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地理坐标:昆仑和斟灌之墟

 blogliou 2021-08-11

关于昆仑与埃及金字塔的联系,很早前就有多人做过猜想。罗法老把这个猜想向前推进了一步,把昆仑与吉萨胡夫金字塔联系了起来,并对“昆”和“仑”字进行初步了猜想。笔者基于此,详细考察了古王国第四王朝胡夫法老的椭圆圈名、荷鲁斯名和两女神名,以及胡夫的家族关系,准确验证出胡夫名字就是“昆吾”,而古埃及法老金字塔前必有神道和靠近尼罗河的河谷祭祀庙。这一组墓葬祭祀建筑群就是“仑”字原型。再结合《山海经》等典籍关于昆仑位置的地理描述,从而把“猜想”升级为“发现”,最终通过文字考证和古埃及文物和历史对比,实现对昆仑的验证和确证。

(仑字原型,无与伦比)

笔者继续考证胡夫家族确实就是中国典籍记载的昆吾氏家族,昆吾是己姓起源,他的几个继任者的名字分别是董、苏、温、顾等。胡夫的父亲斯尼夫鲁就是昆吾的爸爸陆终,胡夫的母亲海特裴莉斯一世就是昆吾的母亲女馈。从而,从家族世系上更一步验证和确证了胡夫就是昆吾!

笔者后来又通过斟灌之墟考证,“发现”了帝王谷的地形就是“虚”的字形。

在埃及第一中间期之后,重新统一埃及、建立中王国的曼图霍特普二世就是夏国王斟灌氏。他的墓葬在底比斯卡尔纳克神庙对面的达尔·巴赫里(Deir el-Bahri)。达尔·巴赫里位于帝王谷入口附近,背靠帝王谷金字塔主峰,三面环山,贴近卡尔纳克神庙到帝王谷入口处的中轴线。曼图霍特普二世最雄心勃勃和具有创新的建筑工程是他的大型祭祀神庙。此即《竹书纪年》记载的和帝丘(底比斯)在一起的“斟灌之墟”。在第十九世纪早期,曼图霍特普二世神庙完全被碎片覆盖,直到1859年,该神庙的多廊柱大殿才被挖掘发现。1898年,曼图霍特普二世戴红冠的黑色坐姿雕像在该地被挖掘出。与古王国祭祀神庙类似,曼图霍特普二世神庙也是由两个神庙组成,其中一个是接近尼罗河谷耕地的山谷寺。在山谷寺和高地祭祀庙宇之间有一条1.2千米长的堤道相连。堤道两边是很宽广的庭院。高地的祭祀神庙前面部分是献给战神孟图-拉(Monthu-Ra),这是太阳神拉和底比斯地方神祗孟图合并的神祗。沿着庙宇中心轴线有斜坡通向上层露台,这个斜坡今天仍然可见。在祭祀神庙核心的后面部分有一个开放庭院和一个献给阿蒙-拉(Amun-Ra)的八角形柱子支撑的大殿,这也是被神话国王的朝拜祭祀中心。大殿直接切入进后面的悬崖。在开放庭院的中心有一个通往地下大型墓室的150米长地道,考古学家在这个部分发现了六个辛努塞尔特三世的雕像,前面已看到辛努塞尔特三世雕像腰前系有蔽膝。地道通往的墓室无疑是属于国王的,墓室墙壁内衬红色花岗岩,有个尖顶。墓室地上有一个木棺和软膏船腐朽后留下的痕迹。大部分陪葬品已经被盗,发现的物品还有一个权杖、几只箭,以及几个船、粮仓和面包房模型。粮仓和房屋模型与中国汉代陶器模型类似。

(斟灌之墟地基遗址)

(曼图霍特普二世)

