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领袖竟是他?羁旅北方的南朝才子有何过人之处?

 雪忆柔 2024-04-13 发布于黑龙江

贺拔岳传

贺拔岳(?—534年),敕勒族,复姓贺拔,字阿泥斗,神武郡尖山县(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北魏末期名将。

 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领袖

贺拔岳出生于武川镇的武将世家,父亲和两位哥哥都是当世名将。贺拔岳自幼胸怀大志,乐善好施,尊重贤才,曾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学习。

成年后,贺拔岳性格勇敢果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能够在飞奔的马背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虽然没读过兵法,但每次讨论军事都与兵书上说的不谋而合,众人都感叹称奇。

当时,北魏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河北省的交界地带设置了六个军镇。523年,六镇军民因不满北魏的残暴统治,起兵反叛。贺拔岳兄弟三人跟随父亲前往怀朔镇平叛。

有一次,叛军首领率军前来攻城,走到离城墙三百多步远时,贺拔岳登上城头,一箭射中了这位首领的手臂,叛军顿时阵脚大乱。贺拔岳崭露头角。

不久,贺拔岳的父亲战死,他投奔地方实力将领尔朱荣麾下。当时,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把持朝政,孝明帝深感不满,密召尔朱荣进京,想把母亲赶下台。

尔朱荣犹豫不决,问贺拔岳该怎么办。贺拔岳慨然答道:“做非同寻常之事,必须非同寻常之人。将军现在兵强马壮,位高权重,如果率先举起义旗,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古人说:'早晨的谋划不要等到晚上实施,说出发便不要等候车子。’就是这个道理!”尔朱荣连连称赞他有大丈夫气概。

胡太后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将孝明帝毒死。尔朱荣以为孝明帝复仇为名,带兵进入首都洛阳,诛杀了一千三百多名朝臣立威,将领高欢趁机劝他称帝。

贺拔岳劝谏说:“将军首倡义兵,是为了铲除逆臣,假如称帝,必然会贻人口实,招来大祸。”尔朱荣放弃篡位,继续拥立孝庄帝为帝,自己率军返回晋阳,遥控朝政。

事后,贺拔岳力劝尔朱荣诛杀高欢,以表明自己的心志。高欢早已贿赂了众人,大家纷纷进言高欢人才难得,可以留下他将功赎罪。尔朱荣最终没有杀掉高欢。

528年,另一位义军首领万俟(mò qí)丑奴在关中称帝,尔朱荣派贺拔岳前去平叛。贺拔岳担心战败会获罪,战胜会遭嫉妒,于是请求让尔朱氏家族的人担任统帅。

尔朱荣非常高兴,让侄子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将领侯莫陈悦为副帅。

尔朱天光分派一千人交给贺拔岳统领,贺拔岳设下巧计,以少胜多,一举俘虏了两万名叛军,军威大震,万俟丑奴仓皇向北撤退。

随后,贺拔岳对外宣称:“现在天气转热,不适合继续作战,等秋凉时再进攻。”万俟丑奴信以为真,只留一支部队把守险要之处,其他士兵分派到各地种庄稼去了。

贺拔岳趁夜出击,擒获了留守叛将和所有叛军。接着乘胜穷追,一举擒获万俟丑奴,收复了关中地区。战后论功行赏,贺拔岳功劳最大,升任都督。

530年,尔朱荣被孝庄帝设计杀死,尔朱天光赶回洛阳,将关中军政事务交给贺拔岳。高欢立即以尔朱氏专权为名,兴兵讨伐。

尔朱天光派人向贺拔岳问计,贺拔岳说:“不如先固守关中,稳住根本。”尔朱天光不听,结果战败。贺拔岳见尔朱氏已经无可救药,便投向高欢的阵营,捉住了尔朱天光的弟弟。

高欢消灭尔朱氏以后,独揽大权,拥立孝武帝即位。孝武帝不甘心被高欢控制,下密诏任命贺拔岳担任掌管西北二十个州军事的大都督,以对付高欢。

贺拔岳趁机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领导核心的军事集团,与高欢东西对峙。

这时,贺拔岳的得力干将宇文泰提醒他,现在的心腹大患不是高欢,而是和他一起收复关中的侯莫陈悦。贺拔岳根本不相信,反而和侯莫陈悦一起商量怎么对付高欢。

其实,侯莫陈悦已经投靠了高欢,高欢命令他找机会除掉贺拔岳。一天,侯莫陈悦将贺拔岳骗到自己营中议事,将他杀死。

贺拔岳死后,高欢曾企图吞并他的军队,但没有成功,因为关陇集团主要以家世、地缘为纽带,外人无法驾驭。宇文泰很快成为新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关陇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北周、隋朝、唐朝的开国君主都出自这个集团,雄踞中国政坛一百多年。

