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万寿宫的锁龙井断了?那可麻烦了……

 为什么73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编者荐语:

​公众号:斥候密档,专注于各类惊险、博闻、深度的类型故事,喜欢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以下文章来源于斥候密档 ,作者老鬼叔

斥候密档 .

类型故事:惊险,博闻,深度

图片

3月31日,江西南昌突发了强对流天气,一场超级大的暴风雨接踵而来,当天1600余棵树被狂风吹倒。

甚至,当天夜里短短6个小时,居然出现了4.4万次闪电,实在罕见。

不久便有传闻,位于南昌万寿宫中的锁龙井突然断了两根铁链……

鬼叔吓了一跳,特请当地朋友实地勘查。

图片现场断裂的铁链据说已经接上

朋友说前几天确实拍到铁链断裂,但目前当地已经接上,地面也经过了修补。

行吧,速度挺快……

结合过往传说,难免不令人想入非非。

毕竟,这个万寿宫中的锁龙井颇有来历。

图片

图片

传说1,600多年前的南昌,有一只蛟龙在此地兴风作浪,危害生灵,一时间百姓惊恐,束手无策。

恰巧,时任蜀郡旌阳令的南昌人许逊辞官回乡,听闻此事后当即出手勇斗恶龙。

图片影视剧中的许逊形象

在他施法将蛟龙困住后,又役使鬼神在城南井铸造铁柱,铁柱高出井外数尺,铁柱下面有八根铁链与地脉相连,同时念下咒语:“铁柱若歪,其蛟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蛟永震”就此降伏蛟龙并锁于井底。

随后,许逊又在西山创办了太极观,后更名为西山万寿宫。

他一边在此修行道法传授道教教义,一边还帮助城内消除水患,保护百姓安宁。

再后面的故事就是喜闻乐见的“就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能降服恶龙的自然不是普通人。

那么,许逊是谁?又为何有这么大的神通可以降服蛟龙呢?

许逊是南昌人,字敬之,又称许旌阳,是晋朝时期著名道士,亦是道教净明派祖师。净明道派,是道教正一道教派,也称净明忠孝道。

同时,他还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史料记载,许逊自幼聪慧,曾举孝廉入仕,担任过旌阳县令。后来他弃官而去,修道炼丹于南昌西山,并著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

当然,能成为道教天师肯定不是一般人,许逊当然也例外。

我们都听过一句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就是许逊。

据说,公元374年,时年已经136岁的许逊羽化成仙,可能是他功力实在太强,结果他全家

连同鸡犬42口全部“拔宅飞升成仙”。

哦,对了,也不是“全部”。西山万寿宫附近有处地名叫“落瓦”,相传许逊得道,鸡犬升天,全家包括房子升天时掉下来一块瓦,称之为“落瓦”,如今也是个人丁兴旺的村庄。

许逊飞升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其故居处修建了“游帷祠”,也就是今天的西山万寿宫为祭祀场所,江西当地又称许逊为“福主菩萨”(就是保护神的意思)。

图片

不过,凡人成仙还只是民间传说,得有官方加持才算圆满。

于是就有了北宋徽宗年间,一直因战事紧急,托病没有上朝的宋徽宗忽然有天病愈“打卡”了,他称是在夜里梦见许逊,为他除妖治病,就此“痊愈”。

为了表彰许逊的“功绩”,宋徽宗特意追封许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由此确定了许逊在神仙界中的地位,也有了其“许真君”的名号。

许逊成仙后,人们对南昌万寿宫中的锁龙井的来历越发深信不疑。

当地人传闻只要是雷暴和雨季,都能听见井内有嘶吼和铁链不断撞击的声音……

图片网传断裂的铁链截图

更有趣的是,当地还有个说法,说许真君虽说把蛟龙锁住了,但他还是准许它每年“探亲”两次,即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都是蛟龙“探亲”,这两天风浪会特别大,所以有“无事莫到河边走”的说法。

那么,蛟龙为何在南昌出现?

