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宁绍书院碑记》原文、译文,领悟景德镇沧桑巨变!

 喂拍好 2024-04-13 发布于江西

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这座城市多次历经劫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白话文的推广,一些古老的碑文逐渐变得难以解读,其上的文字甚至被遗忘。今天,我们将《宁绍书院碑记》整理成电子稿,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翻译,旨在传承与弘扬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宁绍书院碑记》的立碑者——盛炳纬,是清末著名的学者和江西学政。尽管他的名字可能不为众人所熟知,但他的成就与人格魅力却是不容忽视的。盛炳纬25岁中进士,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选择奉母辞官,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但不痴迷于权力的旷世奇才形象。

盛炳纬曾相继担任四川学政和江西学政,正四品的官职相当于现今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他在42岁时辞官,这既可以说是他对母亲的孝顺与言听计从,也可以说是他聪慧过人的体现。在1851年清王朝动荡不安,13年的浩劫以及慈禧垂帘听政的背景下,盛炳纬选择辞官隐退,这似乎预示了他对时局的敏锐洞察。

在《宁绍书院碑记》中,盛炳纬高度赞扬了景德镇陶瓷的精美绝伦及其商业地位。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贾,甚至有不少浙江人梦想在此扎根,历经数代经营。这体现了盛炳纬作为一位官员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碑文中还提到景德镇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洗礼,饱经风霜,百废待兴,能安定下来实属不易。盛炳纬在碑文中表达了对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感激之情,认为是他们赶走了贼寇,才使得景德镇得以安宁。同时,他也强调了建设宁绍书院的不易,宁波和绍兴人的捐钱捐物,前后历经十年,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宁绍书院碑记》碑文如下:

中国陶器之美著于江西,江西陶器之美又聚于浮梁之景德镇。夫以一镇之器,供天下之人之用,宜商运者云集辐辏,无一行省无人。而吾浙宁、绍两郡尤称极盛。宁、绍既连郡,故其交视他郡之人为密。

今夫人安居伏处,足不出里闾,其于乡党之人,或淡焉漠焉!及去而远适,则向所淡焉漠焉者亲而附之矣!其去益远,则向所尤淡焉漠焉者亦益亲而附之矣!人喜类聚,本情之自然,此会馆之设所由来也。


宁、绍之客景德镇有志于此者,不能考其缘始。乾、嘉之际,曾附建三元殿于般若庵东偏,置有田亩,年久废失。道、咸间,鄞人胡绮南商诸同人,有两郡合建会馆之议,而以抽厘谋储蓄,乃除赁屋外,少有盈余,适遭兵燹,事又废去。

同治初,以前置陈家岭栈屋改建,公所规模太狭,而向者抽厘之数,积久稍充,咸思扩而大之,议出而两郡之人无不允洽。鄞人李君耐三念世业之故,本蓄有是心,遂慨然出钜款以速其成,诸同人亦乐为佽助。于是购得孝子衕基地,相度经营。始于光绪五年,越五寒暑而竣事,既美既固,为屋凡十有□楹,宴、叙、庖、湢之所,悉备。中设武帝神位,恪恭祀事。是役也,鄞人张君永祥既解囊金,又为悉心擘画,不辞劳瘁;严君芝泉等或任其赞襄,或互为商榷,协衷成事,其功不没也!余因之有感焉。


昔自粤贼倡乱,蔓延东南。咸丰五年进犯景德镇,罗、毕诸公皆极力攻剿,未能猝拔,至九年,曾忠襄公以三战克之。十一年,贼又叠次进犯,左文襄公亦三战克之,而境始肃清。夫蹂躏至五、六年之久,其地之景象岂可言状?今者商民复业,百废具举。欲问昔年之战迹,几不能复言,而诸君得以从容宴会,叙述乡情,试念其何由至此?不益将感戴神惠而颂!


