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不惑之年: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围

 齐一摄现美 2024-04-14 发布于广东

年岁越长,越觉韶华易逝,人生短暂。孩童时,时光是按小时计算的;至于少年,时光是按日计算的;20岁以后,时光是按年计算的。而如今来看,10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的事。10年前的往事,恍若昨日,历历在目;又恍若隔世,遥不可及。


 图片

     曾听到一种说法,说是男人过了30岁以后,是感觉不到自己衰老的。故而有人说,男人至死是少年。我也是猛然看到亭亭玉立的一双女儿,惊觉时光飞逝。初到北京时,二姑娘还只是襁褓里啼哭的婴儿,如今已是满院子跑的小姑娘。而我的大姑娘,已渐渐褪去了孩童的懵懂,眼神里涌动着探索未知的渴望。

    我也曾对未知充满了无限想象,总是想远方会有什么样的风景,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如电影《东邪西毒》那句经典台词说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再翻过来,可能会觉得这边会更好,但我知道他不会听,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走一走,又怎么会甘心呢?”中国有句古话,叫“不到黄河心不死。”毛泽东主席也曾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个男人,如果热血不曾沸腾,理想不曾燃烧,又怎么算到上英雄好汉了!

    30岁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到北京生活。大学毕业以后,我在老家湘潭工作生活了五年,后来又在长沙工作生活了五年。每座城市,我都以为是“择一城、忠一事、尽一生”的城市。谁知命运之手,把我推到了风云际会、气象万千的北京。总有人问我,湘潭、长沙、北京,你更喜欢哪座城市了?我会说,我喜欢北京,喜欢长沙,也喜欢湘潭。但如果你非要问我更喜欢哪座城市,我会说更喜欢北京?因为北京是现在,是当下!而长沙和湘潭,是回忆,是过往,是纪念和信仰!

    我不想活在回忆里,也不想活在幻想里。我想活在当下,活在此刻,活在生命的真实里,活在灵魂的热爱里。王阳明37岁那年,在龙场悟道,高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于外。”苏东坡在44岁那年,在黄州悟道,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那时的王阳明和苏东坡,都身陷人生的沼泽,无法自拔。但他们的灵魂却因此升华,变得无比丰盈和强大。我以为,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围,不断突破世俗的束缚,突破名利的枷锁,突破原生家庭的创伤……。而人生最重要的突围,是突破自身思维和认知的桎梏,最终找到真实的自己。用佛家语言来说,是为“得大自在”

    我总是想,我的一双女儿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衷心希望,她们不要做父母的复制品,也不要做老师的雕刻品,更不要做世俗的衍生品。她们应该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好好的爱,认真的活。就像《大鱼海棠》那句台词所说的:“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孔子在回顾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时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说,他在15岁时就立下了求知治学的远大志向。为此,他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直到30岁才获得安身立命之本。到了40岁的时候,他豁然开悟,想明白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心中不再有任何疑惑。何谓四十不惑?我以为,不惑就是见过天地和众生之后,见到真实的自己;不惑就是看过各种相和虚妄以后,看到心中的如来。

    在我的认知里,如来从来不是佛,他是真理、是规律、是本源,是纷繁现象背后的本质。《道德经》有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杨绛先生曾写道:“生命活到极致,一定是简与静!美到极致,一定是素与雅!”这人间熙熙攘攘,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刻意交的;真正的感情,是不需要刻意经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需要刻意强求的。所以,看一个件事就要看他的本质,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灵魂!

    所以,人活着,不如简单,不如纯粹,不如真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