓院落、具服殿-观耕台,先农祭坛组成; 外坛由庆成宫院落、天神坛、地祇坛组成。 目前神仓院落、庆成宫不对外开放。 ![]() ![]() 古建 ![]() 太岁殿院落 太岁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侧是太岁殿,南侧是拜殿,东西两侧为11间配殿; 占地8988.8平米,是祭祀太岁神、十二月将神的场所。 ![]() ![]() 古建 ![]() 如今这个院落陈列“中国古代建筑系列展览” ![]() ![]() ![]() ![]() ![]()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展览 太岁殿 ![]() ![]()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筑面积1319.7平米,建筑七开间51.35米,进深三间25.7米,采用单檐歇山顶,是先农坛最大的单体建筑。 最初合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之神,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起,改为专门祭祀太岁神; 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 清代太岁殿祭祀陈设图 太岁神 ![]() ![]() 太岁神在古代被视为掌管一年时令运行之神,明代把祭祀太岁正式纳入国家的典章序列; 到了清代,太岁神主要掌管雨雪丰盈与亏欠。 ![]() 藻 井 太岁殿展出的隆福寺正觉殿天宫楼阁藻井非常震撼,其穹窿造型与同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教堂的浮雕天顶难分仲伯! 而这组藻井从散乱、遗落的构件被成功复原的经历更令人唏嘘! 拜殿 ![]() ![]() 拜殿位于院落南侧,正对太岁殿,建筑形制与太岁殿相同。 ![]() 龙 年 盘龙藻井 拜殿里展出的隆福寺毗卢殿明间盘龙藻井极其精美,金丝楠木雕刻的盘龙,探头俯瞰的动势仿佛随时会降临人间,带来风调雨顺; 今年是龙年,快到这里来看龙吧。 在太岁殿院外,还有在祭奠仪式上用于焚烧祭祀物品的焚帛炉。 ![]() ![]() 古建 ![]() 具服殿-观耕台 每次祭祀大典时,皇帝先祭拜先农炎帝; 之后来具服殿更衣,自己先亲耕耤田; 亲耕完毕后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 ![]() 古建 ![]() 具服殿 ![]() ![]() 具服殿建在1.65米的月台之上,含月台的建筑面积647平米;五开间27.22米、三进深14.42米。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亲耕前更换专用礼服的场所,明代礼服为“皮弁(音同“便”),清代则为黄色蟒龙袍。 观耕台 ![]() ![]() 观耕台在具服殿南侧,台前原有帝王亲耕的一亩三分地(现无存)。 观耕台在明代是木台,如今的琉璃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以龙、草纹样,十分精美。 ![]() 神厨院落 ![]() ![]() 神厨院落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场所。 院落占地3791平米,东西宽56米,南北长67.7米;由神版库、神库、井亭组成。 神版库:存放先农神排位的地方。 神库:存放祭祀用器的地方。 (下图:井亭) ![]() 宰牲亭 ![]() ![]() 宰牲亭位于神厨院落外、西北方位,是祭祀先农坛诸神时宰杀牺牲的地方。 牺牲是古代祭祀献祭时的牲畜。据《周礼.地官.牧人》记载“凡祭祀,共其牺牲”。 宰牲亭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悬山顶,这种形式在国内现存的明代官式建筑中是罕见的,被誉为“明代官式建筑中的孤例”。(见下图) ![]() 先农祭坛 ![]() ![]() 先农祭坛位于内坛的南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坛台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 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 神仓院落 ![]() ![]() 这里是储存收获谷物的粮仓,这次谷物经过脱粒碾磨后制成祭品,专门供给京城各处皇家坛庙祭祀之用。 值得一提的是,神仓建筑所施彩画用了包含雄黄的矿物质颜料,具有杀虫、驱虫的功效。 这组建筑尚未开放,等开放了,一定去看看这里特殊的彩绘。 ![]() ![]() 天神坛、地祇坛 ![]() ![]() 天神坛、地祇坛位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是明清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的祭坛,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 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唯有石龛留存。 ![]() 庆成宫 ![]() ![]()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部,明代时为山川坛斋宫,是皇帝祭祀亲耕前斋戒的地方。 乾隆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耕耤礼之后,行庆贺礼、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的场所。因尚未腾退完毕,目前不对外开放。 从先农坛的想象复原图,可以看到庆成宫院落的形制。(上图最东侧院落) ![]() 看了以上的描述,是不是觉得先农坛值得一游啊? 周末不妨去看看,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游一下东边的天坛,对比一下两个坛庙更有意思。 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触摸古建,品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