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解读工字佩

 睫毛上的风尘 2024-04-13 发布于北京

二〇年以来,高古玉器版块在收藏市场的上浮,吸引了不少人投身这一领域。但若暂且搁置高古玉器在拍场上动辄百千万的光鲜,不难看见一众藏友在复杂市场中徒废热情与金钱的窘况。高古玉器作为门槛较高的品类,其入门势必要付出大量的学习成本。这样的学习不局限于大拍上大放光彩的所谓“高路份”器物,而更在于大量存在的制式器物。

基于这一需求,有必要对目前市场、馆藏及民间收藏中较常见的一些高古玉器门类进行整理。第一期就说说工字佩存量不少,流行的时段也相对单一,基本主要就在汉一朝,后头再兴起就得到明清崇古时期,是个挺好的切入点。

图片
武汉博物馆藏  白玉红沁工字形佩

【工字佩流行的文化背景】

一个正方形片,两边各开一道坎,变成一个宽扁的工字,就成了工字佩的主体。这么个简简单单的方片,怎么就成了西汉末到东汉两三百年间最受追捧的配饰之一呢?这事儿还得从“厌胜”说起。

厌胜(yāshèng),又叫“压胜”,实则就是古代方士的巫咒之术。举个好理解的例子,扎小人儿就是典型的厌胜法。《红楼梦》二十五回,马道婆让赵姨娘把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回去一施法,这俩就寻死要活的,邪乎得很。

虽说这些把戏在如今被归入迷信一流,但在过去可不是闹着玩的,甚至发展成了专门的学问——谶纬之学。

许慎《说文解字·言部》里头解释:“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纬,织横丝也。”谶纬,也就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书出于方士,多为早期占卜吉凶之图录隐语;纬书则多为对经典之批注解释,但又偏侧于感应神学,与传统经学有所出入。

谶纬之学始于谶语,其最广为流传的一例,便是相传秦时卢生海外求仙带回一言,“亡秦者胡也”,后秦果灭于胡亥。而后,谶语成为证明皇权正统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越需要强调自己正统的,一般越不正统。汉代谶纬之学成为“显学(内学)”的功劳,主要也就在两个相对不那么“名正言顺”的皇帝身上,一为王莽,二为刘秀。史书有载:

“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资治通鉴》)

“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这俩皇帝登基都和谶语脱不开干系。与其说是谶语的谶纬化使其变为正统,倒不如说是中央对谶语正统化的需求,才让谶纬之学应运而生。

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定为功令的必读书﹐“言五经者﹐皆凭谶纬说”。儒生为利禄所驱﹐都兼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原来的经书反称为“外学”,谶纬的地位反而超过了经书,颇有些“老子像儿子”的意味。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谶纬之学和主流价值观结合得迅速且深刻,作为其中核心的厌胜之法自然得以广为流传,而小巧便携,又具消灾辟邪之效的工字佩受时人追捧,也就不奇怪了。

【工字佩的形制演变】
图片

这张流传较广的三视图,呈现了汉代工字佩的基本结构。这类形制的由来,此前有一说法,认为来源于胜形器发展之司南佩。司南佩简化扁平后,便抽象成了工字形佩饰。

图片

“胜形器”的形制,可上溯至西王母所戴头饰。从偃师市新莽壁画墓中出土西王母之画像,头部左右分别挂饰一元宝形头饰,即为“胜”。这也使“胜”这一意象与西王母的形象结合起来,有了祝福驱邪之意。

图片
偃师市新莽壁画墓中描绘西王母的壁画

因此,汉时胜形器也相当流行,而其大多不会脱离元宝状的基本形。往后伴随挂饰需求及工艺进步,也逐渐由单胜发展出了连胜、双胜、叠胜等器形。

图片
南京博物院藏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1号汉墓出土 东汉 胜形器

图片

陕西西安理工大西汉壁画墓
M1
出土 西汉 连胜形器
图片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 东汉 双胜形器

被视作工字佩及胜形器原型的司南佩,目前出土的器物最早仅能断代至东汉早期。基于这种发展史,虽然形状上确实有相近之处,但认为工字佩及胜形器源自司南佩,在时间顺序上存在矛盾。

图片
安徽亳州市凤凰台1号汉墓出土 司南形佩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墓出土的一组颈部挂饰中,可见一件琥珀材质工字佩,这是目前可考年代最早的工字佩,可追溯至西汉晚期。同组挂饰中另有两件白玉材质连胜形器,不难看出,在当时工字佩应为与胜形器并列的形制,两类器物间的传承性并不明显,应该认为,工字佩是独立于胜形器的一种单独器形。

