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将军最多的江西,为什么没有走出一名元帅和大将?

 兵说 2024-04-13 发布于云南

#将帅传奇#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开国将帅1614人,江西籍327人,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在红军时期,赣南地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历次反“围剿”和扩红过程中,江西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江西参加红军的人数、红军烈士的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

参加长征到达陕北的江西籍红军,有很多在建国后成为开国将军。

让人好奇的是,江西籍的开国将帅虽然数量多,也走出了上将(3人)、中将(38人)和少将(286人),却没有一位开国元帅,也没有一位开国大将,这是什么原因呢?    

【萧华和王新兰,萧华是江西兴国县人】

众所周知,开国将帅绝大多数出自红一、红四方面军。

在十大将军省中,有3个省份和红一、红四方面军密切相关。

红一方面军的根据地在中央苏区,而中央苏区主要以江西南部、湖南东部、福建西部为主,这3个省走出的开国将帅数量可观,其中江西籍开国将帅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湖南籍超过八分之一,福建籍也超过二十分之一,加起来总数接近38%。

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在鄂豫皖,包括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南部,其中湖北籍开国将帅占比超七分之一,安徽籍开国将帅超十二分之一,河南籍开国将帅也有十三分之一,这3个省份的开国将帅总数,合计占比接近30%。

除了以上6个省份,开国将帅分布较多的四川、山东、河北和陕西,自古以来强悍尚武,在战争年代是兵员贡献较多的地区,从中走出的开国将帅数量也相应较多。

但是,从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一直到少将都有输出的,只有湖北、湖南和四川3个省份。作为开国将帅输出数量第一的江西,却没有走出一名开国元帅和大将。    

【陈毅、刘伯承、聂荣臻元帅在延安】

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主要分布在5个省份。

首先是近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川,走出了4大元帅(朱、刘、陈、聂)和1位大将(罗瑞卿);其次是“无湘不成军”的湖南,走出了3大元帅(彭、贺、罗)和6位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

和湖南同属古代楚国地盘的湖北,有1位元帅(林)和2位大将(徐海东、王树声);另外,北伐战争发源地的广东,也有1位元帅(叶)和1位大将(张云逸);最后,山西贡献了北方唯一“布衣元帅”徐向前。

四川、湖北、湖南和广东,都是近代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非常活跃的地区,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名将辈出,所以参加革命较早的一些元帅、大将大多出在这几个省份。

在历史上尤其是汉唐盛世,山西作为战争前线,涌现出很多传世名将,像卫青、霍去病、关羽、尉迟恭、薛仁贵、李存孝、狄青、孙传庭,所以走出徐帅这样的战将毫不奇怪。    

江西走出五分之一的开国将军,却没有元帅和大将,原因有三。

【林总与他手下的四员爱将,从左到右:李作鹏、吴法宪、林总、黄永胜、邱会作。巧合的是,开国中将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3人均为江西人】

原因之一:江西的革命启蒙时间,晚于四川、湖北、湖南和广东。

一提到近代革命的发源地,就不能不提南端的广东。

在上个世纪之交的国家存亡之际,以中山先生为代表,以兴中会和同盟会为标志,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太炎等人为骨干,在广东揭开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大幕。

在老资格的同盟会成员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我军的元勋人物,如来自四川的朱德、吴玉章,来自湖南的林伯渠,来自湖北的董必武,来自广东的张云逸等人。

湖北有武昌首义,四川有保路运动,湖南和广东有北伐战争,相比之下,在近代相对贫瘠的江西地区,革命启蒙时间稍晚,这在源头上影响了出现开国元帅、大将级别元勋的几率。

江西蓬勃兴起革命运动,主要是朱毛红军走下井冈山开辟中央苏区后发展起来的。由于群众基础深厚,很快就成为中央红军的大本营,也成为参红最踊跃的地区之一。    

原因之二:江西苏区的建立晚于八大武装起义。

奠定我军建军基础的八大武装起义,包括1927年下半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和平江起义,以及1929年底的百色起义。

【南昌起义】

作为开国元帅和大将,有相当一部分参加了八大武装起义。

比如,直接或者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有7位开国元帅和3位大将,即贺、朱、刘、陈、聂、叶、林和粟裕、陈赓、许光达。参加秋收起义的罗帅、谭政大将,参加黄麻起义的王树声、徐海东大将,参加广州起义的有叶、聂、徐三元帅。

其余几大武装起义,也走出了彭帅、黄克诚和张云逸大将等人。

江西根据地的创建,始于1929年1月朱毛红军挺进赣南,此后陆续建立了赣西南和闽西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合并为中央苏区。1933年8月,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苏区扩大为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苏维埃政权。    

江西苏区晚于八大武装起义,这影响了催生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的可能性。

原因之三:江西籍的老红军主要是基层干部。

红军时期的基层干部,建国后以开国少将为主,部分授予中将。

在江西籍开国将帅中,上将有3位:萧华、陈奇涵、赖传珠。

开国中将有38位,包括王恩茂、王宗槐、刘浩天、刘西元、杜平、旷伏兆、吴富善、吴克华、余秋里、张国华、周赤萍、周贯五、袁升平、饶守坤、黄火星、萧望东、梁兴初、曾思玉、温玉成、廖容标、谢有法以及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

【江西吉安走出“三梁”,即梁兴初中将(中)、梁必业中将(右)、梁仁芥少将(左)】

此外,还有284位开国少将,如丁盛、王耀南、甘祖昌、龙飞虎、刘涌、刘华春、刘贤

权、江拥辉、江燮元、吴烈、邹衍、陈坊仁、欧阳家祥、钟国楚、郭林祥、黄朝天、彭清云、曾克林、曾雍雅、谢振华、贺庆积等人。

这些干部在红军时期,一般是营、团级,抗战时期是团、旅级,解放战争时期是师、军级,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是军一级。按照1955年军衔评定的标准,大多授予开国少将。    

其中有一部分战绩卓著的将领,脱颖而出成为开国中将。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司令员张国华在前线指挥作战。开国中将张国华,江西永新县人】

【1962年11月14日,对印反击战期间,丁盛(左二)与韦统泰(右二)及其他指战员亲赴航堆以南地区视察阵地。开国少将丁盛,江西于都县人】    

尽管没有出现开国元帅和大将,但江西籍的开国将军群体,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都作出了十分耀眼的贡献。

参考资料:

1、《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吴畏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2、《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省档案馆,江西人民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