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红釉?长沙窑真令人大开眼界!

 海棠盈香 2024-04-14 发布于北京
去博物馆,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看到闻名已久却总也不得见的文物,另一种则是看闻所未闻却令人大开眼界的文物。
之前发过5篇#湖南#长沙行了,今天来说在长沙的博物馆最令我大开眼界的一件文物,来自唐朝的红釉瓷器
纯白与鲜红瓷器,是我国古人长久的追求。
我一直以为直到明朝,才有了红色瓷器——釉里红和宝石红。
没想到唐朝就有了红色瓷器,来自长沙窑
以前发过多篇唐朝的瓷器,原以为唐朝南青北白,各占半壁江山,没想到长沙窑彩瓷能与之三足鼎立——南青北白长沙彩!
今天就来了解长沙窑,先来看这件令我大开眼界的唐朝红釉瓷壶吧!

这件执壶釉色呈玫瑰紫红色,其上还有绿色星点。

与釉里红相同,这件也是金属元素为呈色剂。

铜红釉其实是长沙窑首创的,产品极为稀少(我只见此一见),弥足珍贵。

其实,这一件说不定是意外的事故。当时应该是想烧绿釉,结果意外烧出了红色。
唐朝是有绿釉的,唐三彩中绿就是主色调之一,瓷器也有绿釉,这是一种成熟的釉色。

红与绿在烧制氧气量上有差异,但古代哪会控制氧气量,所以烧绿釉时意外烧出了红色。
但是当时可能并不知道红色是怎么烧出来的。
你问他氧气量?他也不懂啊!
可参考:郎窑红烧失败了,变成郎窑绿价值更高?
来了解一下长沙窑吧~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是唐代潭州(今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兴起于安史之乱之后的8世纪中期,鼎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
它是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格局。其釉色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青釉、酱釉、白釉、绿釉、黑釉、红釉以及窑变釉。
长沙窑还在单色釉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双色釉、复合釉以及多彩釉。
上面发了红与绿&白,再来看一下其他颜色~

长沙窑的装饰也与当时的南青北白有很大差异,以釉下多彩工艺为基础,借鉴了中国书画的笔墨传统,以形写意,讲究韵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开创了彩瓷文化先河。

不过这种国画写意的风格,并没有怎么流行下去。

到了元明清,瓷器上的绘画还是以工笔画为主流。

龙、凤、花鸟等题材在长沙窑瓷器中也很常见。

除了画,长沙窑还以诗闻名。
瓷器上很多诗,史籍上并没有收录!

长沙窑的装饰手法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模印贴花,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各种题材。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印模。做的时候把贴花贴上去,再上釉。

这种模印贴花一方面增强了瓷器的装饰性,更重要的一方面,让瓷器制作更加快捷,纹饰啪一下贴上去,成了!让批量流水线生产成为可能。
而且,还可以私人定制,你要什么花,我就做什么模,贴什么花。

当然,除了在瓷器上制作上可量产,在烧制上也就是窑的制作上也得跟得上才行。
火本是向上烧的,长沙窑的构造是斜向上的很长的长龙型的,让火向斜向上方向烧,这样一窑能烧1万件瓷器出来!不仅大大降低了瓷器的成本,也能降低瓷器的定价呀!
其他窑很多是以匣烧为主,把瓷器放在匣子里,一次只能烧少数几件,当然人家能烧大件瓷器,长沙窑以碗、碟这种小件日常用瓷为主。

因为长沙窑超强的的生产力,鼎盛时期,长沙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各地、远至非洲,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
长沙窑瓷器通过水运,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被称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朝时期的一艘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但唐代这个船叫什么名字,现在不知道哈,黑石号是现代人的命名)

黑石号的结构为阿拉伯的缝合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

其中长沙窑瓷56500+件,器型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

这些瓷器有些保存得非常完好,碗叠在一起放在类似于泡菜坛子的大罐子里面,再用棉花填充空隙,如果坛子没有破碎,里面的瓷器就能保存完好。

其中碗是下面这样式儿的~还挺好看的,颜色如新!

没想到,在唐朝时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人可以用中国这样的瓷碗吃饭!

看着这些光亮如新的瓷器,难以相信它们是从唐代走过来了!

瓷器,万年不变,永不回头!

就是说,瓷器只要你不打碎它,它永远能保持原本的状态。

但,它再也回不到之前泥巴的状态了。

(玻璃融了就能做出新的玻璃来,所以玻璃能回收,但没回收瓷器的)

最后,长沙窑瓷器上最著名的诗,你知道是什么吗?在上图上找找~提示:C位左边偏下一点那件~
本篇内容来自长沙博物馆通史展的唐朝部分。湖南博物院通史展也用了很大的空间来展示长沙窑,以后再分享~
>>长沙3家一级博物馆,这些展值得一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