王褒传

王褒(513—576年),字子深,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北朝文学家、书法家。

羁旅北方的南朝才子

王褒出生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先祖是东晋宰相王导,祖父、父亲都是南梁的高官,很有名望。

王褒的家庭文化氛围浓厚,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时落笔成章。长大后学识渊博,志趣高雅,仪表堂堂,特别有风度。加之性格开朗,喜欢谈笑,深受众人喜爱。

王褒的外祖父是当朝大臣,曾对宾客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我们家的宰相。”

王褒的姑父萧子云是著名的书法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自幼跟随萧子云学习书法,得到真传,名气仅次于萧子云,被当时的人推重。

王褒二十岁时被举荐为秀才,成为太子萧纲的僚属。萧纲身边有一个阵容豪华的文学团体,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庾信父子、徐陵父子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王褒与前辈同侪交流学习,文学造诣逐渐提升。梁武帝特别欣赏王褒的才华,将侄女嫁给他为妻。

后来,王褒成为萧纲的大儿子宣城王的幕僚。有一次,宣城王新建了一栋书斋,让著名学者、画家顾野王绘制古代圣贤像,王褒题写赞文,挂在书斋中,被誉为“二绝”。

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南梁都城建康被叛军占领。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后即位,王褒和梁元帝早有交情,因此受到重用。但他并不恃宠而骄,为人谦虚谨慎,受到朝臣称赞。

建康城毁于战火,破败不堪,梁元帝想将京城迁到自己的封地江陵,他的旧臣纷纷赞同。

王褒认为在哪里定都应该以人心向背为依据,不应该以皇帝的喜好、旧臣的利益为转移,显然旧都建康更符合民心。他深知梁元帝生性多疑,不敢当面反对,便私底下找机会劝阻,但梁元帝并没有听从。

梁元帝也热爱文学,经常与群臣诗酒唱和。王褒创作了一首题为《燕歌行》的七言歌行,将西北边塞寒苦之状描绘得如在眼前。这首《燕歌行》对七言歌行的体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它成为自由换韵、平仄相间的一种诗体,更加灵活多变,为音节流畅的唐代七言古诗打下了基础。梁元帝、庾信等人写了和(hè)诗,但都无法和王褒的原作媲美。

     梁元帝的政权只维持了三年,被北方的西魏政权消灭,梁元帝被杀,王褒等几十名文人被掳到西魏首都长安。

西魏丞相宇文泰因攻破江陵而一下子得到这么多人才大为高兴。宇文泰的母亲姓王,因此对王褒等王姓文人格外礼遇,并授予官职。

三年后,宇文泰去世,他的儿子周孝闵帝代西魏称帝,建立北周。王褒由于家世显赫,文学、书法造诣高深,很快得到重用。

孝闵帝去世后,哥哥周明帝即位,每次游宴都让王褒作陪,一起讨论诗赋。后来继任的周武帝对王褒更加信任,让他负责起草诏令,担任太子的属官。

王褒来长安以前,赵文深是北方最有名的书法家,石碑、牌匾都请他题写。王褒到后,贵族子弟争相学习他的书体,赵文深竟无人问津。

赵文深倍感耻辱,怒形于色,但后来也被王褒的书艺所折服,转而向他学习。可惜赵文深始终学无所成,被嘲笑为邯郸学步。王褒非常尊重赵文深,每当有人要题写碑文,都推让给赵文深。

王褒最大的成就在于文学。他的诗歌清丽圆转,抒情细腻,格律精严,内容丰富:既有边塞诗、游仙诗,也有到北方后创作的思乡诗。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一些名句,便是化用王褒的诗作,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王褒的骈文典雅庄重,文辞富丽,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王褒与另一位同样由南梁进入北周的大文学家庾信齐名,合称“王庾”。他们为北朝文学注入了新颖的南国之风,有力地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王褒也受到北方文风的影响,创作出一些骨力刚健、慷慨尚气的作品。

576年,王褒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令人惋惜的是,王褒的文集已经失传,根据各类选本只搜集到诗歌四十七首,文章二十五篇。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七册《北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