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十】杨宝忠自述:《要注视基本功训练》两则

 cxag 2024-04-14

图片

 要注视基本功训练(1)

   以前梨园界老先生们经常说:“功夫是本钱”,也常用这句话教导青年。从我个人的经历中,亲身体会到它是多么重要,而且是在碰了钉子以后才体会到的,说起来已经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梨园界有一位尽人皆知的“胡琴圣手”孙佐臣老先生,孙老拉胡琴刚劲有气魄,我年轻时就喜欢拉胡琴,更喜爱孙老的拉法,对孙老的胡琴简直是入了迷,有空就到戏园子里看他拉胡琴。我祖父与孙老是盟兄弟,我就借这层关系,能够经常接近孙老,向他学习胡琴,也向陈彥衡先生学习,这都是在我变声后,17岁到27岁期间的事。当时我本想向孙老多学些过门、牌子,练起来也“过瘾”。可是我第一次给孙老拉了一段之后,孙老就说:“你先把西皮里弦的'上’和外弦的'六’两音拉好拉瓷实,如果不下功夫,什么点子也能给拉坏了”。当时我还以为孙老保守,不肯教我。可是我不按照他的话去练,他就不往下教。硬着头皮练了一阵子,才感觉到基本功的重要,从此就安下心来练,这对我以后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经常有些青年人,要求我教他们拉花过门,要求跟我学《击鼓骂曹》里的牌子《夜深沉》,却很少有人要求学弓法、指法这些最根本的基础技巧,好像学会了拉花过门,就成了名家,成了“胡琴圣手”。他们拉得很花哨,可是基本功还差得很远。要不注意基础练习,净顾拉花过门,越花哨越出毛病。我这么说,是不是有人也会认为我保守,怀疑我不肯教人?不是。我也不是说反对拉花过门,能虚心学习当然是好事,但要实事求是,有多高水平,就练多高的玩艺儿,不能好高骛远,学习就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观众的耳朵最厉害,你是四两还是半斤,一听就知道,人家不会因为你拉了个花过门,就认为你技艺超群了。功夫不亏人,有了瓷实的基本功,再学花过门,拉点儿花点子,还是容易的。 

    要练基本功,得首先解决练什么和怎样练的问题。胡琴的基本功,包括运弓方法、按弦方法以及各种弓法、指法的拉法等等。就拿运弓来说,又有操弓、拉弓、推弓、全弓、半弓、短弓等等。比如拉弓和推弓,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可练的,凡会拉胡琴的,还不会拉弓推弓吗?其实不然。拉胡琴声音美与不美,曲调有味儿没味儿,以及能不能再进一步提高,就全在这一拉一推的方法对不对、好不好了。拉弓和推弓并不是什么特别技巧,可是几乎所有的各种弓法技巧,都是在这一拉一推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拉弓和推弓,是胡琴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其它像各种长短弓、抖弓、颤弓、滑音、打弦等技巧,也都是基本功。要练,就得先练这些。比如拉弓、推弓,得先从空弦练起,练的时候可能枯燥一些,但是必须练,练到让拉弓、推弓的音都强弱一致了、饱满瓷实了才成,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得长期练习。 

    胡琴要练习基本功,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早年老先生们也很重视基本功,不过不这么说罢了。但是由于过去各种条件限制,没有系统的训练方法,仍离不开口传心授,不能单独练习弓法、技巧。训练时,是随着学过门学牌子一起练,先把曲调背熟,再照嘴里念的音在胡琴上找,得自己去摸索。我不是说把老的练习方法都给否定,它也有优点,是可以把拉的曲调记瓷实,又便于把握京剧曲调的风格特点,这都是优点。然而,缺点也正在于此。因为除了学习进度慢以外,更因为是把演奏方法的练习和曲调的练习,搅和在一起了。这种练习方法的结果,就造成顾得了曲调顾不了技巧,并且会形成注意力集中在曲调上,忽略了各种技巧的基本练习。我早年也是用老的练习方法,按照西皮、二黄各种板头练,后来学习小提琴,从中得到启发,吸收了它的优点,练起来速度又快,进步又大。

要注视基本功训练(2)

单独进行技巧练习,不如拉曲调痛快。比如拉弓、推弓,首先得练空弦,既单调又吵人,可是这一步非走不可。早年我学小提琴时,开始时,老师只教我拉一根 A 弦的空弦,起先我也是感觉枯燥无味,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对于如何运弓逐渐有了体会,练起来就有了兴趣。所以,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越体会越深,兴趣也就越来越大,运弓练好了,再拉曲调,真是旱香瓜——另个味儿。

也许有人要问,老早不单独练习,不是也出了梅雨田、孙佐臣吗?是的,老先生们积累了好多经验,都应该学习。可是他们也不墨守成规,也有新的创造,前面提到孙(佐臣)老教我胡琴单独练几个音,不就是在拉法上的单独练习吗?不过那时候没有一套明确而系统的训练方法。我学拉胡琴,老师让我先单独练几个音,学小提琴,老师也是先让练几个音,这都是基本功练习。我教学生,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要说有什么经验的话,这也算一条吧。

我主张胡琴练基本功,是从学小提琴中得到启发,但是也不能完全采取小提琴的练习方法。比如在练习快弓的时候,可以利用京剧曲调练习;练习抖弓,可以选择某个过门中的一段来练习。这样一来,单独练音和练习曲调结合起来,既练了技巧,又保持了京剧风格,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练习胡琴要用脑子揣摸,不能光凭人家给说一个要领就算满足了。比如,拉胡琴弓子上要有力量,老师只能教你基本运弓方法,哪儿用力,哪儿怎样活动。但到底用多大劲头,胳膊活动要使多大力气,就要靠自己去慢慢体会了。弓子的劲头是不能用秤来约的,胳膊的活动,也只有自己去练,摸别人的胳膊是摸不出来的。

学习胡琴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兴趣高了,到了非练不可的时候,就是上了“瘾”。老先生们常说,学戏、拉胡琴没瘾学不好。我学胡琴就有瘾。我以前是演员,唱老生,拉胡琴是嗓子变声以后的事。可是学胡琴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我从小时候就听父亲拉胡琴,日子长了,有了兴趣,渐渐听出门道,就受了陶冶。我父亲不是专业琴师,但酷好胡琴,跟梅雨田、孙佐臣两位老先生学过,所以他拉胡琴,既有梅派的优美也有孙派的刚劲,尤其擅长拉快弓。我童伶时期唱老生,就是父亲给我操琴。后来父亲经常去首善第一楼的“清音桌”,给龚云甫、裘桂仙、卧云居士等人伴奏。父亲拉胡琴有瘾,尤其好拉快弓,所以我拉快弓,就是受了父亲影响。此外,我拉胡琴也受了先师裘桂仙先生影响,裘老原是花脸演员,能教老生戏,又是一位胡琴名家,我跟裘老学老生,也学了胡琴。后来我拉胡琴的瘾也越来越大,就跟吃东西一样,吃出甜头来了。但是吃东西如果是狼吞虎咽,也只能说是吃饱了,什么滋味不知道。假如是细嚼慢咽,就品出滋味来了。练胡琴就得“细嚼慢咽”,越练越精,越练功夫越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