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渐华 2024-04-15 发布于山东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追风者》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由于国民政府一再延误交付钨矿的时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代表来华催促,要国府赔偿130万马克违约金,并打算用这笔钱向苏区购买钨矿。

而苏区特工也知道德国代表来华,并设计调离守候在附近的国民党特务,与德国代表进行了短暂的对话。但由于国民政府的限制,德国代表表示无法与苏区合作,并建议他去找粤军领导人陈济棠。

电视剧演得很精彩,但编剧弄出一个大笑话。根据台词推测,事情发生在国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大“围剿”前夕,当时的苏区特工绝对不可能直接去找德国人来买钨矿,原因非常简单——运不出去。

中央苏区已经被“围剿”了两次,四周都被国军和地方势力包围,封锁非常严密,连正常的生活物资都不让进出,更别说价值如此之高、又能为苏区续命的钨矿。退一万步说,即便矿能交到德国人手里,国民政府也绝对不会眼看德国人给苏区送钱而坐视不理。

另外,当时苏区北面和西面是国民党中央军,而东面和南面则是派系不同的两支粤军,他们均与老蒋有很深的矛盾。擅长统战工作的红军自然知道该找谁来买钨矿,而不需要德国人提示或者牵线。

不过电视剧确实反映出一个重要史实——钨矿对中央苏区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苏区7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钨矿。红军之所以能在赣南一带长期活动,并发展到10万余人,钨矿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么这些钨矿到底是如何落到红军手中?在国军严密的封锁之下,苏区又是如何将钨矿卖出去的呢?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追风者》剧照

毛泽民推动钨矿开采

由钨矿冶炼成的钨钢是制造武器的重要材料,其韧性和抗冲击力强,而且耐高温,被广泛用于制造枪炮管、军舰甲板、装甲车等。西方强国均对钨矿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德国在一战中受到了制裁,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扩军备战,对钨矿需求更强。

但当时世界上70%的钨矿储量在中国,中国80%的产量又集中在赣南地区,赣南号称“世界钨都”。而且这里的钨含量高达70%,远高于欧洲市场55%-65%的标准。当时中国并没有冶炼的设备和技术,全部用于出口,深受世界各国欢迎。

赣南地区的钨矿自清末民初便开始开采,鼎盛时期矿工达10万人之众。有的是附近的农民自发到附近捡矿,有的是十来人组织一个团队去挖矿,也有公司组织矿工挖矿。

近代以来,军阀长期混战,钨矿大多被控制在地方部队手中,当做供养军队的重要来源。不过地方军阀嫌辛苦,并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采取官督民办的方法,直接收税。

最终的结果便是,西方列强通过买办垄断了矿产。他们压低矿产价格,采取原始方式乱挖滥采,经常发生矿难,当地人守着矿产,生活依然非常困难。

1929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到国军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会剿”,形势异常危急。毛主席与朱德总司决定率红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一带出击,跳到外线作战。

红军下井冈山后遭到敌军一路围追堵截,在经过艰苦转战进入江西瑞金之后,决定在大柏地一带利用险要地形,伏击冒进的敌军。最终将敌军两个团击溃,俘虏敌团长以下800多人。

此战之后,敌军不敢再贸然追击。红军在赣南、闽西一带逐渐建立起中央根据地。当年红军进入赣南时,看到星罗棋布的矿井,毛主席高兴地说:“若的赣南钨矿资源,何愁给养没有着落?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红军剧照

红军曾在赣南地区小规模开采钨矿,但由于国军接连两次发动对苏军的“围剿”,钨矿难以稳定生产。之后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严酷的封锁:

国民党在苏区周边划定了28个县作为封锁区,禁止一般日用品流入。而老百姓所必须的食盐和煤油,则官督商卖,按人口定量分配,购买的人必须找县政府盖章。另外还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规定如有1家与红军联系,便连坐另外5家。

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苏区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所需要的日用品又运不进来。一段时间,食盐价格高得吓人,一斤盐竟然能换5只鸡。苏区红军和数百万群众陷入极大的困境。

