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一周精选回顾(2024.4.6-4.13)

 文话童心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清华有门课叫“土力学”

水力热力火力……还有土力?!清华有门课叫“土力学”

我们经常会说,没钱了,要吃土了。但土力学可不是研究怎么吃土的学问,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张丙印教授已经和土力学打了将近20年交道。

2004年,张丙印开始讲授“土力学”。这是一门土木、水利、交通、矿山等专业共同的主干课,从1948年陈樑生先生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到清华大学开设课程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清华大学也是我国开设“土力学”课最早的大学之一。

清华大学土力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实用计算和工程判断能力,以及土工试验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玩土、玩砂、玩泥,和土“亲密接触”。

虽然“土”,但也很酷吧?张丙印老师说,“土力学”是关于中国建造的基础课程,要培养的是中国建造的领军人物。

有句话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于中国大地上的建设者们,这句话真是再贴切不过。

2023年,张丙印老师获评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奶茶是“快乐水”吗?清华大学这项研究有话说!

奶茶是很多青少年的心头爱,也令很多家长烦恼。奶茶到底是不是“快乐水”,能不能安心喝?

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探索了喝奶茶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奶茶容易让人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有关。

这项研究是怎么开展的呢?

研究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的5281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年龄在15-24 岁之间。有一些受访者报告了奶茶成瘾的现象,而奶茶成瘾与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表明,孤独感与奶茶成瘾呈正相关。奶茶成瘾也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年轻人的自杀念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奶茶成瘾与这些现象具有趋同性。

当然,奶茶成瘾可能是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只是情绪问题的一种表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奶茶虽然好喝,也要饮用有度,并要多关照个体的身心健康。

人们如何判断有没有奶茶成瘾呢?我这里有一份测验表,你可以按图测算哦。

表格来源:公众号“生物谷”

1400多年前的北周武帝长啥样?历史迷速来围观!

头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

日前,我国研究团队公布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第一,他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与想象中鲜卑族须发茂盛、发色偏黄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

第二,他的血统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极可能是鲜卑皇族与汉人贵族长期通婚的结果。

第三,分析遗骸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后认为,公元578年,年仅36岁的宇文邕突发恶疾去世,可能是长期服食丹药导致砷中毒,引发了系统性疾病。

这也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用古DNA捕获探针,从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结合颅骨CT扫描,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还原了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

北周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一共有过五位皇帝。宇文邕是第三位皇帝,在位18年,一人就占了北周24年历史的四分之三时间,实行军政改革,统一北方,促进民族融合,对后续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试想一下,我们是否可以运用复原的古人面貌,在AI视频工具里输入准确的描述,就能生动再现精彩的历史画面了呢?

“辛者库”幼儿园到底戳中了我们哪根神经?

最近走红的“辛者库”幼儿园,让很多人都惊到了。

发布视频的幼儿园位于江苏徐州的一个乡镇,视频拍摄的是园内的生活课。以大家阅视频无数的雪亮眼光来看,孩子们和面炒菜、刮鳞杀鱼、烙饼卤肉……显然并不是摆拍或者现学现卖,人家是真的会。

抛开“辛者库”这个称呼的贬义不说,大家对这家幼儿园的赞叹和羡慕可是实打实的。有现在想送娃去的,您得排到后年。不过,就按咱们国人这“卷”的劲儿,您也甭着急,估计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很快都会有类似的幼儿园,或者类似的生活课冒出来。

那么,“辛者库”幼儿园到底戳中了我们哪根神经?

这么说吧,要是您的娃在义务教育这个阶段,体育课之外不许孩子们出楼,这规定您不陌生吧?

孩子在大学的,学生宿舍脏乱差、泡袜子的盆长蘑菇,这新闻您没少见吧?

孩子已经上了班儿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靠外卖。您这头电话里唠叨得嘴都起茧子,想让孩子动弹一下炒个鸡蛋,照样难比登天。

说到底,十几年学上下来,孩子们学习、考试的本事长了不少,动手能力、生活本领却一直在零增长。更要命的是大家都看得到问题,想解决却觉得很难。而辛者库幼儿园的走红,映射的正是大家隐藏的焦虑和期盼。

都说卷的尽头是躺平,要是这么个躺平法,让孩子们都尽量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是不是也挺好?

侵害未成年人新型犯罪

高度警惕!

近日,北京通报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新型犯罪,一名男子通过网络隔空猥亵40多名未成年人。最让人关注的一个细节是:这40多名受害者竟无一人报案!

家有孩子的父母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跟着揪心。梳理这起案件的几个关键点,这几点您要格外注意了:

一是犯罪手法的高度迷惑性。此类犯罪通常是成年人在网上伪装成贴心好友、闺蜜,在网上诱骗未成年人发送隐私部位的照片、视频。

二是一旦得手就加以威胁,导致受害人不敢报警,甚至不得不按要求进行更多拍摄。

三是受害者的年龄段,大多在7-14岁。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网民低龄化的趋势,带来的已经远不止游戏、网瘾这么简单的问题,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的态度。检察官到被害者家中取证时了解到,有的孩子在告诉家长之后反被打骂。这不仅是家长推卸责任的表现,更把孩子推到了绝望的彼岸。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信任、最可靠的靠山,其实相对于学业升级这类成功标准而言,让孩子无论何时、何事都敢和父母倾诉、愿意和父母倾诉,才是做父母最可贵的成就。

END

新浪微博/抖音:@文话童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