这个神庙的许多创新标志着与古王国时代金字塔建筑群模式(仑)的决裂。并预示了新王国时代“百万年神庙”(Temples of Millions of Years)的出现,因此曼图霍特普二世神庙是550年后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三世神庙修建的主要灵感来源。然而这个神庙的最意义深远的创新不在建筑方面而是在宗教方面。首先,国王不再作为献祭供品的接受人,而是扮演向神祗阿蒙-瑞献供的角色,这是观念转变的最早神庙。保存下来的浮雕显示被神话的国王被上下埃及的主要神祗奈赫贝特、瓦吉特、荷鲁斯、赛特所包围。神祗们向国王献棕榈树枝。在古王国时代,国王是金字塔建筑群的主人,但现在国王被降格为依赖于神祗祝愿的人间统治者,国王的不朽不再是与生俱来,而是依赖神祗们的授予。第二,庙宇把国王等同于欧里西斯,庙宇的装饰和皇室雕像在强调去世的法老是欧西里斯。这也是后来许多法老陪葬雕像的观念表现。欧西里斯本来也是底比斯的一个地方神祗,从第五王朝开始兴起欧西里斯崇拜,从第十一王朝和之后,欧西里斯崇拜越来越重要。第三,庙宇的装饰是底比斯本地艺术工匠们的作品,人物有大嘴唇和大眼睛,清瘦身体,是这个庙宇的主流艺术形式。与此对比,曼图霍特普二世妻子的小房子(道门)则是由孟菲斯工匠们完成,体现的是古王国时期的习惯和标准。这一艺术风格的分裂在整个第一中间期也有观察到,这也是埃及政治分裂的体现。每年底比斯的“美丽山谷节”(寒食节原型),阿蒙雕像坐在圣船上都要巡游底比斯西岸的诸法老神庙,而曼图霍特普二世神庙则成了最后的目的地。

(斟灌之墟地面和地下部分示意图)

曼图霍特普二世(斟灌)的业绩和英名在后世埃及人的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仍被视为古埃及最有影响的法老之一。第十八王朝早期的国王们特别是阿蒙霍特普一世(夏国王帝宇)把自己视为曼图霍特普二世的继承人,因为他继位之时,埃及刚刚摆脱了喜克索斯人的统治而重新复国。新王国真正奠基认图特摩斯一世(夏国王帝杼),则在斟灌之墟背靠的山峰背后山谷里开始挖掘岩石墓室,以后新王国时期帝王纷纷效仿,在帝王谷中挖掘墓室作为自己埋葬地。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夏国王帝芬)为了表示对曼图霍特普二世的尊敬,在卢克索(底比斯)西岸达尔·巴赫里(Deir el-Bahri)的曼图霍特普二世的神庙旁边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神庙,这座神庙的内部结构如墙壁上的浮雕、绘画甚至内容皆效仿于曼图霍特普二世的那座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与第十一王朝曼图霍特普二世祭祀神庙紧挨在一起。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依山崖谷地,背后紧贴陡峭的山崖,呈阶梯状三层露台,大约有30米高。露台通过长长的斜坡链接。其中第三层与悬崖连为一体。极为宏伟壮丽,被称为“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古迹”。《发现夏朝》考证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就是帝芬修建的圜土。

(帝芬的雕像和名字)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圜土,左是斟灌之墟)

(斟灌之墟和帝芬神庙全景,左侧为贵族谷)

虽然曼图霍特普(斟灌)的神庙被作为参照模型,然而两个建筑结构在许多方面显著不同。不同于曼图霍特普神庙的中心结构模式,哈特谢普苏特神庙采用了很长的廊柱露台。多层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采用了经典的底比斯建筑形式,有塔门、庭院、多柱大厅、礼拜堂和圣殿等。该地发生过恐怖分子大屠杀事件。1997年11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在这个神庙的入口处,6名藏身在山洞中的阿拉伯原教旨主义分子冲下山,端着冲锋枪向游客疯狂扫射,当场有62人被打死,多数是外国游客,20多人受伤。凶手在驾车逃跑的途中与闻讯赶赶来的警察展开枪战,被全部击毙。

(帝芬神庙布局)

