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瓶车火灾”频发,如何防范自救?

 ha888cz 2024-04-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近年来,随着电瓶车使用的普遍化,由此引发的起火事故屡屡发生。

作为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的该类病人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电动车,已成为一种新型火灾事故的“肇事者”(图1)。

图片

图1  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2015~2021年数据(BEBBC代表电动车火焰烧伤)

电动车为啥会着火

电动车的电池主要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常见的电动车起火是锂电池过充或短路造成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充主要发生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会蓄积大量的热量,当过充时间长,电池内部出现短路,从而产生起火爆炸。但短路也可以出现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比如高温天气导致电池温度过高,电池间隔膜损坏,引起短路而爆炸

为何难以灭火

电动车起火用泼水、灭火器、沙土等基本的灭火手段基本无效,即使倾盆大雨也无法扑灭,通常要待化学反应结束后,火焰才会熄灭。而且,电池容量越大,这一化学过程越长,越容易引燃周围物品,过火面积大。

火灾发生的特点

电动车火灾发生主要的特点包括五方面:

1、好发于夜间睡眠时

2、群居、高密度居住地频发。

3、容易导致群体烧伤和吸入性损伤

4、死亡率

5、社会影响

约89%的电动车火灾发生在晚上7点至晨7点间,入睡前将电池带入家中充电,无异于将“定时炸弹”放在身边。且入睡后,不易察觉火情,发现火情后逃生困难。

电动车引发火焰后,逃生通道受阻也是常见现象,对于群居或密集居住区域得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是“前有险情,后无逃路”,容易演变为群体性灾害事件。

火势蔓延,烟雾弥漫,吸入性损伤发生率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烧伤。吸入性损伤是因热力、烟雾吸入气道,造成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损伤,以及全身化学中毒。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48%-86%,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应对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火情,及时撤离,同时切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沉着冷静,确定好安全逃生通道。

2、不要大喊大叫,湿毛巾或湿衣服捂着口鼻,呼吸小而浅,弯腰迅速撤离。

3、烟雾较大较浓时,宜用膝、肘匍匐前进,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新鲜空气。

4、高层住户切忌乘坐电梯逃生,低层用户可通过窗户逃生,可使用窗帘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用于滑绳自救,绝对不能盲目跳楼,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如果发现身上着火,不要惊慌,千万不可跑动或用手拍打,因为这样会加速氧气的补充,火势更旺,应赶紧脱掉衣物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6、有条件要及时联系119消防救援。

如何减少这类灾害

电动车火灾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贻害巨大,为减少这类烧伤的发生,应该把预防对象定位在高危人群和高危地点。比如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外卖、快递从业人员就是高危人群,而群居或密集居住区域、和停放电瓶车区域就是高危地点。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查排摸和科普宣教,尽量预防和降低这一类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每个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公民,都应该遵守以下几点规则:

1. 电动自行车不能推进电梯,要在小区集中存放,不能停放在消防通道上。

2. 电动自行车在小区集中充电,充电地安置消防监测和灭火装置,此外充电器使用原装配套,不要随意乱用,因为原装充电器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适配。

3. 没有小区集中点的,切忌在家门口、楼梯、过道等消防通道中充电。

4. 电动自行车电池定期检修,禁止改装原装电池以增加行驶距离,因为电池尺寸和连接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内部电池晃动,短路和爆炸风险增加。

5. 禁止睡觉后,家中放置电瓶车电池充电。

6. 避免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电池,同时也不要让电池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

7. 电动车电池的寿命一般为1-2年,如果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有肉眼可见的鼓包和变形,或者出现“一充就满,一用就光”的现象,也是电池硫化最典型的特征,需要及时更换电池。

当然,家中没有电动自行车的公民,也应该尽到公民的监督义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要及时向社区居委会等管理部门反映。

图片

专家门诊时间

刘  琰 主任医师 灼伤整形科 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王志勇 主任医师 灼伤整形科 每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原  博 副主任医师 灼伤整形科 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特约专家门诊(含激光治疗)

王西樵 副主任医师 灼伤整形科 每周五下午、周六下午

图片

参考文献:

1.《一年1.8万起,57人死亡!这类火灾事故太可怕……》 2022年3月3日 澎湃新闻

    2.Wang X, Tian M, Zheng L, Qiao L, Liu Y, Yuan B.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lame burns caused by electric bicycle battery chargers: results from a 7-year experience. J Int Med Res. 2024. 52(4): 3000605241233955.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