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大脑vs科创硅谷vs创新集群!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动能

 郭峰7pzkgmneke 2024-04-13 发布于北京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4月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多地跑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产业大脑——山东重庆结出标志性成果

山东首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 汇聚数字化方案近千个

4月,2024年度山东“产业大脑”揭榜挂帅正式开启。今年,“产业大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揭榜挂帅细分行业榜单共计11大类49个行业。

就在几天前的3月27日,在济南举行的首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从现有32家省级“产业大脑”中优选出的山东首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

近年来,山东部署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数实融合发展呈现诸多新趋势、新范式。从去年4月发布“揭榜挂帅”榜单至今,山东“产业大脑”建设走向可观可感、加速落地阶段。山东省工信厅最新数据显示,“产业大脑”省级能力中心已汇聚“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957个,上架能力组件1208个,服务中小微企业49500家,已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深度赋能。

重庆构建“1+1+N”产业大脑构架体系

4月8日,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作为“工业重镇”,重庆在抓工业经济过程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大脑为总抓手,构建“1+1+N”产业大脑构架体系。

据悉,重庆市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场景牵引”的原则,构建“1+1+N”产业大脑构架体系。

第一个“1”就是1个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资源融合,集成知识、组件、模型、算法等要素,打造产业生成、产业生产、产业生态决策辅助智能体、服务综合集成智能体等,以交互式、生成式为路径,系统化、渐进式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产业大脑的核心能力。

第二个“1”,则是1个产业数据仓,通过线上“边缘计算”“隐私计算”技术支持,线下“数尚往来”“服务换数据”机制创新,贯通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侧”数据,筑牢产业大脑的数据底座。同时,还要建设“N”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重点区县和“链主”企业牵头建设一批细分行业产业大脑。

通过“1+1+N”构架体系,推动数字经济系统服务能力向主动化、精准化、定制化、系统化转变,为该市数字化产业体系构建形成重要支撑。

此前的1月8日,重庆市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在渝中区举行,现场发布《重庆市工业产业大脑建设指南(1.0)》《重庆市未来工厂建设指南(1.0)》,明确将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全市建设20个以上行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硅谷——山西安徽刷新进度条

山西版“硅谷”快速扩容

4月3日,“晋创谷·大同”揭牌仪式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是“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继太原先行区后山西省布局落子的又一家科创园区,是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晋创谷·大同”由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智酷公司合作运营,规划占地面积39.2万平方米,充分发挥大同市区位优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京晋协同创新生态新高地、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和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试验田。

按照山西此次对于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的规划,到2026年,山西将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1000家,率先打造“晋创谷·太原”先行区,聚焦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晋创谷·太原”打造成为我省创新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四链融合“助推器”。

此前的2023年12月22日,“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作为“晋创谷”先行区的“晋创谷·太原”,正式建成投入运营。“晋创谷·太原”聚焦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和新材料等3个重点领域,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未来,晋创谷也将陆续落地其他地市,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制生产力。

科大硅谷牵手北京中关村共同成立芯创空间(合肥)创新中心

联动全国科创资源,共同推进产业发展——3月底,“引领未来,筑梦芯创”中关村企业合肥行项目路演活动和芯创空间(合肥)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科大硅谷牵手北京中关村,共同揭牌成立芯创空间(合肥)创新中心,将依托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一平台、三节点”服务资源,发展合肥战新产业。

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高质量运营“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的创新单元60个以上。推动“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相互赋能,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此前的2月1日,“科大硅谷”蜀山园首批全球合伙人工作推进会召开,来自阿尔法公社、轩元资本、中科智汇工场、创合汇、中关村国际、浙江大科、瑞伏医疗的首批全球合伙人参加会议。稍早前,1月25日,合肥市高新区“科大硅谷”全球合伙人座谈会也已召开。十天时间,两场会议,对于全球合伙人在园区发展的“难点”“痛点”,“科大硅谷”积极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和相互协作,在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持续发力。

目前,科大硅谷已经成为一个引领产业创新、驱动地区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创新产业催化,助力安徽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科大硅谷也是安徽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专注于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建群强链——陕西浙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陕西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4月8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传出消息:日前,《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印发。陕西将加快建设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构建人机协同、场景驱动、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基于产业发展实际和前景,陕西将按照“布局一批前沿方向,提升原始创新影响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核心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集群;塑造一批示范深度融合场景,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构建要素齐聚的新生态”的发展思路,实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核心产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引领、产业生态优化等五大工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到2030年,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高水平融于优势行业,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到2035年,陕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元,辐射带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下游“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突破5000亿元。

《浙江省智能计算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版)》发布

智能计算是支撑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时代的新型计算理论方法、架构体系和技术能力的总称。它与先进计算一脉相承,正成为满足海量信息处理需求、重塑计算产业和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支撑。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传出消息,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研究编制了《浙江省智能计算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版)》。

《指南》指出,智能计算产业链标准体系结构包含基础标准、软硬件标准和服务应用标准。其中,最底层为基础标准,是智能计算产业链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中间层为软硬件技术标准,是智能计算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智能计算应用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最上层为服务应用标准,包括社会治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标准,支撑了各行业应用发展。

《指南》提出建设目标: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计算产业链标准体系。组建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企事业单位在关键硬件、基础软件、先进计算技术、应用服务等我省优势领域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70项以上。力争在智能计算产业领域的标准话语权显著增强,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