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方案》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4-04-14 发布于上海

《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方案》

图片图片

一、什么是痰?

    想知道任督二脉的穴位如何运用,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痰”?

    这里说的痰不仅仅包括肺中痰液、鼻涕等,这里指的是机体精气血津液在阴阳转化间不完全或有障碍形成的产物。这些产物(糟粕)往往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久而久之,必然显现出不同的病象。

    将耳朵上的任督二脉与五脏六腑的穴位恰当配合应用,可达到祛除体内糟粕,防病治病的目的,“痰”主要从口鼻与二便排出。

二、胆囊炎、胆石症配穴思路

图片

    中医学认为,胆腑以清泄通降为顺,凡湿热蕴结,虫积瘀阻,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均可导致肝胆之气疏泄不畅。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气郁,甚则胆汁郁滞,凝而成石则成此疾。治当疏肝利胆,通腑排石为法。

【主穴】

肝、胆、三焦、十二指肠、小肠或大肠、直肠下段、肛门。

【方义】肝、胆、三焦为表里、手足同名经,三穴向病区攻克。肝、胆开口于小肠之中,小肠、大肠上下贯通,耳压后胆囊收缩大肠蠕动,其石汇集到大肠,由肛门排出。

为加强刺激量,肝胆在耳郭耳背两面对称取穴。体弱者第一次取耳郭内单面穴,第二次两面取穴。其中胆为主穴,主穴取靠近的两个穴。换穴时其位置上、下、左、右略移动,做到胆区点面结合。

【配穴】

(1)膀胱穴取之可沟通肝胆与膀胱经之经气。

(2)脾、胃、任2(口穴下方)、任4、足阳明胃经的下关穴。

(3)耳穴的渴点(感传通上焦)、饥点(感传通中焦)、足少阳胆经胃与胆的上关穴。

(4)手少阳三焦经的耳门,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手阳明大肠经的听会。以上各组辨证配合运用,以加强刺激。

【随症加减】

① 感冒体温在37℃以上者,用肺、内鼻、任2、感冒点、退热点。

② 心悸心慌者用神门、心、任3、额上。

③中脘闷胀者,用胃、三焦、任2、任4。

④ 排气排石不畅者加用肺。

⑤ 胆石症患者背部有放射痛,疼痛部位高低不同,取穴不同,通常根据膀胱经上俞穴部位高低取相应穴位。如疼痛部位与心俞平行,取心穴或心俞,疼痛部位与肾俞平行,取肾穴或肾俞穴。

    循经取穴:胆石症患者肩部疼痛,须分析疼痛部位所属经穴,取相应经穴加督10。如腰腿部痛则取相应经穴加督4。单纯胆石症取上述基本穴或加配穴即可取得疗效,病程长或有并发症需随症加减或循经取穴。本病经耳压后,首先可使疼痛缓解,继之排石。若泥沙形或圆形结石,排出时无反应;棱形或较大结石,则有排石反应。可酌情加穴。

三、案例

图片

病例:

郑x,男,58岁,干部。1984年4月1日初诊。

    十个月前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疼痛,经诊断为胆结石,行胆囊摘除术,术后创口愈合尚可。唯右胁部仍时有疼痛,近日有加剧之势,昨复做B型超声波示:肝左叶肝管内见一个强光点,4X4mm,伴声影。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惧怕再次手术,要求耳压。刻下神疲力乏,纳谷欠香,口干口苦,面色眼球青黄,有胁肋痛,大便稀薄,舌苔厚腻,脉弦。

① 取穴:肝、胆、任2、任4、神门(促使患者排痰,疏通肝胆经之上段,有利于下段的畅通)。

4月8日:右胁肝胆区仍有隐隐作痛,耳压后吐痰较利,大便日解一次,成形。仍取肝组耳穴,重在排便排石。

② 取穴:肝、胆、三焦、十二指肠或小肠、大肠、直肠下段、肛门(以上为单面取穴)。

4月13日:上次耳压后五小时,右上腹部有气窜动,自胆区向胃部斜向窜走,并循向背部胆俞穴区,约持续20分钟左右,胆区在行气后疼痛消失。仍宗前法。

③ 取穴:双面肝胆、三焦、十二指肠、直肠下段、肛门、脾、胃、小肠、大肠、膀胱、肾、督 4。

4月29日:因出差停压半月,肝胆区无行气感,但亦无不适。

④取穴:双面肝、胆、三焦、十二指肠,直肠下段、肛门。两耳轮压后加胆募、胆俞。

5月7日:耳压后胆区行气感明显,由肝胆区至中脘,又下行至肛门,矢气频频,大便通畅。共压八次。

6月9日:复查B超,提示:肝内胆管未见扩大,原所见肝左叶胆管内之强光团消失。胆石已排,症情已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