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笔记:从航头到奉城到大海

 df7086 2024-04-14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坐地铁到终点站,到距离市区最远的郊外一站,下车以后找共享单车骑上,前往不是旅游点的乡间,这是我在上海的旅行模式中的重要的一种。在国内陆铁最发达的城市,地铁加共享单车的格式,往往使人可以抵达整个城市疆域的几乎所有角落。

说是角落,其实很宽阔。因为没有城建区的高楼大厦和寸土寸金的道路规划,大多还是农业社会的自然而然的田园状态,本地植被与庄稼、蔬菜的生长与天人合一的劳动结合得还都天衣无缝,所以总是能寻得这个时代里既定的旅游轨道上很难找到的既往的自然之美。

今天坐18号线到终点站航头,是准备下车以后骑车向南去看大海的。还好,在航头和大海之间还有一个奉城,那里也是共享单车的允许范围,自行车到了那里就可以锁车、开锁,重新获得免费的两小时行程。因为这一点,就稍稍向东拐了一下。

只要稍微一走,离开航头、奉城这样的镇子的城建区,一般是跨过一条河,就到了保持着农业田园生态的广袤大地上。也就是我们以前在绘画和影视里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道路纵横、阡陌田畴、沃野花开、树木成行的江南景观里。在整个农业社会的话语之中,这种江南田园景象都被全国认定为人间天堂。丰衣足食的物产赓续不断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其整体景观与任何一个局部细节上都并行不悖的自然美。

雨后的大地上,木篱笆里面的蚕豆茂盛地开着蓝色的花朵,没有远方金黄的油菜花那么明艳,却很与阴郁的天色相合。独立的两层三层房舍这里那里地矗立在这样的花朵与道路切割之后的边边角角上,一片被剪枝到了同一个高度的桃园正在盛开着艳红的花。南方的桃花是没有北方那些开在没有绿色背景只有漫漫黄土之色的土地上的惊艳之感的,它只是南方众多春天颜色中的一种,不具有枯木逢春般的象征色彩,没有凄凉中仿佛无知无觉一样将生命盛放的无辜感。

一条不断有船舶行驶而过的大河叫作冶河,河边有笔直的绿道,随便一走就已经到了新场古镇南侧,掉头过了河向南,在林地和村庄之间的小路上迤逦而行,误进农场,劳作的人们也没有觉着有什么可奇怪的,继续着自己的劳作。我骑车从农场的后门穿过,重新进入大地上无边无际的春色之中。

在接近奉城的时候有一段始料未及的路,路在田地中间平铺而去,两侧的田地里什么也没有种植,像是北方春天的大地上等待着耕种。而天空中层云覆盖穹庐的盛大之下,也是北方那种无边无际的辽远之貌。但是仔细呼吸一下,风是细腻而温润的,是带着南方富水地区才有的绵和感的。放眼望去,远方的浓郁的绿色和油菜花黄还是让人能一下就辨认出这是江南。

八方村外的丁字路口是一个行人很自然地就会停留一下的地方,路口的诗意就是在这样可以稍微停留然后分别向各个方向而去的位置上诞生的。介绍本地历史的红色宣传牌就竖在这个路口上,关于桥与井的讲述,是既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的历史和传说。

对于时间非常宝贵的我来说,这个路口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我心甘情愿地给了它好几分钟。大地上凡是可以让人感受到诗意的位置,就是旅行的目的地,哪怕你预设的目的地不是这里而是大海。这是以前的旅行经验,也是以后的旅行指南。

在现代宽阔马路围绕在城区核心位置上的奉城老街不太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模样。西街很狭窄,西门的小桥大致上还是古代的格局,只是一切都已经没有历史的痕迹,只有当下的生活,是我们大地上的常态。在奉城的一家干净整洁的中式快餐食堂吃了简单而丰盛的饭,继续以大海为目的地的行程。

在奉城共享单车使用区的边界上锁车开车一次,重新拥有了两个小时的骑行时间,然后就骑车下坡进入到田畴之间的道路上,向着大海的方向而去。不足十公里了,大海就在眼前。田野和道路、房屋和树行还没有任何海边荒凉的意味,依旧是精耕细作之后如画的安排。这种没有临近大海的仪式感的地貌,好像对于当地人来说,大海不是大海,只是随便的一条什么司空见惯的河。

急急地奔大海而来,就要看见海了、终于看见了海了,那种急切和紧迫才终于释然,放下了什么千斤重担一样,像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浑身上下所有的肌肉和细胞在一瞬间就松弛了下来。好好看看大海吧,你心心念念的大海,除了广阔还是广阔,远没有陆地上五颜六色的丰富多彩。让人怀疑之所以要奔向大海不过是因为在陆地上久了想有一种改变,一种地理形势的改变,以刷新自己的视野和心胸。奔向大海从来不意味着对土地的厌倦,在对大海的凝望之中反而会更加热爱稳定的丰富的凭着自己的脚步可以抵达每一个位置的大地。一条一条纵横的道路,一排一排高矮各个不同的树行,坚实不摇晃、稳定不头晕,大地为人类开辟出来的生存空间显然比大海要适宜得多。大海只在对比的意义上让人更爱陆地,大海只是在地理的意义上让人跨越地理阻隔,进入到可以抵达更远的远方航程。

大海是单调的,海岸是肮脏的,灰色的水面由此开始,向无限远的远方绵延不绝。风不大,一排巨人似的风车的扇叶基本上是不动的,但是水面的荡漾程度已经很是剧烈。

现在风车终于迟缓地转动了起来,好像立在海边沉思得太久了,舒展一下筋骨,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释然表情。

大小金山在远方的海中,若隐若现。

风一直在吹。

可惜的是不能长时间在海边待一待,而到了海边就是要这样什么也不做地待一待的。在待一待中,陷入和海可能完全没有关系的沉思中就是我们一定要来看海的享受。

老人带着孩子、两个年轻女子、一个单身男子,他们就是此时此刻和我先后抵达海边的看海人。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走下了防波堤,走向海水边堆积的水泥U型拦水桩,走向海水。不碰触到海水,就不算见到了大海。这是从孩子到老人,每个人的信念。

我很爱这样的旅行,结束之后依旧念念不忘,觉着这是人生中又一个很有价值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