为了打破封锁,担任苏维埃国家银行的毛泽民千方百计搞各类生产,筹集资金发展贸易,他自然也想到了推动赣南地区钨矿复产。

毛泽民亲自走访了赣南一带矿区考察,与矿工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毛泽民决定先把原先在附近的挖砂工人组织起来,动再员他们向亲朋好友尤其是熟练的矿工写信,扩大队伍。

毛泽民还为矿工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当时赣南地区流行疟疾,普通老百姓常靠愚昧的迷信方法医治,导致不少人失去了生命。毛泽民专门找来当地知名的郎中为矿工们治病,还办了医院。另外他还为困难矿工拨款,向他们发物资,并设立了生产奖励。

这样矿工的积极性提高,很快就发展到了500多人,分成5个组工作,并成立了苏维埃第一个公营钨矿场——铁山垅钨矿场,目前该矿场还在运营。此后,毛泽民又向中央报告,建立成立“中华钨矿公司”,统一收购赣南的矿产对外出售。毛泽民还亲自兼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矿挖到了,接下来就是要对外销售,这里便涉及到电视剧中地下党去找德国代表的情节。当时赣南钨矿外运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走水路运到上海出口,二是走陆路从广东出口。红军的交货地点一般在控制区边界,由私商收购后偷偷运出去。

水路完全掌握在国民中央军手中,运到上海肯定不现实。唯一的突破口便是经广东,而主政广东的正是陈济棠。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毛泽民

陈济棠与红军复杂的关系

陈济棠与红军的关系并不好,他有着强烈的反共思想,对苏联也极为反感,国民党改组前后,他就非常反对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主力南下广东时,就是在粤东一带被陈济堂打散。后来他又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李明瑞率红7军从广西经粤北进入江西时,同样遭到陈济堂重兵围堵。

在陈济棠割据广东后,更是不遗余力打击省内共产党人。他设置了一个“特别侦缉队”,专门用于对付共产党人。而且办案后,案卷一律销毁,不留任何痕迹。

只要被认为是共产党员的可以不经司法机关审判,而秘密处决。据统计,从1931年到1936年间,被陈济棠杀害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不下5000人,被监禁的也有2000多人。

陈济棠对广东省内的红色根据地的围剿更称得上“疯狂”。海南苏区顶峰时有正规军4000多人,地方武装1000多人。经陈济棠“围剿”之后,一度只剩下26人,红军师长王文宇被捕后也遭杀害。

陈济棠与红军可谓不打不相识,他虽然坚决反共,但范围又仅限于自己的地盘,因为他认为红军威胁到他的统治。而对于自己地盘外的红军,他则不那么卖力,这主要是他所处的环境太过复杂。

为了争夺两广的控制权,陈济棠与桂系打过仗,另外还要提防另一支在福建的粤军(19路军)杀回来,最主要的还是要防止老蒋吞并广东。

因此陈济棠又多次与桂系和19路军联合反蒋,尤其是广东政治领袖胡汉民在南京被老蒋软禁后,陈济棠与桂系联合在两广另立“广州国民政府”,割据状态直到“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后才结束。

对于陈济棠来说,桂军、19路军包括红军都是其外围屏障,他内心并不希望这些武装被老蒋消灭。但他又对赣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唾涎三尺,1932年老蒋许诺赣南钨矿,要陈济棠出兵“围剿”红军。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陈济堂派兵进驻赣州、南康、大余、南雄、信丰等地,并不断向北推进威胁苏区的南大门。中央决定给粤军一点教训,将红一、红三、红五军团调回赣南,接连击溃粤军,并在南雄水口圩将粤军第4师包围。

这场战斗极其惨烈,关键时刻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亲自率领数千士兵,手持大刀与粤军进行白刃战。时任红五军团政委的萧劲光后来回忆说:“光是被砍死的粤军就有近1000名。”

但由于情报有误,红军未能及时调主力增援,而粤军增援赶来,红军只能撤退。此战虽然未能全歼粤军,但也使其遭受重大损失,红军强大的气势让陈济棠不得不考虑与红军硬拼的后果。

此后,粤军开始收缩兵力,以防御为主。陈济棠与苏区红军打的第二次大战要到1934年国军发动的第五次大“围剿”。当时红军整体处于不利态势,陈济棠出兵进攻苏区的南大门会昌筠门岭。