《竹书纪年》记“(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在中国过去解释中,多把“圜(huán)土”解释成监狱。《周礼》记载,西周设“司圜”之职,《周礼.秋官.大司寇》载:“以圜土聚罢民。”这被后人解读为夏朝实行“圜土之制”,以关押犯人并监督其劳役。圜的本意是环绕。从圜的字形来看,与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很相似。圜字圆圈里上面的“四”字形应是第三层露台廊柱的象形,下面似乎有斜坡和露台象形符号。可以判断《竹书纪年》记载的帝芬做圜土正是哈特谢普苏特修建她的祭祀神庙,有可能使用了一些犯人参与劳动。《周礼》记载的“以圜土聚罢民”或应解读为“聚集罢民修建圜土”。其后圜土或成了宗庙建筑的指称。

(斟灌之墟和芬神庙,北侧视角)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底层露台最后边左侧的石廊柱上绘有把方尖碑从阿斯旺采石场运往底比斯的情景,右侧的石廊柱上绘有捕鸟的场景。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露台的斜坡有200米长。在第二层露台最后边,最左侧是哈索尔礼拜堂(Chapel of Hathor),这也是一个多柱大厅,描绘有母牛形象的哈索尔正在给女王喂奶的浮雕。哈索尔礼拜堂的隔壁是朋特廊柱(Punt Colonnade),上面有许多与朋特有关的浮雕。斜坡右侧是北边廊柱(North Colonnade),有女王出生故事浮雕,描绘她是“阿蒙神之女”。最右侧即北边廊柱的隔壁,是阿努比斯礼拜堂(Chapel of Anbuis),该殿壁画颜色仍然艳丽,描绘哈特谢普苏特与阿蒙、拉、阿努比斯、哈索尔等神祗在一起的情景。连接第二层和第三层露台的斜坡两边起点有两个荷鲁斯鹰雕像。在第三层前面是个廊柱厅,每根廊柱前都有一尊哈特谢普苏特雕像,女王头戴双冠,双手交叉握连枷、弯钩与安卡复合的权杖,是欧西里斯造型雕像。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八尊女王雕像。第三层露台的中间部分是阿蒙庭院。

(帝芬的欧西里斯造型雕像)

(帝芬神庙-圜土)

从第三层露台向底比斯看,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中轴线基本与卡尔纳克神庙中轴线重合。可以看到对岸卡尔纳克神庙前的方尖碑。

(帝芬神庙前的斜坡道)

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时期,启动了许多伟大工程的建设,包括许多庙宇,和第一个在帝王谷开挖的陵墓。但是他最伟大的工程是在建筑师伊涅尼(Ineni)监督之下,大规模扩建卡尔纳克神庙。卡尔纳克神庙也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该神庙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底比斯阿蒙神庙始建于中王国第十二王朝辛奴塞尔特一世(元康)时期,新王国时期开始大规模扩建,至希腊人统治结束。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大加扩建,这个王朝的几乎每一位法老向这个神庙增加一些东西,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续有增修。到新王国末期,它已拥有10座门楼(古埃及一般庙宇仅有1座门楼),各座门楼又有相应的柱厅或庭院。全庙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东西轴向布置,先后重叠门楼6座,又从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门楼4座。主殿有十分壮观的柱子,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有《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石战役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卡尔纳克神庙第一塔门)

(美丽山谷节期间,祭坛抬圣船到对岸法老们的祭祀庙游行,刚走出卡尔纳克神庙3D画像)

第十九王朝时期扩建的卡尔纳克圣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其尺寸和数字都是惊人的。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圣殿,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尔纳克圣殿的大柱厅(The Great Hypostyle Hall),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竖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形状,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殿内石柱有如原始森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


(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大殿)

再回到“虚”字问题上,虚下面实际有个“丘”字形,甲骨文和金文的“丘”就是两个金字塔或墓葬象形。

虚:, 求:

所以“虚”下面的“丘”就是特指达尔·巴赫里的金字塔形的斟灌之墟和帝芬神庙。而上面部分则是指帝王谷周边山形。尤其是斟灌之墟和帝芬神庙背靠山崖上的八字形两撇,至少历经4000年保存到现在,惟妙惟肖!

