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黄埔军校建立初期,政治部就是个摆设。那么为什么要设立政治部呢?原因是黄埔军校是苏联援建的,其组织架构完全模仿苏联军校,所以就有了政治部。 国民党军队此前没有政治部,所以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不但校长蒋介石和党代表廖仲恺不重视政治部的工作,就连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自己也认为这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到一个月便不辞而别。 戴季陶走后,政治部主任由国民党另一个元老邵元冲代理。邵元冲是个旧文人,上课时总是摇头晃脑地给学生讲解他的孔孟之道,终于引起了黄埔学生和苏联教官的强烈不满,邵元冲不得不灰溜溜地下课了。 在苏联方面和中国共产党的抗议下,蒋介石和廖仲恺也想不出法子,于是廖仲恺觉得干脆把这个空壳子扔给共产党算了,也算拱手让个人情。便让张申府在共产党员中推荐一位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张国涛就是经过他的介绍才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而且他还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曾经在法国留学期间与周恩来认识,周恩来的聪明睿智给张申府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后,张申府向黄埔军校推荐了周恩来。 周恩来到了黄埔军校后,先是担任教官,随后便正式出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周恩来上任后,对政治部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改,重新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纲。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教育制度。 通过政治教育,着力宣传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实质上变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革命热忱。周恩来的工作受到苏联、中共和国民党三方的一致认可,黄埔军校政治部终于摆脱了“空壳子”的尴尬地位。 而且周恩来还在黄埔军校成立了党的秘密组织—中共黄埔支部,周恩来积极接触黄埔中的优秀学生,向他们传授马列主义,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