这或许就要提到南昌的“龙脉”之说了。

图片

南昌简称洪,又称洪城、豫章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之地。

图片

南昌素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际交通廊道。

南昌城的雏形,来自前206年的“灌婴筑城”,那时汉朝刚建立,刘邦为“昌大南疆”,令御史大夫灌婴(后封颍阴侯)率兵进驻南昌,进而平定南越。

灌婴来到此地后,设豫章郡,从此,豫章也成为古代江西的通称,南昌还是秦代遗留的一个小县。

为了巩固根据地,考虑到“南昌当诸道之冲”,灌婴命人在南昌着手夯筑土城,并以赣江为天然屏障,这便是南昌建城的肇始。

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南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到隋朝时,改豫章为洪州,郡城也开始称为洪州城(洪都)。

图片南昌府城图

作为郡城的南昌也正式得名“南昌”,寓意“昌大南疆”。从此,南昌便成为江西政治、经济、文化的首府二千余年。

到了唐代,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南昌开始扩建,在原灌婴城之西北隅重筑新城。城墙也由土墙变成青砖砌垒、石灰勾缝的砖墙。

唐代的南昌城,是江南的一大都会。城内人烟稠密,亭台楼阁,宫苑寺宇,栉比鳞次。沿江的行船如梭,繁忙异常。

南昌能发展如此迅速,自然离不开绝佳的风水。

之前说过中国有三条龙脉,其中的“南干龙”又分为三大支龙其中一支从九嶷山发脉,沅江和湘江为其界,夹雪峰山北上,结于长沙府,以八百里洞庭为明堂。

另外一支穿越两广,经大庾岭,顺着赣江北上,以庐山为少祖,结于南昌,以鄱阳湖为其明堂。

图片

第三支,以闽赣边界的武夷山为主脉,经仙霞山脉,度怀玉山脉,再经天目山,龙脉直奔南京,此为南干龙之龙气最旺之地。

中间的龙脉其实也是整个江西的风水格局,其龙脉走向就是昆仑山一一青藏高原南部山区一一横断山一一苗岭一一南岭,南岭是整个江西的祖山,为后玄武;罗霄山脉一一幕阜山为左青龙、武夷山脉为右白虎;前方赣江汇入长江之地,为整个盆地的水口,水口附近恰好有水口山一一庐山,以及水口湖一一鄱阳湖;赣东北的山地丘陵为“前朱雀”,即案山,才让江西千余年来人杰地灵。

而南昌城正是建在这条龙脉之上,是难得的“正对山” “近对水”形胜之地。

传统风水学中,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或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

南昌的龙脉之首,当首推卧龙山。这里因山势跌宕起伏,势若卧龙而得名,自古便是很多道家名士修身养性之所,是难得的藏龙卧虎、藏风纳水的风水宝地。

图片南昌的龙脉指示图

而龙脉也有“水龙”之说,南昌的“水龙”必属赣江。

赣江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其中,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

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中原沟通两广和南洋地区最重要的通道。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这两句形成于不同时期的描述,其实就是指唐宋以来的中原南迁人民通过赣江来到了南昌等地。

赣江可以说是龙脉之内汩汩流淌的血液,也是孕育南昌潜藏之龙的力量之源。

山水交汇之地往往就有“龙穴”,此地也早在唐代就被人发现。

图片

世人熟知的滕王阁,便建在这“龙穴”上。

图片南昌最著名的滕王阁便建在赣江边

说到这座江南名楼,得先说一说它的创建者——滕王。

“滕王”大名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永徽三年(652),滕王迁任苏州刺史,次年又转任洪州都督(相当市长)。

据说这个滕王纵情声色,名声不太好,但颇有一番才情,通音律,喜好山川美景,而且善书画,是“滕派蝶画”的鼻祖。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后,找人物色好的山水之地建筑楼馆,好作为自己的高档娱乐场所。

说起来,中国古代风水堪舆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形势派,一为理气派,而江西就是风水学形势派的起源之地。

大凡看地,先观水口。在风水师的指点下,终于在今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寻得山水交汇的宝地,修建了雕甍画栋的高阁——滕王别院(滕王阁的前身)。

