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洞察到了一个事情,一个人做出高认知的行为,其背后的认知并不是简单的与其行为表现出来的程度一致,很可能比这个行为背后的认知,要高出这个认知的几个档次。 比如,一个人的某个行为反映出的认知是1000分,但是他背后对这件事的实际认知可能是10000分。 这里面的这么大的差距在哪里? 稳定性。 举个例子: 一个吸了20年烟的人戒烟,你以为他的认知仅仅是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么简单吗? 他能戒烟成功,大概率是他亲身经历或者见识到吸烟已经造成的危害事实,对他的内心产生了比较巨大的震动。 因为戒掉成瘾性的东西,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这件事不好这么简单。 比如戒烟这个行为反映出的认知是100分。 但是,光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或者光知道一些具体吸烟的危害知识的这100分认知,并不能达成戒烟成功100分的行为。 这至少需要1000的认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因为持续的稳定性。 100分的认知,可能会带来当下100分的行为,认知会产生相匹配的行为,但是大多数只是短时间事件。持续100分的行为需要额外的高认知补偿。 也可以说,你有1000分的决心,才可能会有100分的行动力。 如果用能量角度来说,100分的行为需要100分能量,但是持续100分的行为是能量的累计,那就不仅仅是100分这么少的能量能满足的了。 这个点大家可以细细体会,有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