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既展现出尘世间最质朴的一面,又达到了凡人难以企及的境地,在爱情上也是如此。 他和师傅的女儿王弗心心相印,结成佳偶。 这段姻缘不仅是他生命中的初恋,更是难以忘怀的情感篇章。他们如同并蒂莲花,幸福美满地绽放,宛如永不凋零。 在那红烛闪烁的夜晚,佳人才子,天赐良缘。为纪念这幸福时光,苏轼用尚显稚嫩的笔触描绘了与王弗的洞房乐章。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肌肤如冬日的寒玉般细腻光滑。清澈的歌声,如同一曲《倒金壶》倾泻而出。她的舞姿如同枝叶婀娜的柳条,我们在那熟悉的旋律中重逢,她的美丽纯净如初春时节的豆蔻花,绽放在枝头。 青春岁月转瞬即逝。在这最美好的时光里,我们偷得片刻的醉意和欢愉。轻轻垂下的细纱帐幔和银色烛光背后,是我们的欢笑和嬉戏。在这一刻,我甘愿放下往日的英俊潇洒。 这首词,虽为苏轼早期之作,却已显露出他非凡的文才。他巧妙地利用唐诗,编织出一曲趣味盎然的小词。 首句“寒玉细凝肤”:这句诗用“寒玉”来形容女子的肌肤,既清冷又光滑细腻,充满了质感和美感。 苏轼在这里巧妙地使用比喻,使得对女子美丽肌肤的描写更加生动和形象。 “清歌一曲倒金壶”:这里提到的“倒金壶”是一首古曲的名字,苏轼以此来形容女子的歌声清澈悦耳,如同流淌的水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这两句诗描述了女子的舞姿和风采。 苏轼以“冶叶”和“倡条”来形容女子舞姿的婀娜多姿,“豆蔻花梢”则是用来比喻女子的清新脱俗和纯洁美好,就如同春天初绽的豆蔻花一样。 你看苏轼多会撩,这样的攻势,试问哪个女子能够抵挡? “年少即须臾”:此句表达了时间易逝,青春短暂的感慨。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作者想要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其言下之意,无疑是在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怎能错过这绝佳时刻。” “芳时偷得醉工夫”:这里“芳时”指美好的时光,“偷得醉工夫”则表达了在这短暂的美好时刻中尽情享受、沉醉的心情。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描述了新婚之夜帐幔垂落、银烛摇曳的温馨景象。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两个人享受着婚姻带来的喜悦。 “豁得平生俊气无”:最后一句表达了在爱情面前,所有的自我和英俊潇洒都变得无关紧要,完全投入到这份爱情和欢乐中。 可见,那一夜的苏轼是汹涌澎湃的,而王弗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春雨的滋润。 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生命中美好时刻的沉醉。 虽然含蓄地表达了他们新婚之夜的亲密,但也流露出苏轼情感的深沉,以及王弗对这份情深的热烈回应。 通过对女子美貌和新婚之夜氛围的细腻描绘,这首词展示了苏轼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一首“云雨词”,读起来让人脸红呢? 很显然在词的上半阙苏轼先是夸奖自己的妻子就像是姑射山上的仙女,甚至要比仙女还美,而且妻子的美并不是源自华丽的衣服,即使身穿朴素也是一种生活美。 词的下半阙则是苏轼像一个“痴汉”一般盯着迟迟未起床的妻子,觉得妻子的睡颜惹人怜爱,苏轼竟升起想要做一个只爱着妻子什么也不干的风流才子的想法,可见对其妻子的爱意是多么的热烈。 王弗对这样的暗示自是心领神会,可能正是这样的心心相印,铸成了他们之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记忆,成为苏轼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情感篇章。 苏轼和王弗的故事,就像一首诗,旋律优美,情感深沉。苏轼用他的笔墨,将这份爱情永恒地刻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世无数人倾心的经典。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情感交流,更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交融。 苏轼与王弗的故事,是对真爱永恒不变的最好诠释。在他们的相伴下,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和挑战,也都能一一克服。 他们的爱情,不仅给了苏轼创作的灵感,也给了我们一个永远的梦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真正的爱情永远存在。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希望,以及如何与爱人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永远鼓舞着我们去寻找和珍惜属于自己的真爱。 |
|
来自: 東泰山人 > 《学习学\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