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属于我的旅行意义:探索与创造

 夏虫碎碎念 2024-04-14 发布于北京

在富春江边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想起我近几年的旅行,或者旅居,都是偏向于基本不看攻略,不进景区,花比较长的时间自行探索。

有的成熟徒步线路,即使有绝美的风景、巅峰的感受、刺激的体验,我却没有那么高有兴趣。合适的话去去也行,去了大概率也是不错的,不过并不渴望。

我自行探索的旅途,至少70%是非常普通的。

去年夏天去佳木斯、鹤岗、伊春的时候,每天要稍微看看工作相关,常在风景普通的路上行走,住在市区,有时晕车,大部分都吃不算好吃的普通东西。

从富阳到桐庐的富春江沿岸,有30%是无聊的公路边闻尾气,有30%是普普通通,有30%是还行吧,有10%是还不错。吃了五六家店,只有一家是好吃的。

从风景上来讲,我可能可以跳过50%不太好的阶段,也有可能错过还不错的地方;

从食物上来讲,吃了一家当地小朋友推荐的店不太好吃,一家大众点评不错的店普普通通——我刚查了一下,这两家都是小红书上比较红的店,很多攻略都会提,常常排队。而我随便路过的客人挺多的店,大众点评上名字写错了,开业多年只有5条评论,是唯一真正好吃的一家——网上没有信息。

这是一种现实。

网络信息过多过于同质化,越来越难有什么用处。现实就是大部分普普通通,旅途当中只有忍受了那70%的平淡+不舒适,才能够得到一些真实的,自己发现的,有一点点好的东西。

我不想复刻已经有的线路,去体验别人设计好的行程,去验证我已经从文字图片视频里知道的信息。

自己深入当地,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去了解景区和网红点之外,存在于互联网信息流之外的东西。

如果运气好,最后能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好路线。

这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了。

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客观上体验不如,个人感受上却远远比只是享受的旅行,或者为了追求新奇体验与极端美景去走的线路要好。

这其中的缺点,大概就是这样的创造只适合自己进行,不方便约上朋友。大部分人时间精力保贵,都不接受过程当中太多的未知,至少70%的不好。总需要适应变化,做决策,总有人要妥协。

我好像是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慢慢转向喜欢这样的旅行。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创造,一种开新地图的快乐。

相关旧文:

佳木斯的物价与收入

吃在佳木斯、鹤岗、伊春

想到了有钱之后怎么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