笔者有一次与国家博物馆的一位老师交流,他当即打开笔记本上的谷哥地图,找到帝王谷,进行比对。经过旋转拉低视角,就呈现出“虚”的字形。看过之后,他说:“这晚上要睡不着觉了!这事情牵扯太大了!”随后,又讨论了古人是否能完整看到这个形状,笔者认为河对岸有卡尔纳克神庙,其塔门有几十米高,站在塔门上可以看到对岸的地形。或者在竖起方尖碑时,或者再结合实地地形勘察,是完全能够描绘出“虚”这个形状的。

所以,昆仑对应胡夫金字塔,和斟灌之墟对应帝王谷(中国记载帝丘),这就找到了夏朝所在地和《山海经》中记载昆仑的准确地标。打开了解读《山海经》地理的大门。笔者在考证昆仑过程中,赵自强先生曾在兵策儒剑博客反对昆仑是胡夫金字塔的说法,他认为昆仑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或火山。笔者回复赵自强先生评论后,他在新浪博客上于2012-01-17日发布一篇博文,再次就昆仑问题与笔者辩论:《昆仑指金字塔吗——答兵策儒剑问》_赵自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ed2760102dvkw.html ,笔者当时回复说:

其他问题分歧不大。可能主要在昆仑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广义的昆仑和一个狭义的昆仑。而狭义的昆仑主要指昆仑之丘和昆仑之虚。根据古籍描述昆仑之丘地基应为四方的。该如何理解? 至于广义的昆仑是否存在,以及何指,说昆仑是泛指火山,目前我感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有不少人对昆仑、昆仑山、昆仑丘、昆仑虚等这些概念仍然不清,现在再次总结笔者考证结果如下:

  • 丘:是两个金字塔象形,最初是指萨卡拉墓葬区,即商丘。

  • 虚:帝王谷象形,最初就是指帝王谷墓葬区。虚下的丘,特指斟灌墓庙塔和帝芬神庙。

  • 丘和虚都表示墓葬,后来演变为通用指墓葬。

  • 仑:埃及法老金字塔和神庙等祭祀建筑群合称。

  • 昆仑:特指胡夫金字塔祭祀建筑群。类似有温仑(孟卡拉金字塔)、苏仑(哈夫拉金字塔)。

  • 昆仑丘和昆仑虚:意思与昆仑等同,都是指胡夫金字塔墓葬。

  • 陵:最初是吉萨三大金字塔墓葬区的平面布局。

  • 昆仑山:特指连成山形的吉萨三大金字塔。(参考附后夏朝地图)

昆仑最终考证成功,有多人的贡献。然而有人企图据为己有,甚至有人妄称考证昆仑只有一人,就是他。2016-03-02日,为阻止某人企图对昆仑考证的抄袭,笔者又在新浪博客上发布了关于昆仑考证过程的来源去脉:仑字原型与昆仑虚考证过程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2w163.html 。这篇文章提供了大量信息,有的人看到后,以为找到了破解《山海经》的法宝。然则,迄今为止,所谓破解或解读《山海经》书籍早已经成百上千,基本上没有靠谱的。笔者唯有看过王红旗先生文章后,虽然不认同他的结论,但是他科学治学方法和态度,包括周档案馆丢失的考证,都是非常欣赏的。没有科学方法论和艰苦的考证,企图投机取巧或抄袭,即使有了昆仑和斟灌之墟这两个地标,也是惘然!


注:本文中斟灌之墟部分内容,笔者2015年就已完成,并写进《鹰蛇之夏》全本里,存于国家著作权登记局。《发现夏朝》精华本不能尽收。现在发布于微信号,以飨读者。本文对所有公众号开放转载。

(古埃及船欣赏: Egyptian tomb painting from 1450 BCE)


参考:

夏朝地图

发现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游纪实(11)一一伟大震撼的夏故宫

发现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游纪实(14)一一清明节古埃及起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