图片

故关于工字佩的设计,在无当朝记录的情形下,也只能提出一些可能的猜想。工字佩之流行,本系于谶纬之流行,图谶之中,最为人所道者便为河图洛书二图。若将此二图与工字佩轮廓相合,可见其线条与图中星宿连线间一定的一致性。当然,更大可能是古代匠人将方形饰片进行些许加工装饰,最后逐步定型为此类器物。

图片

虽然汉代工字佩形制相对固定,但其细节处依旧会随时代有所变化,下面来比对几件不同时时期的器物。

洛阳井头壁画墓曾出土一件石质工字佩。长宽各1.6厘米,厚0.8厘米。发掘者判断墓葬属于洛阳烧沟汉墓第三期前期,约在成帝到王莽之间。

图片

如果观察这件器物的三视图,不难看出其突出部分较为高耸,或者可说内圈减地程度较深,器物整体也更厚实。而如果多比对一些时期相近的工字佩,会发现这种特征并非仅出现在石质工字佩上。

图片

上图中的项链出土于江苏盱眙金马高速公路东阳段汉墓M30,断代为新莽时期。其主配饰为一件白玉材质工字佩,四周压地,使中部凸起,减地痕迹较为明显,立体感颇强。总结以上两件断代明确的器物,基本可以认为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前后的工字佩,其大多具有器形厚实、减地明显、立体感强的特征。

而如果我们挑几件明确断代东汉中晚期的工字佩进行比照,很容易就能看出工字佩造型在前后时期间的变化。

图片
徐州博物馆藏东汉 工字形佩

这件器物出土于徐州新沂瓦窑画像石墓,长3.3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中心凸起,边缘较薄,两腰有凹槽,并有小孔相通,发掘者断代为东汉晚期。

图片

可见东汉晚期的工字佩较新莽时期偏向轻薄,减地程度也较轻。整体而言,从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工字佩形制整体经历了轻薄化、平面化的历程。这种变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加工技术的成熟,精细桯钻工艺愈发普及,使中央打孔能在更轻薄的平面上完成,以至于工字佩器形倾向抽象和扁平;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工字佩用途的变化,由项链等挂坠形配饰扩展至用途多样的片饰,也使工字佩的轻薄化成为一种趋势。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第三期出土的一件琉璃工字佩,长、宽各2.5厘米,其发掘时原始位置便位于棺椁中头部位置,疑似为头饰的一部分。

图片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第三期1004出土 汉 琉璃工字佩

另外,除标准形外,也存在变体工字佩,比如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与工字形扣。两侧开槽颇浅,形近矩形,而不破内框,中间亦无阴线沟槽,也是工字佩器形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玉工字形扣
文物编号00200593

而如果只专注于玉器中的工字佩,两汉时期,和田玉料已经正式进入玉工的视野中,开始在各式玉器中被广泛使用。工字佩这类小件,对玉料的完整度与大小要求不高,往往可用边角料材加工,故大多能享受到和田料的待遇。但不可忽视的是,依然有相当一批工字佩采用了地方玉料或岫岩玉种,比如下面收录于《中国传世玉器全集》中的一件工字佩,肉眼可见其蛇纹石含量较高,而难以归入和田玉种。

图片

如果对馆藏工字佩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浏览一下故宫博物院的线上数据库,虽终究难以与上手相比,但亦可作为资料,下面也整理有一些,供各位参考。(以下器物命名均采用故宫博物院官方命名)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紫沁青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00095233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土沁青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00095160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青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00095563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玉扣
文物编号00086103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紫沁白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故00095581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青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00084841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玉工字形扣
文物编号00200594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紫沁青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00095158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紫沁白玉工字形佩
文物编号故00095231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白玉扣
文物编号00122149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白玉扣
文物编号00122148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白玉扣
文物编号00122147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玉工字扣
文物编号00135291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汉 玉方扣
00178362

最后,还是回到一开始的话题。高古玉器在如今的艺术品行业是个少见的上升板块,而千万级别的上限,也证明其在今天乃至未来的潜力。但对高古玉的鉴赏,离不开大量的基础性学习。以工字佩为例,虽然只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小片,但其中却包含着打磨、减地、磋磨、铊工、打孔数道基础工艺,而刚在拍场上敲出一千五百万万港币的玉凤,本身也是由这些基础工艺一刀一铊凝聚而成。两者生于同一时代,即便当时地位有如云泥之别,现代商业又使其价值差之千里,但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所包含的知识技艺与时代精神,却并无贵贱之分,均值得当代观者的尊重。这个系列,实则也是想通过这些看似“烂大街”的器物,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望与诸君共勉,共同进步。

      【作者介绍】mediaSOBA,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东亚及东南亚中古及近现代史研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学术文案,古玩艺术品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