滕王阁所在之处面江依山,是南昌的水口之地,按照堪舆学来说,必须建设塔、庙、阁等方能汲取山水之气,人文兴旺。

图片历史上的滕王阁远比今天修建的更为富丽堂皇和气派

不知道是风水加持,还是这里美景怡人,反正滕王阁建好之后,吸引了大唐无数文人雅士前来吟诗作画。

可惜随后数十年,滕王阁经常遭遇火患,遍体鳞伤,破败不堪。

唐高宗时期,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屿觉得可惜,准备对滕王阁进行异地修缮,便寻风水名家堪舆。

据说当时闻名遐迩、一代名师袁天罡曾受邀前来为滕王阁寻觅新址。

袁天罡从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运用罗盘、画紫白飞星图、下卦、玄空三诀、城市形峦概要、判断吉凶,终于寻到一块宝地,叹曰:

“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入彭泽西也。此地地处赣水之东、日升之洲,前有波澜壮阔之赣水,后有豫章古城之恢弘”。

这里是赣江鱼嘴之处,环赣江、连抚河,水脉连绵,气势非凡。

看到袁天罡挑选的吉地,其他风水师也觉得甚好。就连阎伯屿自己都觉得这里“举头远眺,烟波浩渺,游鱼出没而蛟藏,飞鸟翔空而鸥舞,种种奇绝,赏心悦目。

可最后,袁天罡又推翻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只可惜临水过近,恐匠师工艺未达,筑地难度甚大”。

考虑到施工难度和费用, 阎伯屿只好放弃了这里,依旧在原址上进行重修。

而这块鱼嘴之地,却因此次勘探被坊间传为神地,后世为无数达官贵人觊觎,想在此地建别院行馆,却因技术不达和耗费巨大而弃绝,可谓“一方,人人可望而不可即”。

时至今日,这个“鱼嘴宝地”众说纷纭,也成为南昌后来房地产界争相借用的营销话术。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将滕王阁修葺一新,于“九九”重阳设宴于阁,大会宾客。

此时,恰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赴交趾省亲,途经南昌,被邀雅集,即席挥毫,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可以说,后世是先知道《滕王阁序》,才知晓滕王阁,也才知道了南昌。

正因如此,滕王阁后世被毁达20多次,但作为城市风水地标,又屡次重建,基本都在方圆几里内。

图片

人们也是从《滕王阁序》中才知晓南昌是一座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城市。

其中,“三江”指湖北汉江、湖南湘江、江西赣江这三大长江支流,“五湖”则泛指位于长江中下游江浙一带的水乡泽国。

换句话说,当时的南昌在王勃眼里就是一座烟波浩渺,山水相映的“江城”。

图片

南昌也确实是一座“水多”的城市,城内城外,湖泊众多。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另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数百个大小湖泊。

正所谓“城在湖中,湖在城中”,不同水系造就了南昌的城市繁荣,也素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民谚。

图片

明代南昌七座城门

可能有人觉得不对劲,古城一般都是九门,为何南昌是“七门”?

没错,南昌确实只有七座城门,包括德胜门、章江门、广润门、惠民门、进贤门、顺化门、澹台门。

其中既有南昌城市的地理因素,也有历史缘故。

南昌城处于赣、抚两河与鄱阳湖的结合部,因此水多、湖多、坡多,沙洲多,城门就没法像其他完全是陆地的城池那样开凿过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南昌的城门主要建于明代初期,由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宁王朱权主持修建。

这个宁王也很憋屈,原本封地是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结果因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后改封地到南昌。

他来到南昌后,很清楚朱棣对他很不放心,不仅自此沉迷道家修仙,自称臞仙、涵虚子,还在修建城门时,有意低调,只在原来六座城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大门,改为了七门。

也有说法是明初,朱元璋命朱文正受南昌时,为巩固城防,改建南昌城区,故意只留下七门。由于初衷改造是为了防守,因此南昌的城墙异常坚固,在被拆除前的500年内除清代重建了德胜门、广润门外,其余几座门几乎没有修建过。

虽然南昌城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变迁,但老南昌人至今以“七门”为区域地标和城市符号。

最有趣的说法是,南昌的“七门”通“奇门遁甲”中的“奇门”,意思是迷惑之用。

迷惑谁呢?

