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的纽带:《如父如子》中的血缘与情感

 童冰之语 2024-04-14 发布于北京


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是一部深受其个人经历启发的作品。他曾在访谈中坦露心迹,称女儿出生后,妻子自然而然就成为称职的母亲,而自己一直没搞清楚怎样成为一个好父亲。当朋友评说女儿与他相像时,他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个男人真正成为父亲——是血缘关系,还是日常的养育和情感投入?这份困惑和思考,成为《如父如子》创作的主题和源头。

该小说讲述了野野宫和斋木两个家庭的故事。两家人同在一家医院生产,他们的孩子被错换了。直到六年后,这个秘密才因血型检查而曝光。面对这一意外真相,两个家庭不得不有了交集,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通过这本小说,探讨亲情的本质。

1
由嫉妒引发的错误

一个不幸之人,其嫉妒与怨念能有多深?整个错位故事的根源,便是一个女人的嫉妒。当时身为护士的祥子,因再婚、抚养继子而终日忧愁。她目睹野野宫一家的幸福与富裕,这种强烈的对比令她心生不满。在嫉妒的驱使下,她做出了极端决定——调换两家孩子,以平衡自己内心的痛苦。

这一当下的举动,让她获得了某种扭曲的满足。后来,她与丈夫和继子逐渐变得亲近,于是她平静下来并开始反思,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恐惧与愧疚。

卡耐基曾提醒,适度的嫉妒和占有欲是人之常情,但当它们变得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时,便会变得危险。祥子的嫉妒心主导了她的片面判断与不当行为,从而酿成了无法挽回的错误。事实上,绿在离开医院时被告知,她因产后大出血,已无法再生育,这是她必须独自承受的悲痛。外界所见的幸福仅是表象,她婚姻和生活的真相只有她自己知道。

2
父与子

良多身为儿子,其成长背景充满挑战。他的父亲嗜赌成性,炒股、赛马致使家财散尽,家庭随之破裂,母亲离去。父亲控制欲极强,再婚后,强迫良多称呼继母为“母亲”。这些经历致使良多对亲情保持距离。他通过努力考入大学,实现独立,远离父亲与继母。然而,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他所厌恶的父亲,将儿子的优点都归结于血缘,将不足则归咎于教养。尤其是做出换回儿子的决定,也是受到父亲强调血缘重要性的影响。

对儿子庆多而言,良多是个严格的父亲,将庆多教育得彬彬有礼,但他仍旧觉得庆多过于温和,不够强势,也缺乏好胜心。当知晓庆多并非亲生时,他便将这些特质视为缺少共同基因所致。随着故事发展,良多才意识到,六年的相处已然让他们间的亲情超越血脉的联系。

良多在琉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倔强基因在琉晴身上得到传承。琉晴的桀骜不驯也挑战了良多严格的管教方式。琉晴偷偷跑回原来的家,这让良多回想起自己也曾因对亲生母亲的思念而离家出走的经历。这些都促使良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对父子关系的理解。

野野宫一家展示了血缘与日常相处对个体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在成为父亲后,往往不自觉地沿袭父辈的模式。

雄大的亲子观念与良多形成鲜明对比。他认为与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予以陪伴更为重要。他耐心且包容,愿意花费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帮孩子修好弄坏的玩具,陪孩子放风筝,挤在小浴缸里嬉戏玩闹,一同享受家庭乐趣。

同时,从雄大对待岳父的态度中,也能看出亲情的深厚已然超越了血缘的界限。有一次,两家聚在一起吃完饭,雄大不忘给岳父打包一份咖喱猪排饭,并以幽默的方式描述岳父“老糊涂,变回小孩子”。这种温馨的互动与良多和自己父亲之间的疏离形成对比。

斋木一家,显示了无论血缘如何,日常的相处与陪伴,是家庭亲情中最宝贵的。

3
母亲对亲情的解读

经历怀孕和分娩艰辛的母亲,理应与孩子有着深的血脉联系。但在不少文化里,父亲更重视血脉的延续和家族姓氏的传承。《如父如子》中,五位母亲的人物设定都更在乎养育之情。

绿,她对琉晴感到愧疚,同时也对庆多充满依恋。由于良多经常不在家,绿与庆多的关系更为紧密,她投入所有的爱来养育庆多,庆多的性格也深受她的影响。面对可能失去庆多的现实,绿甚至渴望带着庆多出走,继续平静地生活。野野宫家就像个等边三角形,绿和庆多连接的底边很短,而顶点的良多非常遥远。绿坚信,如果把庆多换成琉晴,这个三角形就会崩坏。

