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

 大发菩提之心 2024-04-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话,十分精辟。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意思是什么?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

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

锋芒原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凡事都有利和弊,如果一个人锋芒太露,自恃有才而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那结果就不尽如人意了,所以锋芒毕露是贬义词。

古人一直告诫我们要大智若愚。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才智的使用也是如此,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甚至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明智之举。

明朝刘基云:“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意思是,智者能带几分愚,就是天下的大智慧。

可惜很多人都不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聪明过人,有才气,能力强,故而沾沾自喜,看谁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这种人最容易没饭吃,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

杨修是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才子和思维敏捷的官员,是曹营的主簿。

有一年,曹操命人造了一所花园,落成后,在门上写一个“活”字。

大家不知道曹操什么意思,暗暗议论,杨修就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

曹操看到翻修后的花园很高兴,但当得知杨修看破自己的话后,虽然口中夸赞,但“心甚忌之”。

又有一日,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在盒子上。

杨修入内看见,竟毫不客气地拿出酥饼与大家分食。

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杨修回答:“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

曹操尴尬地笑了,心里起了十分的厌恶之心。

曹操怕遭人暗杀,常吩咐手下人说,自己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被子被他蹬落在地,一个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但被曹操一跃而起拔剑杀了。

醒后曹操痛哭了一场,命人厚葬近侍卫,但杨修一语道破天机,说曹操是伪装的。

不久,刘备亲自攻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

一晚夏侯惇入帐请示夜间号令,此时正逢厨师端来鸡汤。曹操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就随口说:“鸡肋!鸡肋!”

杨修听到曹操的话,马上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夏侯惇大惊,问杨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听了,表示信服,于是营中各将士纷纷打点行李。

曹操知道后大怒,立即以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把杨修斩了。

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才华横溢,但恃才放旷,无所顾忌,不懂得韬光养晦。

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那么他必然会遭受很多的挫折,这是做人太单纯的表现。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掌握“度”。

若自以为了不起,过分炫耀自己,又如何不失败呢?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但却是愚蠢,这就是原因。

才华不逞,深藏若虚,这才是一个才智出众的人应该有的姿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