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趣进士---曹邦彦

 心音 2024-04-14 发布于陕西

           风趣进士---曹邦彦

曹邦彦,韩城马门原(今芝阳乡)曹家沟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署理知府。上任不久,老母去信,言称年过八十,数病齐发,媳妇亦体弱多病;无力侍奉,宜速还家。“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邦彦力辞官职还了家。在他精心奉养之下,其母寿至106岁。当时,以孝行名扬乡里,受到官府表彰。

曹公毫无“方巾气”,谈吐风趣,戏谑中带有真理,言笑中含有讽意,妙趣横生,时常笑得人前仰后俯,甚至笑出眼泪,他却冷面视之,人引不笑,更令人发笑不止。由于他为人随和,没架子,无身份,平易近人,在生活中留下了很多逸闻趣事,传为佳话。

                                                 巧出故事

   韩城习俗,每年正月间,各村要闹社火,如摆芯子、走高跷、跑竹马等,在演出中,必须有故事内容。例如南北两个村子摆故事(四人抬一木床,上面高悬着穿着戏衣的儿童,化妆成历史人物)。南村出故事《罗通扫北》,北村认为欺村压社,便要还以《十二寡妇征南》,就这样虚而实、实而虚的斗智,巧在双关、含蓄,拟物言人,拟人言理,往往尽生妙趣,深寄才思,表达见解,指出迷津,有益于世道人心。

   有一年,高家坡有社火,曹公前去看热闹,住在亲戚家,社家知其才高学博,请他出故事,他低头一想,这个村靠“推喂”(即推磨)卖面为生的人多,“推喂”和“推位”是谐音字,便出了一个“尧舜让国”的故事,说明尧舜“推位”不干,任贤为帝,既表明这个村“推喂”卖面者多的特点,又教育人要效法尧舜不以天下为私而让贤的风度,一事双关,岂不妙哉?

另一堂是“卖面”故事,他出了个《王顾左右而言他》(见《孟子》一书),这不是“迈过脸面”吗?即卖面之意。

                                               写双生子对联

曹进士村中,有一家生了“双生子”,在庆贺满月时,主人找曹写一幅大门喜联,曹以双生内容写了对联,联曰:

胸有成竹两个来        母爱为仁二人生

众贺客看了对联,似知意而又不知,请曹进士作解释,曹说:“这很明显,两个“个”字并在一起,不是“竹”字吗?上联说,他妈怀胎,是两个娃。下联说,他妈出于仁慈之心,养育两个双生子,这仁字分开写,不是“二人”吗?二人指两个小人(即婴儿)言。

   大家听后,觉得以字形寓意于中,又以意解释字形,形意相辅相成,妙不可言,不愧为进士,连声夸奖:“奇才奇才!”

                                                    曹进士道歉

 曹进士为邻人写请帖,刚要写“敬请光临”四字时,才落笔写了个“敬”字的一半“苟”字,老伴惊叫道:“死老汉,野猪把晒的谷子吃光了,你躲在屋里干啥哩?”曹公知道老伴腿有残疾,难赶走野猪,他连忙跑过去,把猪赶走,关了大门,折身回屋,继续写请帖,却忘了把“敬”字的后一半“文”字补写起来。邻人是个“睁眼瞎”,等着急用,曹进士顺手交给他。

   这张帖,主人送给本村小学老师,老师一见“苟请”二字,认为是有意看不起他,侮辱他,便怒不可遏地找主人面理。主人说:“请帖是曹进士写的……”那位年轻老师一听,想到进士的高深学问,一定不会把字写错,自己要上门去责问,反而暴露了自己学问浅,没学问的人,怎能担任老师?还是不问好些。回到学校后,把请帖贴到墙上,作为以后自己为别人写请帖的样板。

 过几天,有人请老师写请帖,老师依样画葫芦,偏不偏,这张请帖送给曹进士,曹勃然大怒,质问事主为何送帖侮辱他,事主说明这帖是请学校老师写的。曹拉事主一同到学校,他要当面教训年轻人的荒唐,当他说明来意,老师指着墙上的“请帖”说:您老别生气,你看,我是向你学来的……

  “啊?怪我!怪我!怪我笔下生错,我错怪了你,请多原谅!”曹进士连忙道歉,说明原委。老师见进士知错改错,一腔委屈化为云烟而瞬时散尽。进士这才和事主转身返家了。

  后来,这位老师对此事一再反思,得出结论,名人也会出笑话,盲目迷信名人,不加分析和思考,其实自己也有错呢。

                                            (节录于徐谦夫编著的《韩城古今名人轶事》,有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