自然是赣江中的蛟龙。

这里得说下“蛟龙”这种神话生物。

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几乎所有锁龙之说,都是蛟龙。

比如大禹治水故事里的“禹王锁蛟”,山东济南的舜井,江苏省淮阴龟山的无支祁传说,还有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以及流传最广的北京北新桥锁龙井,都是锁的“蛟龙”。

原因很简单,“蛟龙”似龙但非龙,是动物,却不是神物。

图片“蛟龙”似龙但非龙

神话中的龙可上天潜海,又可随意变化形状,能吸气为云,吐息为雨。而且它的出现是祥瑞之兆。

而蛟龙也称“地隐”,不能飞行,只能翻搅江水。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传说蛟平日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地洞之中,修炼一千年,便会“走蛟”,引发狂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所以,“周处除三害”中,其中一“害”就是蛟龙。

正因赣江水势凶猛,传闻水下远不止一只蛟龙,南昌才建造了“七门”,迷糊蛟龙,估计就是欺负它不识数吧。

图片

蛟龙是降服了,可唐代的南昌人还有一个郁闷:本地才子太少,都是外地才子来“南飘”。

好在江西这里风水先生厉害,掐指一算便知道是当地少了“文脉”。

怎么办呢?

好办,风水不足,就补风水。

于是,南昌当地便想借此建造一座七层宝塔,祈愿多出人才。

中国古代堪舆中,塔可不是随便建的,按其功能可分为水口塔和文峰塔。

简单说,水口塔自然是建在靠近水边的地方,既为一地风水之象征,又起航运航标之功用,又为留财所用。

好的地形风水讲究“天门开,地户闭”,即水来之处谓之天门,宜宽大。水去之处谓之地户,宜收闭,有遮挡。水为财,去口宜关闭紧密,才能避免破财。

可现实环境中的水口不一定那么理想,为了弥补水口风水不足,往往需要对水口进行“关拦”,那就靠借助水口塔的能量锁住财气不外泄。

文峰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一般高七层、九层、十一层,古人建造文峰塔的作用在于弥补当地文峰的不足,从而可以多出文人才子。

因此,建在城内的绳金塔其实就是南昌的“文笔塔”,塔高50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每层飞檐迴廊,八面均有拱门相通,建筑结构相当精致。

自从绳金塔落成后,南昌也确实出了很多才子,如晏殊、朱耷、董源、魏良辅、京镗、汪大渊等。

要说这个绳金塔为何那么灵,得说下塔名来历。

图片“水火既济,坐镇江城” 的绳金塔

在修建绳金塔前挖地基时,却在地下挖出一只铁函,内藏金绳四匝、以及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的三把古剑,另有数百颗舍利子。

这只铁函是何人埋下不知道,但说明两代堪舆师都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英雄所见略同。

绳金塔因此而得名,自此便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

南昌城也是在滕王阁和绳金塔同时建成后,风调雨顺,不仅成为唐代南方最为富庶的大城,也开始出自己的才子。

耐人寻味的是,城内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流传神秘民谣唱曰“藤断葫芦断,塔圮豫章残”。

意思是,只有滕王阁塔和绳金塔都倒塌了,才会让南昌城衰败……

可谓一语成谶,千年的时光中,无论滕王阁还是绳金塔,都曾数次被毁,南昌城也终难躲过战火的荼毒,龙脉一说也无人提及。

有人要问如今的南昌为何依然没有发展起来,那就得另开一篇了。

……

至于锁龙井的传说,这里不妨做一番科学的推断。

图片

这是因为过去水患严重,大部分锁龙井其实是一个“探测器”。

由于井底连通地下暗河,铁链又是直通河底,人们通过拉拽铁链的松紧度,推测暗河的流速,估算地面河流的涨幅,提前做好一些防汛准备。

由于长时间没有人维护和移动,铁链及地下河污染都会产生难闻的腥臭味,这一系列的现象才给人们带来了神秘感。

至于究竟是不是这样,就看有没有机会深入井下,一探究竟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