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闻范曾:关于作品与人品,从南昌大学的题字、雄安新区的短文说起

 萧十一郎1993 2024-04-14 发布于江西

大家晚上好,我是萧十一郎,性别男,爱好书法。一个专注思想成长、喜欢读书码字的90后高校法学老师兼职律师。                 

范曾者,江苏南通人也,南通范氏世家传人,生于民国二十七年,被誉为华夏近代大儒、书画巨匠、国学大师者。

我知晓范曾大师之名,还是进入南昌大学以后,记忆中有先后两次。而大师第四次喜结良缘,宣告天下,也是我第四次听闻大师之名。

第一次是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图书馆的题字得知范曾大名,我自幼爱读书,小时候没书看,进入大学后,也喜欢经常泡图书馆。前湖校区的图书馆是我当时见过最高大上的“书城”,乡野小孩,非常敬仰。因此对图书馆也就格外关注,题词当然不能错过。

说来惭愧,刚到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三个题字认识,但左下角的题字人三个词一时半会没认出来,是连蒙带猜,辨认出“范曾题”。后来我求证了一下,确实是范曾大师所题。

至于这题字的水平,我不是书画专业人士,没有专业意见可以发表,从个人感官而言,有题字的水平。

当然,对于艺术作品,见仁见智,高下之别,雅俗之分,在大众也在个人。

2006年新馆落成,范曾赠墨

第二次听闻范曾之名,说来也巧,还是在前湖校区。
地点是前湖之风讲坛,具体时间不太记得,应该是大学二三年级。一位女艺术家来前湖之风开讲,于是我也附庸风雅一回。在这次讲坛上,女艺术家没有直接提及范曾大师的名讳,反而是从范和范的几位恩师之间恩怨出发,多讲了几句,听其弦外之声,对范意见很大。
我当时还以为是文人相轻,因为我对范以及这位女艺术家都不太了解。
不过直到今天为止,对他们也还是不太了解。
第三次听闻范曾大师的名字,源自20174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规划出台后,范曾老先生很快写了一篇短文,其名曰:我向往雄安。全文如下:

范曾:我向往雄安

引言:41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建设雄安新区之指示,雄才大略,令人欢欣鼓舞。余心中所呈现者辉煌灿烂如日出之江花,爰引短文以志:

一、人类聚居之城市可大分为二:1、自由发展城市;2、设计城市。雄安将是自600年前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后最伟大的设计城市。

二、它将比世界历史上任何名城都伟大而雄阔、庄肃而安详,千年大计,意味着一切高瞻远瞩,不作任何临时之计。

三、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而美奂的自由发展城市往往大章法不始于肇创,以此,应变者多,火来水灭,水来土挡,不似设计城市之按部就班,从容应对。

四、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为基座,雄安有成为世界第一伟大城市的文化积淀,它不以炫耀烟云过眼的财富为目的。

五、雄安把民生问题作为第一之追求,一切工作之中心在于此。而且目光不限于雄安,放眼全国、全世界。

六、人文荟萃而不会臃塞累赘,繁荣绚丽而弃绝庸俗奢靡。

七、白洋淀成为映晔城市倒影的大浸巨泽,而且苟有城市标志,应树立于淀中,诗经所谓:“宛在水中央”。

八、雄安从起步,便自信独立,不寻找任何城市为参照系。人之优点用于我,或成缺点;我之优点,人欲搬用,亦如邯郸学步。独立不二,是它的美质,不可复制。

九、生活自然化,自然艺术化,这是现代城市之最高境,雄安将成为典范。

十、推动内需,发展外贸自不待言。

十一、摸石头过河将成为光辉的历史记忆,雄安的建设则是依航标入海。

十二、引领社会正能量之风尚,削除庸俗“时尚”对社会之侵蚀。

十三、它将是东方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的文化瑰宝。

十四、孟子有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雄安是神圣的、光辉的、充实的。

我向往雄安,十三亿中国人民向往雄安。

范曾

201746日于北京

这篇短文洋洋洒洒七百字不到,但语气之恭敬、用意之明显、姿态之可观,堪称无以复加。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八旬老人、大儒巨匠、亿万身家的慈善家之手,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背后的原因似乎反而更好理解了。
因为某种不可言说的需要。
说实话,这篇短文当时可把我雷倒了,于是前两次对范曾的记忆瞬间被激活,然后特意去找资料了解一些范曾大师,尤其是关于其作品与人品的事迹。
客观而言,大师的作品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我的依据有二,其一,范曾大师的师门很强大,据公开资料显示,指导范曾的绘画恩师有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这些人物都是公认的艺术大家,范曾大师授业于这些大家,一招半式肯定可以传承。其二是海内外的收藏家以及海外不同国家对大师的肯定,比如说日本、美国以及法国对大师作品的收藏及展览。
作品可以可观评价,人品有没有客观标准呢?德才如何取舍?作品与人品之间又该如何评判呢?
窃以为,人品虽属道德层面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比如说法律、比如说公序良俗。但这些标准较为相对,且不唯一。
人本身是复杂而又具有多面性的综合体,人心更是一个微妙难言的领域。因此,作品和人品并无必然关联。
比如说,金庸先生的著名表哥、诗人徐志摩,他先是移情别恋,抛弃发妻张幼仪,后来又狂追人妻陆小曼,被鲁迅公开骂作“流氓”,被恩师梁启超在婚礼上痛斥。
是故,网络有评论:极品渣男徐志摩。
但不可否认的是,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仍有价值,也可以作为教材入选标准教科书,以教育党国青年。
为何会这样呢?
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徐志摩的人品或许有争议,但其部分作品中所弘扬的价值观基本是没有争议的,也是值得传承的。
从价值观的角度而言,大师的短文似乎就值得商榷了。
大家可以大声朗诵几遍前面的短文,相信定有所获,比如关于神圣、光辉和伟大的背后。

自由思考,理性服从

90后高校法学老师,兼职律师,思想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