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鸠工勒石济表海——青岛船坞建筑记(下篇)

 青岛城市记忆 2024-04-13 发布于山东
鸠工勒石济表海——青岛船坞建筑记

(下篇)


上世纪30-40年代青岛船坞航拍


1934年,青岛史上的第二座船坞,也是首座干船坞——“青岛船坞”在青岛海军工厂旁的太平湾里建成。土建工程由曾参与中山陵部分工程、承造南京灵谷寺阵亡将士纪念塔、广州中山纪念堂、厦门美国领事馆、南京中国银行等重大建筑工程的上海“馥记营造厂”施工。馥记营造厂总经理陶桂林邀请了上海协泰洋行顾问,挪威籍工程师穆勒完成了青岛船坞的设计,并按1:100的比例制作了模型。而船坞坞门则交由青岛海军工厂设计建造。由副厂长王超设计的坞门,内有2个水柜,中间可以灌进海水,水满则沉,水尽则浮。

馥记营造厂广告


青岛船坞落成典礼


青岛市船坞落成典礼摄影纪念——民国廿三年十月廿日


青岛船坞于1932年12月27日开工兴建,1934年4月13竣工,同年10月20日下午2时许于船坞内举行了落成典礼。

1934年3月5日、4月13日,时任青岛市市长兼东北海军第三舰队司令的沈鸿烈及馥记营造厂分别为青岛船坞竣工题词和做记,并刻石镶嵌于坞壁之上:


青岛船坞建造纪念碑

船坞建成纪念文:

民国廿三年三月五日

鸠  爰  艨  泱
工  辟  艟  泱
勒  斯  云  表
石  坞  萃  海

永  利  刳  航
奠  济  剡  运
丕  修  咸  是
基  治  宜  资

沈鸿烈题”

船坞开、竣工日期:

民国廿一年十二月廿七日兴工

民国廿三年四月十三日竣工

上海馥记营造厂承造


从沈氏文中的浩瀚海洋、云集船舰、聚众筑石、利济修治等语可感受到青岛船坞的份量,尤其是含有挖空、刮削木料之意的“刳剡”两字,在此更是寓意着修、造,青岛船坞之于青岛的举足轻重由此可见。


《青岛船坞管理处要览》目录


1935年1月,以徐国杰任主任,聘有上海技师和配备多名当地工人的“青岛船坞管理处”在菏泽四路14号成立。一册《青岛船坞管理处要览》就青岛船坞的建筑计划、工程经过、组织现状与建成后显著的实际价值等再次予以了详述。

《青岛船坞管理处要览》工程经过

“一、沿革……。
二、建筑计划……。
三、工程经过:
甲、围筑土坝:
围筑土坝,为船坞工程之第一步工作……。
乙、挖运土石:
挖运土石,为船坞工程之第二步工作……。
丙、砌石和泥:
砌石及捣和水泥,为船坞工程之第三步工作……。
丁、拆除土坝:
拆除土坝,为船坞工程之最后工作,先将坝身之土挖去,次第解退螺丝,终则起拔椿木,于是本坞工程,遂告完竣。

《青岛船坞管理处要览》组织现状

四、组织现状:
本坞为青岛市公产,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1935年1月),设立青岛船坞管理处,掌理营业暨管理事宜,隶属于青岛市港务局,兹将暂行组织简则,摘记如下:……。”

以下是当时有关刊物刊登的青岛船坞照片

建造中的青岛船坞-1


建造中的青岛船坞-2


即将竣工的青岛船坞


写有“青岛船坞”的坞门


这座船坞建成后定名为“青岛船坞”。全部由中国人完成的这项巨大的石工工程,为当时国内此类建筑的处女作,曾名列国内八大船坞之一,号称华北之最。上海英文版“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特别撰文,报道了青岛船坞的建成;英国出版的供世界造船界、航运界参考的权威杂志——“船舶年鉴”,其时刊有TSINGTAODOCK(青岛船坞)简况,认为该船坞“是中国唯一自己投资建造的船坞,质量设计均为优良。”


1934年4月建成的青岛船坞,与1933年5月改、增建的“青岛栈桥及回澜阁”;1933年7月建成的“青岛市体育场”;1936年6月竣工的大港第五码头(今3号)同为30年代青岛重大建筑。青岛船坞的建成也似乎终于圆了李鸿章和北洋水师曾拟于1898年在胶州湾建造船坞的梦想。直至79年后、在2013年3月出版的《中国造船通史》中,青岛船坞仍保有好评:

“该坞坞底、坞壁全用崂山花岗岩石,石坞之底背捣注0.3到2米的混凝土,使外表石块与原有岩石结成整体,非常坚实。”


