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证辨证显效应

 文文ap25 2024-04-14 发布于山东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晴

      方证辨证指临床证候只要与仲景方剂的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 ),即可信手拈来 ,而不必受八纲、脏腑、病因等辨证方法的限制。确实,运用经方时,若对张仲景书中条文烂熟于心,很容易抓住主症 ,做到方证对应也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死板机械的方证对应,照葫芦画瓢的方证对应,若不分清病机,或不认真辨析症状的条件性,难免误诊误治。临床方证还需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融汇贯通,合而用之则俱美。

      近几日,师父诊治的几个病人,具有典型的 “特征症”,瞬间出方,真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趣。

     2024年4月7日西安益群堂

     关键词:辗转反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张某,女,54岁。2024年4月7日出诊:胸腔胀闷无力五个月,失眠,辗转反侧,右附件肿,化疗4次,舌红苔薄脉弦。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药:柴胡15克,黄芩12块,姜半夏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人参10克,生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生大黄6克,大枣6枚,珍珠母30克(代铅丹),秦艽15克,防风15克。

     《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

      师父道:失眠,有身体不适进而影响睡眠者。轻则辗转反侧,重则转都转不过来。附件肿瘤本身就是小柴胡汤证,据此条文证用此条文方。

      2024年4月8日西安脑科医院分院

      关键词:胃口灼热小陷胸汤

      曾女士,30岁。2024年4月8日初诊:胃口灼热起病2月,住院9天,右肺下叶癌,伴多部位淋巴结转移,面赤,胸闷,咳嗽,气短,痰少,痰黄稠,食少,食不下,心急眠差,二便可,舌暗红,苔白脉滑数。

      辨病:小结胸病,肺痿。

      处方:小陷胸汤,海白冬合汤。

     方药:黄连12克,姜半夏15克,瓜蒌30克,栀子12克,枳实30克,厚朴30克,海浮石30克,白英30克,麦冬30克,百合30克,人参12克, 土贝母20克,浙贝母15克,瓦楞子30克,海蛤壳30克,升麻30克,鳖甲20克,内金30克。

     《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师父说:“痰热互结胸下,你按一下病人”。患者果然甚痛。虽无舌红苔黄厚,仍可用陷胸,原发病海白冬合汤,加化痰散结药,面赤升麻鳖甲汤。一气呵成。

       2024年4月8日西安易圣堂

       关键词:大便后嘈杂懊恼乏力没劲栀子甘草豉汤证

       胡某,女,52岁。

      2024年3月8日初诊,呕吐食少2月,腹泻2次/日,果酱果冻状,面色黄,经闭4年,自排怀孕,小腹疼痛,心电图、B超(-),表情淡漠,潮热感,手脚心热,以前口苦,现在不苦,偶胸口闷,食少,失眠,舌淡红苔薄脉弦。

      处方:小柴胡汤,痛泻要方。

     方药:柴胡12克,黄芩12克,姜半夏12克,党参12克,生姜9克,大枣20克,甘草10克,葛根15克,枳实15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吴茱萸6克。

      2024年4月8日复诊:食增!吐止!月经未来,乏力,偶小腹及骶会阴疼,小腹接近耻骨处疼痛,心悸,心慌,气短,大便后嘈杂懊恼.乏力没劲,大便时疼且有不消化食物,舌红苔薄脉弦 。

      处方:栀子15克,淡豆豉12克,炙甘草15克,海螵蛸30克,茜草12克,椿皮30克,槐花30克,地榆30克,元胡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

     《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师父认为,大便后用力气,人体气力消耗了,这种心中懊恼,就是栀子甘草豉汤证,甘草可扶正气,倍力。

       2024年4月9日西安颐康堂

      关键词:“手足自温”,手太阴肺经

      霍某某,女,70岁。

      2024年3月9日初诊:肺结节,甲状腺结节1.2cm。

     2024年4月9日复诊: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乏力,气短,刚睡觉脚凉穿袜子睡觉(太阴肺),半夜脚烧的很,又需把脚伸出被子,凉一会才舒服,手也温不了,口干,咽喉不利,白稀痰(不停的吐),头汗,鼻痒,喜捏鼻,鼻尖红,无鼻涕,服药矢气多,舌红少津,有裂纹,脉数。

      上方加麻黄6克,葛根20克“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处方:海浮石30克,白英30克,麦冬30克,百合30克,生晒参片12克, 瓦楞子15克,土贝母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30克,王不留行30克,青皮10克,连翘15克,路路通2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漏芦10克,甘草10克,柴胡12克,生黄芩12克,姜半夏15克,生晒参片12克,干姜6克。

      师父讲到:“手足自温”在《伤寒论》出现过2次,第187条与第278条,此患者自述,刚睡觉脚凉需穿袜子睡觉,半夜脚烧又需蹬开被子,是对“手足自温”的进一种解释,结合到病人有肺结节,此病人“系在太阴”与太阴相连,“太阴”是指手太阴肺经。因为如果是足太阴脾经,手足自温的话应该用“四逆辈”啊?仲景当时也考虑到“手足自温,是不是和手太阴肺经有关系呢?思考不成体系,也记录了下来。就像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手太阳小肠经受凉了拉肚子,这与阳明有什么关系呢?医圣也会有时代的局限性。

      师父道:我们研究经典是让病人说话,病人怎么说?再看仲景怎么说,现在新兴的叙事医学就是让患者说话听医生讲故事。

      辨证论治讲求理、法、方、药 的连贯性,理明,法彰,方出,药随,或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至于方证对应 ,则讲求方药与证候,尤其是主症或特征性证候的针芥相投,丝丝入扣。因次,倘能在辨证论治时结合方证对应 ,便容易突出主症或抓住特征性证候,从而遣造高效方药,使辨证论治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倘能在方证对应时结合辨证论治,便容易准确地掌握病机,各有短长,分而用之则长不掩短,合而用之则扬长补短,更上一层楼。事实上在辨证过程中这些因素还是经过医师思考过滤的,并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只不过这种处理极快,往往是不言而喻。

      师父常感叹:背诵伤寒不是拿概念死背,虽然过去了2000年,事儿还是那些事,人还是那种人,病还是那些病。跟诊的效果决定于自身的基础,你们还需背经典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