圣天子德泽相忘于不知也哉!余自辛卯承命视学江西,张君等以书来请记其会馆颠末。余既嘉李君慷慨好施,不忘先业,张君辈又各敦崇气谊,推其亲附之情,以及两郡皆不可以无言。今按临饶州,去景德镇二百里而近,遂抒其所欲道,俾□之石。而凡助资协力有功于是役者,亦仿碑阴之例,皆得附书云。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提督江西全省学政 盛炳纬 谨撰
大挑二等即用教谕江□□敬书
光绪十七年岁在辛卯仲秋月 日立

《宁绍书院碑记》译文如下:

谈及陶瓷之美,江西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特别是浮梁县的景德镇,更是名扬四海。景德镇一地的瓷器供天下人用,景德镇的繁荣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他们汇聚于此,带来了各地的文化与习俗。这其中,以浙江宁波、绍兴的商人最为活跃。他们或因家族传承,或因个人志向,纷纷来到这里,投身于陶瓷贸易,成为了景德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宁波与绍兴,这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其人民之间的情谊也格外深厚。这就好比我夫人,在宁波镇海老家时,足不出户,乡里乡亲都疏远。可真离开了家乡,又觉得家乡人亲近了,越远越亲近。他们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语言与习俗,使得他们在异乡也能迅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宁绍会馆得以建立的基础。


宁绍会馆几经易址,究竟什么时候才有,这无法考证,不过多已废弃。据说,乾隆和嘉庆年间,设在般若寺庵东偏,当时还置有田地。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以胡绮南为首的宁波商人提议,宁波和绍兴合建会馆,正当钱财都筹备好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不得不搁置。同治(咸丰长子载淳)初年,打算用陈家岭栈房屋改建宁绍会馆,可是因场地太小,大家想弄一个大点的场地建设。

此时,宁波人李耐三为继承祖先基业,慷慨解囊,在其他乡友帮衬下,在光绪五年购置了孝子衕(胡同)的地,精心谋划,经过五年建设竣工。房屋既美观又坚固,共有十余间,宴会、议事、厨房、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中间设立武帝神位,恭敬祭祀。此次工程,鄞县人张永祥不仅出资,还亲自筹划,不辞辛劳;严君芝泉等人士,无论是在辅助之责上,还是提议上,都展现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宁波人和绍兴人共同完成了宁绍书院建设,他们的功绩不容忽视。我对此深感敬佩。

昔日粤贼肆虐,战火蔓延至东南各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景德镇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未能幸免于难。在咸丰五年,粤贼进犯景德镇,罗、毕等公卿大夫们竭尽全力进行攻剿,但未能一举将贼军歼灭。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直到咸丰九年,曾忠襄公才以三次大战的胜利,将贼军彻底赶出了景德镇。

然而,贼军的进犯并未就此结束。咸丰十一年,他们又多次进犯景德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但幸运的是,左文襄公也亲自挂帅出征,再次以三次大战的胜利,将贼军彻底击败,使得景德镇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繁荣。

被他们蹂躏五六年,给景德镇带来的惨痛,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现在,百废待兴,商民们重新开始做生意,一切都在逐渐复苏。

虽然想要询问过去的战争痕迹,几乎已经无人能够复述,但诸君仍然能够从容地参加宴会,叙述乡情。试想,他们为何来帮助景德镇恢复生产?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心怀感激,感恩于神明的庇佑,并颂扬圣天子的恩德吗?

自从我辛卯年奉命视察江西以来,张君等人便来信请求我记录宁绍书院的始末。我赞赏李君的慷慨好施,他始终不忘先人的事业。同时,张君等人也各自崇尚乡情,推广他们的亲密关系,由于涉及到家下乡的事,对此我不能不发表一些看法。现在,我有公务在饶州,离景德镇仅二百里之遥,因此我抒发了我所想要表达的,并勒石铭记。所有为这次事业提供资助和协助的人,可仿照碑阴的惯例,将他们的名字附在后面。

我是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提督江西全省学政的盛炳纬,谨撰此文。大挑二等即用教谕江□□敬书,光绪十七年辛卯仲秋月日立。

《宁绍书院碑记》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盛炳纬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的见证。通过对其的翻译与传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更可以感受到盛炳纬这位旷世奇才的风采。

来源:喂拍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