1935年,《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叁拾周年纪念册》配图——青岛港务局船坞(建筑中)


1935年,《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叁拾周年纪念册》配图——青岛港务局建筑之船坞

青岛船坞整体使用的是青岛崂山花岗石建造,而所用水泥则是来自当时在中国水泥业占有重要地位——成立于光绪十五年(1889)的唐山细绵土厂,即1905年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有限公司”的大型民族工业企业。

青岛船坞首次入坞礼——青岛船坞落成后第三舰队永翔军舰於本月十一日入坞情形


这座集当时中国大型民族企业与中国人智慧之大成的青岛船坞启用后,首次进坞的是第三舰队的永翔舰,随后,海圻、海琛、肇和、同安、定海、靖海、汇利、江春等其他主力舰也都曾相继进坞维修。青岛船坞还承担起了时有“中华海上王”之称的中国三大民营航运企业之一的“政记公司”商船的就近坞修等其他级别的维修,以及华北一带沿海日商轮船公司等外国商船的修理业务。从此,青岛周边的军商舰船不必再北上天津、南下上海等地远途奔修了。


1933年12月出版的《青岛指南》(丑)机械工业(一)铁工厂一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

四方机厂(华)修理并制造机车桥梁,四方村,电话号码三三二五。
海军工厂(华)修造船舶军械及一切机器,菏泽四路一号,电话号码四一四七。
港务局铁厂(华)修理船舶机件,新疆路工务科,电话号码二二九一。……

海军工厂在其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四方机厂。1935年2月2日,青岛市发布“青岛市港务局青岛船坞管理简则”规定:第一条、青岛船坞一切管理事宜由本局承……。第二条、修理事项委托青岛海军工厂代为经营……。此后多年,这一车一船两座工厂,一直并驾于青岛机械工业之前列。


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海军工厂


1935年1月11日开始营业的青岛船坞,在至1936年6月《青岛船坞管理处要览》刊出时短短的一年半里,因其进坞手续简便,中外军民船舶接踵而至,其所获业务充盈,接应不暇。

“……故自二十四年一月十一日起,开始营业以来,请求入坞修理之船舶,此出彼入,几无空闲,其中以岁修与大修者居多,是以每艘寄坞之日期较长,而工作亦异常繁忙,意国海军QUARTO旗舰、法国海军AMIRAL-CHARNER巡洋舰,美国海军扫海舰  、驱逐舰、潜水艇及我国最大之中华商轮,均先后入坞修理,其他中外船舶,由本处承修者,已有数十余艘,以国籍言,则有中英美日法意荷兰等国,以种类言,则有巡洋舰、炮舰、驱逐舰、扫海舰、潜水艇、巡船、靶船、商船、浚渫船、拖船、驳船等类,均能按照定约之先后,依次排定坞期,毫无延误,兹将进坞船舶,列表于后……。”

船坞建成后,为保证船坞的工作安全,在坞沿安装活动栏杆,坞门东南安装有进出坞信号旗杆,当船舶进出坞时棋杆上即悬挂一白二蓝条纹的信号旗,以警示小港内过往船只。


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自毁的青岛船坞坞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日军步步进逼下,民国政府欲炸毁船坞,但因缺乏足够的炸药而未能得逞,最后只将坞门及泵房设备毁坏,使其无法使用。


1938年1月10日,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占据了青岛船坞与青岛海军工厂。在修复坞门后于11月7日建立了的由四家日本企业合并而成的“青岛工厂”,其主要业务依然是船舶修造和矿山机械制造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青岛海军工厂收回工厂后更名为了“海军青岛造船所”,除修理中外军舰外还兼造地雷、手榴弹及枪支等军用品。

1947年4月30日,该造船所接受了美国赠送的“一号浮船坞”。这座以青岛大港为驻泊地,总长119米,坞宽25.6米,内宽19.5米,坞深5.8米。载重量2800吨,排水量2800吨,可容纳4000吨级船舶坞修的浮船坞,成为了青岛史上的第三座船坞。海军青岛造船所在1947-1948年7月间借助两座船坞共修理舰艇167艘,商船185艘。

1948年9月,在青岛解放前,该所将浮船坞迁往了“海军厦门造船所”。12月底,海军青岛造船所携227台中小型设备和重要资料迁往台湾省高雄左营军港,对大型设备则予以了毁坏。1949年5月25日晚上9时30分,时任代所长的邱崇明秘密命令将青岛船坞坞门拖出小港沉毁于胶州湾内,使青岛船坞坞门惨遭第二次、也是彻底的破坏。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船坞回到人民怀抱,工厂定名为“青岛市军管会工矿部青岛造船厂”。1950年,再度更名为“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青岛造船厂”。


