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迷茫呢? 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不白活这一趟,就要在自己喜欢和热爱的路上不断精进。 那你到底要什么呢?钱、名气还是权力? 事实上,这些要素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存在的,《人生设计课》的作者把它称之为“势能”。我们平时的工作,其实就是在积攒这种势能。 一枚火箭的势能通常由化学能转化而来,所以如果把你想象成一枚火箭,你的燃料越充足,火箭自然也更可能飞得越高。 但改善生活是由临界点的。当我们在改善生活方面的需求被满足之后,边际效益就会递减,我们也会开始感到越来越迷茫。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得去思考,你的工作除了能帮助你改善生活外,能否和某些更宏大的意义感链接在一起。 比如对我来说,我希望出版50本书,除了这些书出版后的版税能让我改善生活之外,我还希望这50本书中的1~2本,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一点点足迹。 那你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究竟在哪儿呢? 作者就给了一个叫做“美好时光日志”的工具。 每天记录你的能量波动和心流体验。 先来看能量波动。 做任何事情,无论你用的是脑力还是体力,其实都会消耗你的能量。但每个人做不同的事情,它们消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非但不会消耗,还能带来精神愉悦。 比如我每天在写完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一篇稿件后,就会产生这种愉悦感。有些人在拍摄、剪辑和发布完一条短视频后,也能产生这种愉悦的能量波动。所以,你要去检测做某件事情时,自己内在的能量波动。找到那些能让你有愉悦感的,这就是你大概的方向了。 除了能量波动外,心流体验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在从事这件事情时,你会感觉专注当下,不觉他物,时光飞逝。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叫大飞,大飞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特别能共情,能在一场一对一的谈话中让别人和自己都能获得非常良好的心流体验。 所以对大飞来说,与他人进行一对一人际交流相关的工作,就是既能形成能量波动,又能获得心流体验的活动。 当然,你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那没有关系,可能是因为之前你都在为改善生活而奔忙。 但不妨从你读到这段内容开始,以当下为起点,尽可能地去做各种尝试,然后密切地去关注自己的能量波动,有没有进入到心流体验。 这样一来,你就能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越来越往符合自己心之所向的地方去前进了。 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相关文章:一个人运气越来越好的秘诀 上一篇:你落后的投资理念,正在拖垮你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喜欢事无巨细做各种安排。 而你则在生活中相对随意,很多时候他规定的事情你无法做到: 比如牙膏一定要从尾部挤、拖鞋一定要放整齐、厨房水渍一定要在洗碗餐具后用抹布抹掉等等。 为此,你们经常会发生争吵,一些在你看来不是多大的事情,他都会大发雷霆,比如一根毛巾没有展开摆放,他也会从客厅把你叫进洗手间,像指导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和你说道理。面对这些,你会不会觉得委屈,觉得心累呢? 是的,很多曾经如胶似漆的夫妻,正是在这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中不断消耗彼此,最后不仅热情淡如白水,情绪却一触即发。 到底要如何才能松绑另一半的控制欲呢? 在这本《不强势的勇气》里有三个关键。 关键一:守护你的边界 你要学会说不。说“不”可以委婉,也可以直接,其中的核心是要让你的伴侣意识到,他碰到边界了。因为人会不由自主地试探对方的边界,而当对方明明已经越界,你却没有明确表达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感觉难受,但对方却不自知。不要等到你十分难受,甚至无法控制情绪时才做出反应,而要在对方踩到边界时冷静地说“不”。 关键二:不讲道理,讲感受 有一次,我加班到家很晚,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卧室。只见我爱人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端着在手机上追剧。她看到我走进房间,竟然指着床柜上的茶杯和我说:来,帮我去客厅到杯水。 请想象一下,如果你加班到身体被掏空,爱人慵懒的躺在床上对你提出这番要求后,你会升腾起怎样的感觉?不过我克制住了讲道理的冲动,而是开始讲自己的感受。 我说:我今天加班加到晚上10点(事实),我现在感觉非常疲劳(感受1),在我感觉那么累的时候,你还让我去帮你倒水,我觉得挺委屈的(感受2)。这时,爱人发现了自己刚才缺乏同理心的一面,立刻向我道歉。 关键三:看见对方的改变 有一句话叫做:能改变自己的人是神,想改变别人的人是神经病。 这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调侃,可想要改变他人难如登天。不过,人虽然无法改变,但人可以被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看见”对方的改变。 因为大改变通常都源于小改变,每次小改变之后,如果能获得一次正反馈,这种小改变就容易被固化下来。而你的“看见”,恰恰就是最有效的正反馈。 祝福你,祝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松绑了另一半的控制欲。 -- 过年期间,这本《不强势的勇气》居然悄悄爬到了抖音心理学书籍爆款榜第二名。如果你的家里有个孩子,强烈建议父母狠狠读一读这本书。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都希望 一本书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很遗憾,做不到 每次,你最多只能获得5%的改变 但5%的改变 恰恰刚好满足改变的需要 为什么我的解读更能让你践行? 解读一本书 和解读人自身的认知边界很有关系 我读过1200本书 写过12本书 8本已出版 所以,我懂得如何让你更落地 把书里的知识,变成你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