粤军三个师遭到红22师的顽强阻击,在付出极大伤亡后才攻下阵地。陈济棠的心态彻底发生变化,他认为与红军作战,是老蒋在故意消耗双方兵力,借刀杀人。一旦红军被消灭,他在赣南的钨矿肯定要被中央军抢回去,甚至中央军还有可能进军广东。

之后,陈济棠主动联系红军,双方达成了互不侵犯协定。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陈济棠

秘密贸易

当时国民党地方部队为了养军队,军官们往往让亲信或者亲戚出面做生意。毛泽民了解到活跃于赣南一带炒金矿和钨矿的“广裕兴”商号老板曾伟仁是粤军驻赣州的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振球的亲戚。

毛泽民派江口贸易分局局长姚名琨与曾伟仁秘密谈判,双方达成以货易货的协议,将每担5元的钨矿提高到52元,并且互派代表。广裕兴派人驻江口分局,采购钨矿稻谷等商品,而江口分局则派人到广裕兴采购食盐、药品等苏区急需的商品。

后来苏区又通过广裕兴的牵线沟通李振球等人,赣南许多粤军将领都参与到钨矿贸易当中来,几乎是抢着向红军买。所以红军卖给陈济棠钨矿,并不是通过德国人介绍。双方心照不宣,表面上的敌对状态,并不影响暗地里的贸易。主要原因是,在钨矿贸易中粤军赚取了暴利。

粤军以52元从苏区收购钨矿,转手便以100多元的价格卖给德国人,而且供不应求。一转手就能赚一倍,而且以后价格越来越高,还有什么比这更暴利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陈济棠掌握了大量钨矿产量,德国人不得给他提供很多优渥条件,比如出售武器,派军事顾问等。当时粤军中装备了许多先进的德国武器,甚至有自己的空军部队,在地方军阀中实力靠前。

由于有红军存在,且陈济棠一贯表现出坚定的反共立场,尽管他也偶尔也打着反蒋的旗号闹事,但老蒋仍对其与德国人的贸易采取默许态度。这也给了陈济棠一层保护色,更有利于他与红军的贸易。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苏区办公地

红军与粤军的贸易方式也非常精妙。红军将开采出来的钨矿加工成钨精矿后,再由江口贸易分局组织货船走水路运到三江口。此时广裕兴的代表会向粤军发出信号,粤军出兵将货船“武装截停”,随后出口至香港。

而在广裕兴的红军代表,也在广东采购食盐、西药等物资,先用汽车运到信丰县城,再以运到赣州为名走水路,中途谎称遇到红军被“抢劫”了。广裕兴不仅为苏区采购一般商品,还搞来了一套铸币机,后来还为苏区搞来了一批制造子弹的原料。

毛泽民不仅与陈济棠打通了联系,后来还通过福州一位老板找到19路军军长蔡延锴的副官,双方也达成了贸易协定。赣南的钨矿被贴上“国防物资”的封条,在19路军的护送下源源不断地通过福建出口。

在中华钨矿公司成立之后,赣南的钨矿开采迎来快速发展,到红军长征前,光公营钨矿职工就发展到5000多人。苏区历年累计产销钨矿7890多吨,除了以货换货获得大量军民急需的物资外,还获得了620多万银元的现金收入。

假设没有钨矿支撑,在敌人严密封锁之下,中央根据地很难发展壮大。可以说钨矿养活了根据地的10万红军,某种程度上看也是改变了根据地的发展历史。

苏区陷入困境,毛泽民从陈济棠手上赚了620万银元,养活10万红军

最为重要的是,由于钨矿贸易,红军与陈济棠的关系日益改善。长征前夕,陈济棠秘密派人与红军联系,提出举行停战谈判,共同“反蒋抗日”。

中央派何长工为代表,到粤军辖区与陈济棠的代表谈判,历经三天三夜,达成5项协定。主要内容是,就地停战,相互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就在协议达成后不久,红军便开始长征。正是与陈济棠达成了协议,中央才决定从粤北突围。

陈济棠也信守承诺,表面摆出一副积极应战的样子,秘密命令各部高级军官:“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敌不向我袭来,不能出击。”陈济棠还派人给红军送去1200箱子弹。最终红军只用了20天,便轻松突破粤军的三道封锁线,并未遭受太大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