由佳里,这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平等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当良多质问由佳里是否能继续爱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时,她当即反驳道:“能爱啊,当然能。像或不像这种事,只有没有感受到与孩子羁绊的男人才会去纠结。”

继母信,虽良多未视她为母亲,她依然对良多兄弟俩给与特别的关爱。在良多父亲强调血缘重要性后,信告诉他:没有血缘也没关系,一起生活会处出感情,也会越来越相似。她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把他们两个抚养长大。良多后来意识到,信也遭遇过当年祥子的痛苦,即继子跟自己不亲近,而信始终坚持付出。

良多的岳母里子,性格爽朗,说话直来直去,她经常到良多家中,庆多跟她也比较亲近。她告诉良多,战争时期,寄养孩子、领养孩子都是平常的事,生儿不如养儿亲。

护士祥子,后来成为了全职主妇,与继子的关系逐渐融洽。当良多前去质问祥子时,继子挺身而出挡在前面,真心实意地想要保护继母。良多对他说,这与你无关,他则回答道:“她可是我妈呀。”这母子情深的一幕,刺激了良多进行反思。祥子的故事,是又一个因养育而建立起深厚亲情的例子。

这些母亲都在表达,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

4
夫妻关系

在探讨亲情时,除了关注父母亲子关系,还需审视这两个家庭的夫妻关系的构建。

良多与绿的关系始于一段复杂的过往。在与前女友未分手时,良多便与刚进公司的绿开始了交往。绿怀孕后,前女友在公司公开羞辱绿,最终良多与前女友分手,选择与绿成婚。良多始终认为绿是组建家庭的最佳伴侣。而绿的母亲则认为绿嫁给良多,算是高攀,还提醒绿,外界对他们的不满和嫉妒无处不在。

然而,身为家庭主妇,在与良多的相处中,绿是压抑的。良多对自己要求严格,也要求他人如此,决不允许有丝毫懈怠。所以当良多抱怨庆多不上进时,绿宣泄出了积压已久的情绪,反驳道:“有些人就算再努力,也努力不了。”事实上,绿长期以来选择对良多的严苛视而不见,才维持了家庭表面的平静与幸福。

雄大与由佳里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缘分。雄大,是一个历经挫折的技校毕业生,最终在群马成为电表查表员。他曾颠沛流离,甚至离过婚,生活因遇到由佳里而发生转变。由佳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美人,曾有众多追求者,却选择了看似平凡的雄大,这让周围人颇为惊讶。

两人的相遇发生在雄大查表时,当时由佳里正在修理游戏机,雄大伸出援手,他对机械的热爱和精通使由佳里对他产生了好感。雄大被招为上门女婿,他们接连不断地生下三个孩子。他们家中的氛围相对自由,虽生活不富裕,但他们与三个孩子以及岳父过得其乐融融。书中多次提到,雄大跟由佳里这对夫妻就像漫才组合。

了解这两对夫妻的爱情历程,有助于看清各自的家庭关系与氛围。实际上,家庭作为自主选择的组合,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同样能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写在最后

在文章的尾声,对书名加以解读。在台湾,被称作《我的意外爸爸》;在香港,则被称为《谁调换了我的父亲》。这两个译名均紧扣故事情节;而大陆译名《如父如子》,则更契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相较于“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也更具文学韵味。

日语原名若直译,即为“然后,才成为父亲”。是枝裕和在该书开头写道: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成为父亲,并非在孩子降生那刻,就自动完成的角色转变。正如雄大所言,父亲也是无可替代的工作,它需要持续的付出与成长,方能逐渐经营好这一身份。

书中的结尾描绘了两个家庭和谐且温馨的画面,“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父亲了……”喜欢这样的结局,不用明确给出答案,待合上书时,感受到淡淡的感动与温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