1949年7月,船舶工业局青岛造船厂开始查询坞门下落,根据该厂警卫人员周铭西先生提供的线索,在胶州湾内6号水鼓处找到了被毁沉在海底的坞门,经打捞后最终因锈蚀和破坏严重,已经没有恢复使用价值而放弃。


9月,第一副厂长陈俊先生到任后,主张自力更生,自建新坞门,决定用—艘旧荷兰打桩船改造成坞门。营业股股长郝寿嵩先生又把保存了多年,建造第一座坞门时拍摄的结构清楚的施工照片提供出来,工程师满树格先生等人根据照片绘制出了图纸。1950年4月,一座崭新的船坞门建成,在抽干坞内海水和清除积存已久污泥后,一个庞大而轮廓清晰的船坞呈现在人们眼前。


黄安舰部分起义官兵合影

黄安舰

1950年上半年及时安排原国民党海军起义的“黄安”(后改名沈阳号)、“秋风”两艘军舰进坞修理。下半年,来青的外轮日渐增多,工厂抓紧时机大量承揽外轮修理业务,先后修理了“奥兰奇”、“美娜”、“沙漠斯”、“开达”等12艘外轮。

现陈列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我国于1954年引进的素有人民海军第一舰和“四大金刚”首舰之称的苏制101号驱逐舰,以及后来的各型舰艇也曾多次在此进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陈列着的101号驱逐舰


1972年,两块青岛船坞竣工纪念碑,在背面刻字后被用作了青岛市地下干道工程(西藏路寿张路路口)——“西藏路干道工程竣工纪念碑”镶嵌在该工程地下墙壁上。而碑文中西藏路的“藏”字,使用的是当时推行的艹字头下面一个“上”字的简化字。

“回忆起我在一九七二年在青岛市地下干道工程工作时,曾见过本厂船坞建造时的那块黑石纪念碑被装在地下,这块石碑约宽870、高680,它记载着几十年前历史人物题词,是本厂的唯一珍贵文物,它也是青岛市百年几项大的建设工程之一的纪念碑。

所以我建议应将它挖出取回,装复原位……。”

“船坞纪念石两块装在干道口背面刻字现样:

西䒙路干道口及主干道工程五百三十公尺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卅一日胜利竣工(第一期)四八O八工厂。

装在西镇二路电车站干道口第一层墙壁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装在西镇二路电车站干道口第二层墙壁上。”


1984年7月4日,在曾经参与该人防工程的该厂生产管理科袁以文先生,将记有青岛船坞纪念碑所在地点、位置以及外形尺寸等内容的书面报告提交后,立即得到该厂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派出专人与青岛市人防指挥部、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与单位进行联系,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修整后,终将这两件记有青岛历史两个时期、两次重大石工工程的历史文物复装回原位,并予以了最妥善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2024年4月13日,是“青岛船坞”的九十生辰。今此回顾过往,是为这位历史上曾饱经沧桑和后来为人民海军、青岛地方以及友好国家舰船维修与建造立下过汗马功劳,凝聚着几代修船人汗水的耄耋长者贺寿!

感谢盛显军、涧中细流、刘逸忱、楚河汉界等朋友的鼎力相助


2024年4月13日   袁宾久

感谢您的关注!

2023年5月24日,摄于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

袁宾久,青岛人,长期致力于青岛早期历史与建筑艺术探究。2008年,依据老照片和历史记载经多次实地探查发现了消失多年的“德国占领青岛纪念碑”遗迹。2014年,又在参考查阅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出青岛栈桥的前身——青岛铁码头的基本历史脉络,并为栈桥的修复开放编配了展陈图文。曾编著出版《欧陆风—2008年历》、《青岛德式建筑》、《走过中山路》、《青岛老建筑之旅》等书籍。举办过“青岛历史建筑摄影展”和“青岛旧影绘画展”等展览。

袁宾久先生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作品精选赏析



● 飞阁回澜长虹引——青岛栈桥的历史足迹
● 匿踪百年碑成谜——探寻信号山“棣德利碑”遗迹
● 穴地百年藏匿影——探考青岛山炮台遗址
● 蜿蜒回转石径斜——探溯胶东路“波螺油子”
● 走过中山路——2002年青岛中山路留记(上篇)
● 走过中山路——2002年青岛中山路留记(下篇)
● 鸠工勒石济表海——青岛船坞建筑记(上篇)
本组图文作者为青岛文史学者袁宾久先生,授权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