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唱歌联想到和而不同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4-04-14 发布于山东

从唱歌联想到和而不同

作者:范沛然

退休后爱上了唱歌,从中获取了乐趣,也产生了若干有趣的联想。

单调一词,人们习惯把它当形容词用,意指单一丶重复而缺少变化,多为贬义。其近义词有枯燥丶乏味、贫乏、单一、无趣等。但单调也可作名词用,在音乐、词牌、人事调动中都可见到。

在音乐术语中,单调是一种音乐形式,其特征是仅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而不包含对位声部、衬托句或伴奏等其他声部,常见于古代音乐和许多民歌之中。它的对称形式是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从单调到复调及和声,是音乐史上的巨大进步。何为复调?是指多重声部的组合,每个声部都相对独立,合成时则各自表现个性,组合起来又格外动听这样一种音乐。它的组合是巧妙的,不仅让各声部保持各自特色,诸多声部又环环相扣,从而产生优势叠加和轰动效应。和声与此类似,大家只要

闭目想想《黄河大合唱》那气吞山河、排山倒海的气势就能感悟。

从复调及和声出发,很容易联想到和而不同一词。现在和而不同已成成语,属褒义。它最早见于《论语》和《左传》。孔老夫子是发明人之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意?君子可以与周围保持和谐氛围,但对任何事物都保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无个人主见,只会跟风从众,表面上喜喜哈哈很一致,骨子里并不真正和谐团结。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蜂起,天下纷争,产生和而不同的主张有其必然性。孔子是教育家,他强调的“六艺”中包含音乐。他主张和而不同与音乐有无关系不得而知。与孔子同时代的晏子与齐景公有段著名的对话,也提到和而不同,则肯定与音乐相关。晏子说:用五味来烹调鱼肉成美食,用五声来协调琴瑟成美乐。若用水来调和水,谁吃得下去?用一根弦总是弹一个音,谁听得下去?讲得非常精彩!

和而不同的近义词是求同存异,反义词是同流合污。和而不同包含了兼容并包的大度,是一个十分高峻的境界。今天来强调和而不同,仍不失其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首先,和而不同仍然是当今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千差万别。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多样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追求和谐,必然是差异的平衡和多样性的逐步趋同。大千世界的生机正源于多样性的共存和协调,绝非单一事物的堆积和重复。

其次,它与天人合一的精神相契合,相呼应。和而不同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与可持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再次,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统一命名为中华民族,是梁启超先生的伟大贡献。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保持各自特色和创新,又和睦相处,互爱共进。一部中华史,煌煌五千年,正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容天纳地包容精神的卓然体现!

最后,它是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而不同强调在社会的多元性中寻求统一,在差异性中寻求和谐。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政治理念正由此而来。大千世界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矛盾重重,时时会有文化差异和价值冲突。怎么办?恃强凌弱、一家独大、异己格除肯定不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中华智慧,既体现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髓,又弘扬了厚德载物、至爱包容的博大胸怀。

和而不同的升华应当是美美与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白话来表达就是,人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承认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然后将各自创造的美有机结合,使无数个体美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和创造,直臻大美境界。这不就是孔老夫子毕生追求的大同之美么?显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美美与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美美与共,是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正是和而不同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笔者忽然联想到唐诗宋词和《红楼梦》。唐诗中人们推崇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但丝毫不掩盖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星孟浩然,诗鬼李贺,诗魂李商隐的成就与光辉。宋词中成就最著影响最大的当属苏辛,开豪放派一代词风,评价最高。但人们同样不吝啬对婉约派李清照、柳永、晏殊和李煜的美评:清丽典雅,细腻功人。至于豪放婉约两者兼具的范仲淹,更是为后世所推崇,称之为有宋以来第一等人物。读者无数的《红楼梦》,人们最关心称道的当然是宝黛二位主角,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仍然可以去欣赏勇晴雯,敏探春,俏平儿,慧紫鹃,憨湘云等一众栩栩如生的人物。即使是工于心计,下场可悲的悍凤姐,也有哲人看出其具有管理才能。有位评论家曾言:双峰对峙,非如此不足以况情场之盛;百花齐放,非如此不足以极文苑之美。

信哉!

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和光辉灿烂的未来追求,都是拒绝单调而拥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当然,也会有固守单调者,只能尊重其“敝帚自珍。但此类人肯定不会太多。

和而不同具有客观性,群众性和实践性,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诚然,没有客观公正的远见卓识,没有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没有容天纳地的大度雅量,没有坚定奋进的文化自信,是断然做不到的。

范沛然写于2024年4月14日

特邀作家、诗人简介:范沛然,1944年11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共产党员。1963~196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习。曾在江苏如东县农村和基层锻炼,后长期在南京外贸部门和市政府机关工作,曾任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退休前为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该同志一贯注重理论学习,对文学历史感兴趣,业余也有创作诗词的爱好。2017年创作的“我爱山东”长诗,在《淡味茶》发表后,曾引起很大关注和好评。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205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